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大學管弦樂團與著名管樂演奏家.聽眾的音樂會禮儀文化為人詬病
文︰傅瑰琦 | 上載日期︰2024年1月12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香港新世代藝術協會
地點︰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
日期︰28/11/2023 7:30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香港新世代藝術協會(HKGNA),每年十一月所舉行的音樂節,已成為其中一項年度的音樂盛事,參與的藝術家和團體人數眾多,也有多場免費的演出。在座位較少的場地,也常有一票難求的情況出現。今年是音樂節的十周年慶典,口號「新世代之聲」,國際級名家、本地精英、及在學的音樂學生,演出樂曲的範疇非常廣泛。這晚的音樂會,兩位年青的管樂獨奏家——孫穎麟及李俊樂,筆者過往都曾欣賞過他們的現場演出;而擔任指揮的小提琴家梁建楓,筆者亦曾欣賞過他指揮職業管弦樂團,所以對三人的水平及演奏風格,可謂一點也不陌生。唯獨是,在以科技學問為首的理工大學,他們所組織的管弦樂團的演出,卻是筆者首次接觸,心裹當然亦充滿期待與好奇。在選曲上,樂團所演奏的作品,皆是著名而耳熟能詳的調子,旋律亦動聽,整場音樂會確能做到雅俗共賞的目的。

 

指揮梁建楓在安排上,也有些吸引聽眾的策略。音樂會一開始所演奏的作品,是鮑羅丁(Borodin)的代表作,歌劇《伊果王子》(Prince Igor)中,第二幕裹的〈波洛維茲之舞〉第八和十七舞曲。起初,其實也頗為擔心樂團能否有出色的表現,因為這幾段音樂本來亦有合唱團的聲樂部分,氣勢也從該震動人心的歌聲而來;而銅管組和敲擊組的份量,亦相當重要。樂團請來了兩位職業音樂家擔任首席,著名敲擊樂手白亞斯(Aziz D. Barnard Luce)、及大提琴家蘇千芳,加入樂團助陣。

 

樂團的木管組在這組充滿高加索韻味的樂曲的演奏,音樂感相當濃厚,令人頗為滿意,技巧水平亦俐落而準確。因為綜藝館的設計,舞台是陷往後方的,所以越在後排,聲音就越小。作為為這首作品推波助瀾的敲擊樂組,亦陷入了近後台入口的一角。鈸的演奏在中段的部分,起初帶不出力量,亦配合不到其他組別的音量。不過,樂師後來改變了開放音響的角度,聲音變得開揚後,整段合奏的效果便即時有了令人感到賞心的熾熱感覺。團員的臨場應變,還是值得加許。整體而言,指揮與樂團在這首作品的演出,中規中矩,銅管組的演奏最穩當,小提琴組水準就有點反覆。

 

口琴演奏家李俊樂在上半場演奏羅素(Russo)的《街頭音樂——爵士樂協奏曲》的第一及第四樂章。第一樂章開頭部分的低音旋律,他用的是一部跟普通口琴大小尺寸的樂器,而不是平日所見的笨重低音口琴。根據及後李俊樂的解析,這原來是演奏者親手改裝的低音口琴。在第一樂章中,低頻的音色彷如男低音的喉嚨音,李俊樂演奏一段靈活的快速樂段,旋律在音頻不大明顯的情形下,節奏感倒便得相當濃烈。之後在正常音域的樂段中,他在旋律激動的樂段,情緒變化多端的演繹中,還奏出點點「搖滾」的味道。最精彩的演繹,卻是在第四樂章裹,李俊樂在雙音和節奏緊密的主旋律和伴奏拍子的演奏,展現了掌握完美技巧的能力。而後半段節奏和舞蹈風格的演繹,他演奏出壞孩子的氣質,華彩樂段的技巧、和控制口琴餘音的色彩美,順手拈來的技術更是完美無瑕。

 

