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人視角:聚焦亞洲當代演藝——新加坡
2024年5月28日 - 2024年6月4日

轉化自「國際藝評人講座/工作坊系列」,這系列把焦點放在亞洲當代表演藝術的發展,邀約當地藝評人從他們的觀點主持網上講座。繼首站泰國後,資深藝評人劉曉義帶領我們看看新加坡的演藝近況。

 

普通話專場:新加坡多元文化語境下的華語劇場

 

新加坡的獨特之處在於其文化的多元性,各種文化自有不同的表演藝術傳統與舞台呈現。在八十年代,隨著郭寶崑一系列作品如《尋找小貓的媽媽》的上演,多語言和多文化的演出開始走入劇場,尋找新的本土認同。在這樣的語境下,新加坡「華語劇場」的定位和發展,和中港台等其他華人/華語地區有很大不同,必然需要思考其複雜的身份認同危機、生存的現狀和未來發展的挑戰。本節邀請了兩位分別活躍在教育和實踐領域的新加坡藝術工作者:傅正龍是南洋藝術學院戲劇學院副院長,該學院即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全新的「當代華文劇場學士課程」;鍾達成是「十指幫」的藝術總監,他曾經在香港演出其多語言獨腳戲作品《根》。他們眼中的新加坡「華語劇場」究竟為何?多元文化環境又如何影響他們對華人、華文、華語的思考?

 

日期:2024年5月28日(星期二)

時間:8:00-9:30PM(香港時間)

 

講者:

傅正龍(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戲劇學院副院長)

鍾達成(新加坡「十指幫」藝術總監)

 

英語專場:新加坡多元文化語境下的劇場評論

 

新加坡劇場中語言的使用,再現的是複雜的多元文化歷史和社會環境。因此,語言不僅僅是作為承載內容的工具,更是劇場評論的重要課題,諸如後殖民主義、語言和種族之間的政治關係、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交織和角力等等。同時,在多元文化語境中的評論寫作和文獻寫作,亦超越語言的選擇,更有歸檔、翻譯、版本學等等文化課題。本節邀請的兩位,是多年來活躍於劇場評論的寫作人,如今都以另外的方式投身於劇場工作:多面手陳霖靈除了是一名研究員、評論員、戲劇構作之外,如今也在南洋藝術學院任教;正在濱海藝術中心負責企業傳訊及內容策劃的温佳缘,目前正在研究新加坡表演藝術的歷史,以文獻的視角切入評論。她們如何思考新加坡多元文化語境下的劇場評論?又如何看待藝術教育和文獻寫作,如何作為劇場評論的重要註腳?

 

日期:2024年6月4日(星期二)

時間:8:00-9:30PM(香港時間)

 

講者:

陳霖靈(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視覺藝術學校高級講師)

温佳緣(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傳訊與內容部門主管)

 

立即登記

 

主持和特邀策劃:

劉曉義(新加坡「避難階段」藝術總監)

 

形式:Zoom會議

語言:普通話/英語

 

主辦: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