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潤權鼓板五十年》演出雜談
文︰周南 | 上載日期︰2024年4月25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高潤權製作有限公司
地點︰戲曲中心大劇院
日期︰2024/04/06-07 1:30pm
藝術類別︰戲曲 »

高潤權為香港粵劇行內首屈一指的擊樂領導,近日為紀念從藝五十週年,舉辦《高潤權鼓板五十年》演出。節目邀得阮兆輝、李龍、尹飛燕三位殿堂級名優為藝術指導,南鳳、王超群、高麗、廖國森等資深藝人參演,聚集多位年青演員,演出多段傳統粵劇排場戲及折子戲。選取戲碼除了傳統例戲,還包括南派功架劇目,以及舞台常見名劇,皆能展現高潤權的鑼鼓功夫。三場演出可談之處甚多,為避文冗辭繁,以下集中討論《三帥困崤山》和《香花山大賀壽》兩劇,分享筆者一些觀察,就教於方家。

 

《三帥困崤山》

 

首日日場下半演出中篇劇《三帥困崤山》,由〈夜困崤山〉演至〈先軫追囚〉,故事情節圍繞秦晉崤之戰。演員包括黎耀威、譚穎倫、藍天佑、宋洪波、梁兆明、梁心怡、陳咏儀等。本節主要分析先軫一角的演出安排。

 

這角色由黎耀威、譚穎倫分飾。扮相方面,黎耀威掛鬚演出,譚穎倫則為俊扮。兩人裝扮不統一,引起觀眾反應。其實,兩種處理各有來源。清末已有「崤之戰」的相關劇目,為公爺創、靚青的手本戲。上世紀五十年代,著名小武靚少佳、編劇家何建青重新編寫演出。粵劇小武類近京劇的武生,主要飾演相貌俊美、精通武藝的青少年男子。基於行當及演出風格,靚少佳以俊扮擔演先軫,其後陳少棠亦踵其步武。掛鬚演出則始自香港名伶阮兆輝。二千年藝術節,阮兆輝等香港名演員修訂、演出本劇。他根據崤之戰時先軫的身份年齡,調整了角色造型。

 

有鬚無鬚,不僅涉及外貌,還牽涉行當演出法。粵劇小武行當的演出,講求爆發力。靚少佳如何演先軫,現已無從追溯,惟陳少棠有錄像流傳,從中可以觀察小武演出此角的特點。陳少棠身段硬朗,造手開揚, 步法上較多運用「小跳」,時而加入急促動作,演到情緒爆發之時,突然喊破喉嚨,高聲大叫,氣勢強烈。今譚穎倫演〈文嬴釋帥〉、〈先軫追囚〉兩場,唱腔爽快,咄咄逼人,眼神銳利,有如怒目金剛,頗切合這種演出風格。另外,譚穎倫歌喉一向動聽,惟過去聲線較柔和,演出英雄人物總覺未如人意,近年唱腔漸現棱角,剛柔並重,演出更合劇中人身份。黎耀威秉承阮兆輝的處理,掛鬚演出〈夜困崤山〉一場。扮相突出了劇中人的年紀,表演自然要顧全身份,不宜過於活躍,而須展現角色的沉厚穩重,更偏向鬚生行當的風格。黎耀威在此場表演「華容道」、「斬三帥」排場,十分稱職。

 

或有人會認為,兩人於同一場戲中扮演相同角色,應該事先溝通,要不一起掛鬚,要不一同俊扮。然而,造型雖能統一,演出風格卻未必能夠輕易改變。與其改變扮相,為自己唱做帶來掣肘,不如各適其適。是次安排,殆或有此考量。

 

《香花山大賀壽》

 

次日日場下半演出《香花山大賀壽》。本劇為傳統吉祥例戲,八和會館每於華光師傅誕演出,劇敘八仙、四海龍皇、三聖母等神祗往香花山向觀音祝壽,人物眾多,場面盛大。演員包括李龍、廖國森、梁非同、吳立熙、張肇倫等。

 

先談張肇倫、吳立熙的「降龍伏虎」。張肇倫腳步、身型動作一向美觀,而且帶有粵劇南派影子,剛健硬朗,異於大多數新生代演員的京崑身段。張肇倫是次演降龍羅漢,架式形態大度,踢板帶整齊上膊,最後一手舉龍珠,一手按龍,能在其他演員做戲時,長時間靜止不動,穩如泰山。至於吳立熙,表現素來突出,受到觀眾欣賞。這次演伏虎羅漢,跳架動作繁複,表演快慢得宜,頗能掌握節奏。在鑼鼓即將收結停頓時,吳立熙往往提起狠勁,吆喝一聲,以一輪較急速的動作紥架,捉緊觀眾注意力。這種爆炸性,正是傳統廣東粵劇的獨特之處。

 

緊接降龍伏虎登場的,是李龍飾演的韋陀。是次《香花山大賀壽》主要由年青演員演出,李龍以前輩身份擔演此要角,大有定海神針之勢。李龍身型高佻,氣宇軒昂,扮演神將最為適合。以李龍現在的年紀,跳韋陀架在體力上不無負擔,但他絕不欺場,身段乾淨俐落,配合鑼鼓點,準確無誤,令人擊案。最重要的,是眼神、表情、身體語言能展現韋陀不怒自威、威儀抑抑的感覺,力壓全場,值得後學鑽研。

 

最後,不可不提梁非同的「觀音十八變」,這是本劇的重頭戲。劇中眾仙為觀音賀壽,久仰觀音變化萬千,請衪表演,觀音於是展現「龍、虎、將、相、漁、樵、耕、讀」八種變化。演員以虛擬動作扮出各種形像,每演一段換一次衣服。梁非同這段表演由前輩吳美英所授。她扮龍時雙手作爪狀,雙臂柔軟擺動;扮虎時臂膀硬朗,於胸前作虎爪,類捧印狀。扮演不同人物時,善用雲帚展示身段。演將領,以雲帚當刀槍把子揮耍;演丞相,當牙笏拜舞;模仿漁人,當釣竿捕魚;模仿樵夫,以之作刀斧砍伐,又作擔挑肩負;模仿農人,作鋤頭翻地,又作禾苗插秧。當扮作漁夫、農人等勞動者時,腳步輕盈跳躍,神情歡樂,表現出捕得魚獲、收得莊稼的愉快心情。各種變化皆生動傳神,讓人清晰看出所扮對象,表情動作之間流露吳美英的神緒,可見學習用心。

 

整體而言,所有演員嚴陣以待,全力以赴,配合高潤權慷慨激昂、法度森嚴、節奏分明的鑼鼓,效果甚佳。香港年青演員的藝術水平、所付出的努力,在是次演出中亦可見一斑。演員於日常職業劇團演出中,保持同樣的專業態度,粵劇發展定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談文說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