第一首加奏曲,改編自林姆斯基.高沙可夫(Rimsky-Korsakov)的《野蜂飛舞》,李俊樂表現出快速的超高技巧。當然,跟弦樂不同,總不能像常動曲一樣全無呼吸的位置,李俊樂偶爾加上長音,轉接位亦順暢。較為可惜的是,在最長的一個音符裹,本來亦已吹奏出非常穩定的一氣呵成延長音符,但卻被觀眾拍掌打擾了。本來,無論是以腹式呼吸還是正常的吸氣,都可以聽到他的技巧表現,但聽眾全無停止拍掌之意,那李俊樂只好鼓勵觀眾繼續拍掌。而他加奏的「飲歌」——《Amazing Grace》的變奏曲,承接著剛才的協奏曲的餘韻,今次偏向於流暢和輕快,較過往著墨於感性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有點分別,但整個演出依然是自然而完美。樂團在這首作品中,技術上的顧慮較少,梁建楓與團員為獨奏扶持上,音量平衡、及節奏的配合、甚至音色方面,都令人感到非常滿意。

 

而下半場的獨奏家——色士風演奏家孫穎麟,更是筆者十多年前已欣賞過的音樂家。當晚他演奏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的《冒險》色士風協奏曲(《Escapades》for Saxophone and Orchestra),音樂原出自於電影《Catch Me If You Can》。兩位擔任獨奏的樂師,分別為客席敲擊樂首席、演奏木琴的白亞斯、及樂團的低音大提琴首席郭仲偉。在這首爵士味道非常濃厚的作品裹,孫穎麟掌握懸疑、冶艷味道,完全表現出他過往一直擁有的強大氣場。在第二樂章〈Joy Ride〉裹,白亞斯及郭仲偉的演出亦完美而很有作為三重奏好拍檔的默契和感染力。在此,孫穎麟感性而低調的演繹,反而不是預計可能會帶有對比較強的抑揚頓挫,令人帶點意外。內容較為容易欣賞的第三樂章,整體上樂團與獨奏的合作,水平相當出色,準確度亦很高,效果令人出乎意料。孫穎麟加奏改編自流行曲的《愛如潮水》,擔任鋼琴伴奏的Jenny Ng,鋼琴在舞台後方,所以與獨奏相距太遠,大家奏不出合奏的平衡。

 

指揮梁建楓為樂團預備的壓軸作品,為萊特.韋伯(Lloyd-Webber)的《歌聲魅影》主題曲(Theme Song of Phantom of the Opera),大概應該是這套音樂劇的交響組曲(Symphonic Suite)。樂團演出這首作品非常成功,整體的合作純熟而穩定,聲部的平衡及和聲都有非常高的水準,而且亦演奏得很動聽。尤其是在〈All I Ask Of You〉的演繹,樂團的演奏的確漂亮、窩心而又壯麗,令人眼前一亮。

 

樂團的不同聲部,在下半場都能夠奏出很好的水平,銅管組的水準可以說是最好,而當中圓號組更是最優秀的一組、大提琴組亦有很好的表現。梁建楓鍛鍊團員的成效,令人感到滿意。

 

【後記】

 

該晚音樂會有不少家長帶同大概只有四、五歲的小孩進場。不過,也不分男女老幼,觀眾席裹卻不斷傳出談話聲、小孩與家長閒聊、甚至揭開糖紙、蛋糕包裝膠袋、紙包飲品飲管膠紙,繼而進食、大聲啜飲等等的噪音滋擾行為,但場地職員並沒有就此制止;而作出失當行為的觀眾,更漠視示意不滿的觀眾的反應,我行我素,自得其樂,不理何謂公德、禮儀;場地帶位員,更在演出途中,放進遲到觀眾就座。這種普及演出的流程,越來越與文化修養這回事,越拉越遠。香港音樂會演出中的醜態,似乎已走到從前大笪地、廟街、球場搭棚演大戲等等市井習慣的氛圍。這十多二十年蘊釀下來,一年差過一年的音樂會禮儀文化,實在令人痛心唏噓。由今天開始,是否要再用另一個二十年,才能重新教育好下一代聽眾的音樂會禮儀文化?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