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列車2020》——來一場懷舊風的狂歡
文︰袁潔敏 | 上載日期︰2024年6月20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主辦︰法國五月藝術節
演出單位︰艾曼紐.蓋特舞團 »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2024/05/19 3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舞蹈 »

《愛情列車2020》是於法國活躍的以色列編舞艾曼紐.蓋特於2020年末,即疫症年代發表的作品。舞團在歐美多地巡迴演出,屢獲好評。來到2024年,當流行病退潮,迎來的卻是各處戰火和政治的陰霾,作品終於來到香港,為觀眾送上簡單直接的能量。

 

演出選用上世紀八十年代知名英國樂隊Tears for Fears(驚懼之淚)充滿節奏感的流行搖滾作品作基調。宣傳文字起初以「音樂劇」形容演出,流行曲,尤其Tears for Fears的曲詞主題鮮明,本來就有強烈的內涵意義。然而作為一個慣性從演出開始就在捕捉細節梳理脈絡的觀眾如我,在兩三首樂曲過去之後,也漸漸意識到,蓋特無意以歌曲串連成一個戲劇敘事,甚至音樂、舞台美學(包括空間配置、燈光和服裝)與各舞者動作編排亦非以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意義結構為目標。在一小時十五分鐘之內,舞者們各自以長時間高能量和情感濃烈的表演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加上樂隊音樂的強勁節拍與深沉有力的歌聲,演出所傳遞予我的不是精鍊的訊息、想法或故事片段,而是一個個情感複雜而充滿生命力的狀態。

 

八十年代儘管全球於冷戰局勢依然緊張,但西方社會的年輕人都紛紛追求變革和創新,流行文化蓬勃發展的時期;《愛情列車2020》由當時的流行曲串連起來,整體美學多樣、鮮明而且充滿力量,無形中也讓人進入對那美好年代的懷舊(或可譯鄉愁,Nostalgic) 氛圍之中。

 

《愛情列車2020》舞台照

(©Eric Hong,由 法國五月藝術節提供)

 

於字面上,愛情列車(Love Train) 背後有其自身的文化涵義。它可以是人和人之間互相傳遞愛意的集體行動,愛的漫延像火車行駛開去往在全國或世界各地傳播;也可以是慶祝或派對之中,人們聚合而享受快樂的時光,而這兩個意思也可應該於《愛情列車2020》,成為我個人建立想像的出發點。演出的初段我就已經為舞者行動中源源不絕的力量感到驚嘆不已。他們透過Tears for Fears的樂曲以合成器、電子聲音或鼓聲主導的強烈節拍塑造另一種視覺節奏,於葵青劇院演藝廳空曠無物的舞台上有時如飛翔一樣揚手旋轉跳躍,有時則以蜿蜒的慢動作甚至定格,將畫面聚焦於形態、服裝也充滿個人特色的舞者身體之上。

 

作品另外一點值得注目的,還有它的燈光及服裝設計。蓋特於訪談中提及,這次編舞是先設計燈光,繼續透過試驗選擇歌曲和動作的編排。燈光不是配合編舞營造氣氛的工具,它於不同段落中界定空間、為舞者的節奏定調,在年代鮮明的音樂底下塑造了一個時空相對含糊的舞台。觀眾也不必拘泥於「這到底是否足以呈現八十年代」的迷思當中。而服裝設計變化多樣,以生活感強烈,如棉襖、麻布等布料層層掛疊成長衣長裙,卻完全無礙舞者激烈的大幅度動作。

 

《愛情列車2020》舞台照

(©Eric Hong,由 法國五月藝術節提供)

 

很多時演藝廳這段大舞台演出,觀眾也是明確地被「第四面牆」隔開以觀看舞台的所有呈現,而這次演出另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編舞刻意安排多個段落於舞台最前端發生,讓舞者們打破那道無形的牆,直視著台下觀眾表演。我在觀看演出之前一直對他們熱切的眼神感到不解——將那個段落,那段舞蹈所呈現的氛圍(有沉重的,也有輕快歡愉的)拋到觀眾席,是否有甚麼必須要表達的意思?個人感覺,舞者們的眼神除了吸引觀眾將所有注意力盯在自己身上(而這本來單靠他們流麗的動力都已經做到),還帶著交流、邀請的意味,那到底要邀請我們到哪裡呢?當前演出的環境,觀眾只能被動地,安座於席上凝望台上舞者們於舞台上帶著舊時候鄉愁的狂歡,但他們有沒有更投入更中,以獲得更多力量的可能性?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倫敦中央演講及戲劇學院文學碩士。於香港不同藝術機構及劇團,包括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部(戲劇)、香港藝術節及神戲劇場製作或統籌演出,並於2019年與陳庭軒等人合作組成去劇場。藝術評論文章可見於三角誌、舞蹈手札等藝文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