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收到一個通知,一隊名為Hong Kong Youth Philharmonia的管弦樂團,將會舉行他們第三年的夏季音樂會。對於這隊名氣稍遜的樂團,筆者嘗試找著他們的背景,作進一步了解。音樂會的曲目早就公布了,卻找不到任何有關指揮的資料。後來得悉整個樂團的運作,都是由學生所擔當的,但眼見他們所排出的曲目,分量卻非常重,似乎也相當大膽。但心裡在想,只要有一位具有經驗和才能的指揮扶助的話,也不是沒有可能有出色的表現的。問題是,到底誰人擔任這個職位的呢?還要說是暑期才在四方八面回港的(音樂)學生聚頭,聽起來都有點令人投不信任票了。再看看,三年來,原來也未能在香港這片以華人居多的社會中,為樂團添一個中文名,似乎又令人覺得奇怪。
在依然昏熱的晚上,在「男拔」的校園狹路裡,如果急步步行上音樂廳,當然也有可能大汗淋漓。這是筆者第一次到訪「葉傑全音樂廳」,堂座大概容納到與高山劇場新翼場地差不多的座位數量。音樂廳的天花距離不高,舞台橫淺,三面環石屎牆壁,所以觀眾席後排的反射聲較強。不過,對於樂器音色和音量反應,其迅速而不加修飾的特點,卻令音樂演奏的水平無所遁形。這與元朗劇院演藝廳的音響非常相似。而葉傑全音樂廳的殘響,卻意外地足夠。
打開頗為專業的小場刊,音樂會原來一共有三位指揮,而最大的特色是,三位都是現職音樂學生!當晚第一首演出的作品,是威爾第(Verdi)的《命運之力》序曲 (Overture to La Forza del Destino)。這首作品在演繹上,即使由職業樂團演奏,其實也不太容易,當中小分段的情緒變化很急,每個聲部的獨立性和分量都一樣重要。擔任指揮的簡翠希,相當著重節奏上一板一眼的準確性,對於團員的指示,非常果斷而清晰。開首銅管組的引子,效果相當不錯,氛圍強烈而大氣。最令人意外的是,之後弦樂組的加入,特別是小提琴組的演奏,團員竟能掌握到意大利音樂歌唱線條高亮延綿的特性,在這類屬於歌劇故事性色彩的演繹上,團員整體表現、水平可謂出乎意料!而更加精彩的是,小提琴組的演奏,竟可以捕捉到和聲上的和諧、音色極為通透而乾淨,但線條卻非常悠揚,這是連職業樂團也會被考起的課題!作為對比,中段木管組平平淡淡的演繹,也算可以。不過,簡翠希大概不太熟悉這個音樂廳的特性、又或者她在研習樂曲時,早已計算了樂曲時間的比例。所以,在最澎湃的段落,音符幾乎塞滿了整個音樂廳和休止留白的位置,她沒能借助場地提供的自然殘響的餘音尾巴這個上佳轉捩點,就急急領導團員投進另一情緒推進的末段完結篇了。所以,整首樂曲的表現,在中段開始便顯得過於前衝,缺少了呼吸。指揮對於場地及臨場適應的觸覺,亦會影響演繹的表現。
半場前演奏普羅高菲夫(Prokofiev)的《基傑少尉》管弦樂組曲(Lieutenant Kijé Suite, Op.60),由李睿正擔任指揮。這首作品非常精緻,個別或小組表現的機會較多。樂團在開首的木管及銅管合奏部分,其實已展現到團員的音樂感與紀律。惟擔任短號獨奏的團員,雖然音樂演奏優美,但差不多每次都有失誤的情況。幸好在整部作品完結前的最後一次主題再現,短號獨奏終於以完美的演奏,圓滿結束。在〈浪漫曲〉(Romance)中,低音大提琴手的水平頗高,雖然音量不大,但在作品平衡與色彩上令人滿意。色士風在整個木管組的演出中,表現最具氣度。第三樂章的銅管組與敲擊組的演出,精確而輝煌,在這簡短的樂章裡,團員與指揮對樂曲的理解都很出色。而在非常有聖誕氣氛的〈雪橇〉(Troika)中,整個樂團的演出都優秀,李睿正對於小分段的呼吸位置,間隔留白也恰度好處。最後一個樂章裡,個別的演出片段與小組之間的合作,基本上已經充滿玩味。李睿正是這首結構較小的作品的指揮,指揮的負擔雖較少,但他對於臨場的氣氛及餘韻的掌握,相當靈敏,這亦推動了團員之間表現音樂趣味的靈活性,在不同風格的段落中,都有明顯的演繹色彩。
下半場有兩首風格非常嚴謹的樂曲,由指揮陳諾謙全盤掌舵。陳諾謙選奏由韋伯恩(Anton Webern)改編巴赫(J. S. Bach)作品的《六部尋求曲》(Ricercar a 6),樂曲的複雜線條,令聽眾感到汗顏。陳諾謙一落手,已展示出一個熟練的專業指揮的功架。對於這首樂曲,指揮採取一刀切的「平均」處理,令到在對位的層面上,複雜的交棒接力非常凝重。不過,筆者也因此而對陳諾謙的指揮水平另眼相看。在壓軸的拉赫曼尼諾夫(Rachmaninoff)的《第二交響曲》(Symphony No.2 in E Minor)中,在這首超級雄厚的樂曲,層次的取捨問題,開始慢慢浮現。但需要贊賞的是,在第一個樂章的前半部分,陳諾謙與團員奏出的演繹水平,的確令人驚豔。
筆者當年首次學聽這首交響曲的年齡,大概也要比陳諾謙年長幾歲。至今,依然覺得整首作品在分句及層次方面,要令聽眾能夠感受到自然而流暢的音樂,正是考驗很多職業指揮的藝術修養。陳諾謙作為一位學生,趁著非商業的音樂會,越級挑戰。作為一位聽眾,筆者只能說,陳諾謙要學懂層次與平衡的取捨、要增加臨場經驗、要學懂為音樂增加呼吸,一切就留待陳諾謙與教授們日後再探討。
Hong Kong Youth Philharmonia的水平,超出了筆者的預期。他們面對不同的指揮,展現出來的聲音可說是完全不同。樂團的紀律性非常高,特別是小提琴組,在首席穩定的帶領下,完全能夠聽命於不同指揮的號令,反映出指揮臨場的應變。敲擊樂組亦是相當不錯的。如果以當晚的班底來作推測,樂團假如遇上專業的指揮,整體的表現必定能有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三位指揮的最重要課題,大概應是在音樂廳裡累積面對環境變數的經驗!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