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很喜歡一樣東西,你就要學會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放棄它。」
《半桶水》是一個很經典的鬧劇(farce),以一種極為誇張的手法去呈現藝術市場的荒謬和藝術創作的過程。題材的嚴肅藏進「無厘頭」的橋段,正是讓觀眾在啼笑皆非之中,看見了創作的掙扎與真諦。以表現形式而言,鬧劇有時比正劇更難處理,鬧劇的節奏一般非常明快,偶然巧合的事情一環接一環發生。若然節奏斷掉或拉慢,就會影響整體呈現出來的效果,包括那些意想不到的轉折或意外。《半桶水》在我而言是一個完成度非常高的鬧劇,場口之間的時空切換、黑盒劇場的空間運用、演員間的默契與配合、對白語言的切換和處理,都服務於劇本對人生意義、藝術價值的詰問和巧思。
首先就著場口之間的切換,導演為了模糊時空的界線,利用了物件之間的聯繫來完成一段段的插敘。例如在四人結拜後,畫家意外死亡,眾人為他裹上白布,卻也成為了回憶段落的開始,由畫家與商人的偶然同睡,開展眾人波希米亞式住在閣樓的因由。同樣的處理手法貫徹整個劇本,讓敘事流暢緊密之餘,也讓觀眾不斷在回憶與現實中穿梭,有許多關於四人的背景故事就這樣如洋蔥般一層層揭露。這種做法不會讓背景的敘述過分直白,能讓故事的開頭與中段,更融而為一,最後共同往結局去推進。
另外就是空間上的運用。閣樓是由最赤裸的金屬支架和紗布形成,這也符合鬧劇的設定,在空間上放棄寫實主義,而是以一種虛構想像、後設的形式建立。這樣的建立更是反襯了隨著劇情發展的破壞,象徵畫作的紗布被一匹一匹地撕下,如同那看不見的天花板破洞,這與藝術本來的虛實交織互相呼應。藝術的價值是誰賦予的?是如何建立的?是藝術家的死亡?還是一段引人入勝的敘事?就如被當作畫作的紗幕和那可以隨時改變位置的大門,藝術的價值也許是多角度的,也許並不是那麼純粹而是有不同路可以走的。
這又扣回去對人生意義的探問,其實從劇名就可見一斑,做什麼都「半桶水」的四人,他們都各自有自己的夢想,一個想成為名成利就的賣畫商,一個想寫出三隻小豬的故事,一個想找到會欣賞自己畫作的伯樂,一個想成為真正的廚子。但現實的殘酷無情,讓需要糊口的四人不得不為半斗米折腰,作出妥協。這種甘願成為「半桶水」的折衷,難道不是藝術創作的真實概況嗎?多少人如此熱愛一樣事情,卻在其中迷失而鬱鬱不得志。所以劇中有一句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台詞:「當你很喜歡一樣東西,你就要學會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放棄它。」
這也讓我想起《填詞L》的一句「花費一生努力最後才放棄」。這並非一種犬儒的躺平,而是對人生意義的反思,學會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放棄它,不是說不去追求夢想,而是要在追求的過程中,放下對夢想的執著,不是為創作而創作,而是因為享受創作的過程而創作。放棄它,也是一種找回自己,找回初心的過程。最後爬上鐵杵填補天花板破洞的一幕,是一種對現實釋懷回歸夢想的領悟,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歸宿,也許只有畫家的內心才知曉。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