兩位歌后 兩種享受
文︰洪思行 | 上載日期︰2024年6月17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香港大學繆思, 飛躍演奏香港
地點︰香港大學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日期︰2024/06/07 8pm, 2024/06/03 7:30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踏入六月,香港有一系列非常吸引的音樂會,喜歡聲樂的朋友,必定不能錯過兩位女歌手: Julia Lezhneva和Joyce DiDonato。

 

先說前者,俄羅斯女高音Julia Lezhneva跟香港觀眾可說是相逢恨晚,出道十多年,現在才到香港首演,同時是香港大學今季繆思樂季的最後一場音樂會。身為花腔女高音,她在上半場清一色演唱韓德爾和韋瓦第的巴洛克歌曲。第一首是耳熟能詳,來自《Messiah》的〈Rejoice greatly〉。不過,當鋼琴家Pavel Nersessian彈前奏時,立刻發現他並沒有將樂曲當成巴洛克音樂,而是用相當浪漫的方式彈奏。Lezhneva的演繹亦如是,特別是拋上高音唱「greatly」時,會加上少許滑音,這絕對是巴洛克風格不會出現的演繹方式。

 

感覺上Lezhneva是想用這首歌熱身,接下來才是「見真章」。第二首〈Carmelitarum ut confirmet ordinem… O nox dulcis〉,單是宣敘調已經唱得非常動聽,她活用不同語氣和音色,令演繹層次變化萬千,特別是她音域廣闊,能勝任女中音,因此低音區有一般女高音沒有的厚度和質感。Lezhneva其中一項拿手好戲,就是氣若游絲般的柔聲演唱,似有還無,就像用聲音走鋼線,令觀眾屏息靜氣,聽得「提心吊膽」。而且她很懂得賣弄這招,在每首歌中總找到位置show off,例如句尾刻意用這種超柔聲拉長演唱。

 

當然她另一絕活是快速的花腔,對她來說這簡直像「易過借火」,一臉輕鬆便快而準地唱出如機關槍的樂音,而且還能通過改變口型來改變聲量,不得不佩服她對聲帶小肌肉的高超控制能力。

 

她以〈Agitata da due venti〉完結上半場,這首歌難度極高,終於感受到Lezhneva要「出少許力」來唱。此曲令人想起另一花腔天后Cecilia Bartoli,但天后唱得快之餘動感十足,七情上面,身體經常搖擺;Lezhneva雖則表情同樣豐富,但風格優雅,身軀十分定,事實上她演唱時一動不動,像釘在台上,是聲樂演唱教材式示範。

 

下半場Lezhneva演唱舒曼的《Liederkreis》,雖然唱得動聽,但不得不說演繹較平淡,還是意大利花腔歌曲適合她,像是最後唱Rossini《La regata veneziana》,這套音樂相當有趣,除了是威尼斯地方語言,還有很強的敘事性,Lezhneva採用不同演繹方式,時而玩樂、時而哀傷,即使不懂歌詞也清楚感受到她表達的情感。只是略嫌樂曲最後的推進不夠強烈,高潮的營造稍遜。

 

不但不提伴奏Nersessian,音色通透光亮,手指極靈活,彈奏快速樂段清晰無比,兩首獨奏都予人一種「輕飄飄」的感覺。事實上他的演奏跟Lezhneva的演唱風格如出一轍,非常合襯之餘默契極佳,不但聲量變化一致,Lezhneva一些轉音,即使沒有任何提示(如呼吸),他都能緊貼。

 

最後Lezhneva唱了五首安歌,比台北場還要多兩首,當中包括俄文歌,相信樂迷定必心滿意足。

 

 

偉大的歌后

 

至於Joyce DiDonato,這是第三次訪港,帶來最新個人專輯《伊甸》(Eden)節目,由金蘋果古樂團伴奏,是她亞洲巡演的首站。

 

《伊甸》反思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樂曲橫跨巴洛克、浪漫時期和現代,全都跟大自然相關,拼起來無法成完整的故事線,但大致的內容是人類最初與大自然和平共存,享受美妙的和諧,但及後和諧不再,最終人類「被世界遺棄」。

 

跟上次《In War & Peace》一樣,《伊甸》是一個集音樂、戲劇和燈光效果的舞台作品,台中央有一個圓形鐵環,是DiDonato主要的表演範圍,古樂團分成兩邊演奏。第一曲是當代作曲家Charles Ives〈The Unanswered Question〉,單是曲名已是強烈的statement,給觀眾拋出一個問題,讓大家一同思考(順帶一提,Bernstein著名的哈佛六講,同是借此曲命名)。演繹此曲時,DiDonato手持一條微曲的鐵支,從觀眾席後方唱歌,徐徐地行上舞台,令演出充滿儀式感。

 

她的演唱無懈可擊,技巧高超,演繹層次豐富,哀怨的歌曲唱得令人傷感;氣氛高昂的歌曲如〈Con le stelle in ciel che mai〉甚至如跳起佛朗明哥舞來,左右擺動裙子,樂手也會踏地附和,加強氣氛;緊接的〈Toglierò le sponde al mare〉以飽滿的聲音,轉成充滿威嚴的氛圍。

 

樂團的水平亦相當高,除了完美地伴和DiDonato,他們的獨奏非常精彩,特別是激烈的快速樂段,使人聽得叫爽。指揮及小提琴首席Zefira Valova居功至偉:舞台環境昏暗且狹窄,並不利樂手演奏,但她透過呼吸和身體動作清楚給予團員指示,克服不利的環境條件。此外,燈光效果運作順暢,緊扣舞台上的變化,令演出增強藝術感。以製作來說,《伊甸》各方面配合非常完美,是今年我看過最佳的表演之一。

 

《伊甸》長約一小時,算是短的演出,但這不是節目真正的完結。及後DiDonato跟觀眾分享她的理念,還表示每到一個地方演出,都會邀請當地學生一同表演,表現傳承的重要。香港站的表演嘉賓是德望學校合唱團,她們演唱的兩首歌都非常動聽,最後音樂會以DiDonato在學生包圍下演唱〈Ombra mai fu〉完結。

 

筆者欣賞了DiDonato三次的香港演出,深深體驗到她的「進步」。第一次來港帶來的《Drama Queens》,就是一般的演唱會;第二次來港的《In War & Peace》,已經是舞台表演形式,並將音樂連結當下的世界和生命,叩問音樂與和平的關係;今次的《伊甸》繼承《In War & Peace》的思想,但藝術上更為大膽:上次選曲集中巴羅克音樂,也有知名的歌如〈When I am laid in earth〉和〈Lascia ch’io pianga〉,但今次的曲目跨度超過數百年,有誰會想到用古樂器演繹馬勒和當代作品?(結果是出奇地好)而且沒有耳熟能詳的歌來吸引觀眾。更重要的是,今次她還會邀請各個地方的年青人同台演出,真真正正做到「以音樂連結群眾」。

 

所以筆者不諱言DiDonato是今代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她的偉大不只在於技藝,而是人文關懷。她不只是在賣藝,而是用音樂回應生命,回應世界,同時極具親和力,毫無架子,願意與年青人打成一片,是所有藝術家的榜樣。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樂評人,香港藝術發展獎2017藝術新秀獎(藝術評論)得主,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音樂),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編有《香港古典音樂年鑑》(2014及2015)。香港無伴奏音樂組合Zense  A Cappella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