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牆上的筆觸與腳印》——踢躂,敲擊七彩人生節奏
文︰格子 | 上載日期︰2024年5月24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主辦︰R&T(Rhythm & Tempo)
地點︰牛棚藝術村12號單位
日期︰26/4/2024 8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舞蹈其他 »

本身喜歡聽爵士樂(Jazz)也愛看昔日美國踢躂舞(Tap Dance)黑白電影,而是次表演不只囿於舞蹈和音樂,還有視覺藝術和展覽同場演出,於是又令人添了一份好奇。踢躂舞/踢踏舞源起十九世紀,由愛爾蘭移民和非洲奴隸兩個種族舞蹈結合,在反種族歧視與階級打壓的歷史背景下產生。舞者穿上底部有鐵片設計的特製舞鞋,配合不同步法踩踏和敲擊地板,發出豐富且複雜多變的節奏和律動特色,吸收了爵士樂節奏,其風格比較自由和即興,是一種聽得見的舞蹈,隨後經過不同國家的文化交流與融合演變出不同的風格。

 

這次演出選址在牛棚藝術村12號單位,非正規場地有趣玩味的地方是挑戰其限制,怎樣善用該空間去凸顯主題則靠藝術家的創造力和洞察力。12號單位樓底高面積廣,中間夾著一條長長的水泥飲食槽,槽的首尾附近還有兩條石柱支撐。演出主要分成三個區域,正門口處是中央舞台,其他演區由舞台中央向兩角推展,觀眾亦可在場內隨意走動。R&T(Rhythm & Tempo)藝術總監暨編舞郭偉傑與監製楊晞忻稱,在三個演出區域裡演出隨著不同音樂和歌聲轉換心情,設計成涼茶、咖啡和香檳,喻意憂傷、平靜、歡樂的心情。

 

一身黑衣的盧朗晞的鍵琴和趙逸穎的低音大提琴伴奏,郭偉傑在台上,楊晞忻和羅皓妍在台下右手邊。郭偉傑、楊晞忻、羅皓妍三位踢躂舞者穿著白色工人服裝,鞋底鐵片踩踏和敲擊出豐富多變的節奏聲響,舞者與音樂師互動迸出韻律火花,製造出幽默、快樂、輕鬆的氛圍作為開場禮。曲風由輕鬆到慢版帶點憂鬱,楊晞忻和羅皓妍用腳尖和腳踭不停地畫,乍看誤以為是鞋底有顏料,但細看原來是用腳尖和腳踭的踢躂鞋金屬片,在黑色的刮痕藝術紙上勾勒出七彩線條。後來郭偉傑加入一起跳,羅皓妍輕唱懷舊老歌《True》(Spandau Ballet原唱),楊與羅二人及後倒卧在地雙腳向牆上,繼續用鞋在刮痕藝術紙上踩踏畫畫。

 

   

《白牆上的筆觸與腳印》(攝影:Dicky Wong,照片由R&T提供)

 

我們跟隨三人到舞台後方一隅,三人拿著舞杖開始利用鞋的不同部分,配以輕重快慢的tap、 toe、heel、step、stamp、shuffle不同的踢躂步法敲擊地板發出響亮聲,聽著羅皓妍唱出抒情的《C'est Si Bon》和《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像去了法國小酒館。歌曲完後他們便掀起剛踏過的白紙,見到白畫紙上有著深淺不一的藍色鞋印,原來是透過轉印紙施加的壓力與摩擦去凸顯踢躂舞者的腳印足跡,再由畫家萬眷一在上面用蠟筆畫成了三棵大樹,示意生生不息。演出來到最後部分,舞者與畫家一同擠在舞台背後,由彩色的亞加力膠板砌成似的糖果屋。這次三人嘗試用油漆來跳踢躂舞,他們輪流踏在不同的油漆盤上來回踢躂還互潑在對方身上。背後的畫家則用橙黃粉紅的繽紛和諧色調,忙碌地在三塊畫板上掃出牛棚下的香港獅子山巒,並配以美國百大家傳戶曉的經典英文金曲《Cheek to Cheek》作結。此曲為經典歌舞喜劇電影《Top Hat》而作,由已故著名踢躂舞銀幕情侶Fred Astaire、Ginger Rogers主演。最後團隊也寄喻「人生迷路時不如沉浸在自己的勇氣之中,為白紙般的生命添上色彩,翩翩起舞活出色彩斑斕的自我。」

 

《白牆上的筆觸與腳印》(攝影:Dicky Wong,照片由R&T提供)

 

演出後我跟郭偉傑、楊晞忻、羅皓妍和畫家萬眷一閒聊,大家表示疫情和社會運動令到很多人(特別是年青人)離開香港,而社會風氣亦長期處於低氣壓狀態,希望是次演出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和歡樂,同時以多元化手法向公眾推廣踢躂舞。他們解釋是次演出屬實驗性質,嘗試在劇院以外的空間和透過不同物料,例如刮痕藝術紙、轉印紙和油漆等等,加減輕重步法去凸顯踢躂舞腳印,身體擺動和踢躂舞的特性,再加上爵士樂的節奏和韻律,聯同藝術家延伸成視覺藝術和展覽,希望這種新鮮感令觀眾以更開放的心態,去看待踢躂舞不再只是一種舞蹈。

 

這個實驗性作品是不錯的新嘗試,不過場地的大小和隔間設計,音樂以至表演者多寡對演出也會有影響。邊看邊想,如果這演出是拿著酒杯或是由室內延伸到戶外門前的空地,可能令觀眾是次在牛棚觀賞踢躂舞有更多不同的體驗。郭偉傑和楊晞忻也異口同聲笑說曾想過這樣的安排,但礙於場地規限和天氣因素唯有打消此念頭,未來在其他演出場地可以再考慮。儘管踢躂舞和爵士樂是最佳配搭,似乎不太能牽動觀眾投入放鬆隨興的氣氛。碰巧當晚有不少觀眾是中小學生和家長,目測只是被動的靜靜地駐足欣賞,實在是有點可惜。我倒是很享受踢躂舞步的響亮節奏和動感,身體被感染自然隨著輕鬆怡人的爵士樂搖擺。雖然明白踢躂舞比較著重腳下技術和節奏清晰,但在選曲上仍可作出一些調節與篩選,甚或是改編當下的流行曲融入編舞,兩者相輔相成引起不同年齡層共鳴與興趣,針對不同的觀眾可分學生場/公眾場/週末場,使他們更能投入踢躂舞的氛圍中。當然,這樣也要視乎創作團隊,是否有足夠人力物力財力時間,還有場地許可去設計和安排。

 

(文章於《舞蹈手札》同步刊出)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典型巨蟹女漢子,多愁善感又鍾意食,寧可孤獨也不違心,討厭路癡同無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