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9.2023 (Sun) 說不盡的多媒體
黃智銓
現是獨立媒體藝術家和設計師,並成立了創作工作室「Things That Move」,以及在加拿大蒙特利爾Concordia University修讀碩士,主修雕塑。黃智銓的作品獲邀於全球超過十個國家展覽展出。他關注跨界模擬信號與數位表現法,以日常經驗及感知刺激之間的微妙關係作為創作元素。亦熱衷於探索視覺模式丶運動、聲音質感,以及電腦動力學裝置。
成博民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現為多媒體創作人、視覺總監及導演。曾為香港演藝學院客席講師。「眾聲喧嘩」創團成員。多媒體工作室「春秋大夢」創意總監,曾參與多個演唱會及主題公園之影像設計。於2020年策劃及創作大型建築投影作品「織人之歌」。2023年參與大館投影演出「綻放大館2023」,擔任聯合創作總監及創作建築投影作品《Lokadhāt》。
陳一云
燈光藝術家,活躍於跨界創作,與鮑藹倫、張緯晴、上野健、伍韶勁及「香港創樂團」合作,作品見於M+與巴塞爾藝術展、新視野藝術節等。
藝術研究常刊於國際學術期刋,擔任柏林藝術學院《後戲劇劇場在全球》講者,今年獲邀布拉格四年展燈光專題講者。(http://www.amychan-light.com/)
24.09.2023 (Sun) 文化身份的身體話語
甄拔濤
立足香港及德國劇場。「再構造劇場」藝術總監、德國曼海姆國家劇院駐院作家(2021-2022劇季)、前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藝術範疇民選委員及文學委員會主席。《法蘭克福匯報》形容甄氏為當今亞洲炙手可熱的劇作家之一,至今已有六部劇作翻譯成德文上演。
李海燕
本科主修英國文學,及後修讀環球商業及藝術行政碩士課程。曾任職出版及廣告界,現為講師、編輯、評論、獨立製作人;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藝術行政、舞蹈、評論)及顧問(評論,2016-2022年)及。論文及評論文章散見於港、澳、台、德刊物及網媒。
陳國慧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總經理,策劃超過五十個本地和國際藝評項目。2003年至今擔任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戲劇界別),2010年至今擔任台灣《表演藝術》雜誌海外特約撰述;目前是「香港舞台劇獎」、「香港小劇場獎」及「IATC(HK)劇評人獎」評審,並同時是國際表演藝術圖書館、博物館和資料館協會(SIBMAS)執行委員會成員。編逾五十本表演藝術出版,近編有《十年城事:香港劇本選(2003–2012)》(2017)獲「第十一屆香港書獎」。
01.10.2023 (Sun) 尋找鈴木竜的身體美學
黃大徽
於出版界變節的新聞系畢業生,既舞且演亦導亦編。自2006年開始,以《B.O.B.*》(2005)、《1+1》(2009)及《Tri_K》(2010)巡演歐亞多個城市。近作包括《春之祭》(2016)、《六種震動》(2019)、《我見》(2019)、《我和你》(2021)及《MMXXII》(2022)。2018年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家年獎(舞蹈)得主。除舞台作品外,亦致力於創作研究計劃,曾合作的團體包括城市當代舞蹈團、進念.二十面體、香港舞蹈聯盟及不加鎖舞踊館等等。
陳瑋鑫
資深表演藝術評論人,並為業餘劇團「友好戲體」創團藝術總監及「William et al. 創作研究室」主席,歷年創作過超過二十個小劇場及多媒體劇場作品。近年主要從事表演藝術研究、紀錄劇場創作及有關演藝文化管理的教學工作。
07.10.2023 (Sat) 藝術節如何文化
茹國烈
茹國烈在藝術界擁有逾35年的經驗,曾任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香港藝術發展局行政總裁和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現任香港藝術學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客座副教授。並經常在不同機構演講和教學。2022年獲香港演藝學院頒授名譽院士銜。同年出版首本著作《城市如何文化》,榮獲第四屆香港出版雙年獎。
黃志淙
黃志淙博士曾任香港大學通識教育總策劃(2011-2023),資深電台DJ、聲音藝術家、音樂/文化/策展/教育人。多年來,他致力透過電台電視等媒介推廣本地和國際文化藝術,著眼國際音樂和本地音樂文化,曾策劃多個跨文化項目,包括大衛寶兒的國語歌《剎那天地》(1997)、《八十日環遊世界音樂蜜月》(2000)、《抱抱歌》(2004)、《黃霑書房》(2005)、《中國唱片百年展》(2006)、《香港流行演藝文化:創意與動力展》(2007)、《別了家駒15載》(2008)、上海世博《唱作世代》音樂會(2010)和台北香港週《唱作世代》音樂會(2012)、坂本龍一《async》大碟(2017)、香港文化博物館(廣東歌口述歷史)(2021)。
作為斜槓族,志淙目前主持商業電台903節目《Chi Chung’s Choice》、
i_is_one靈性音樂組合成員;和ccc pop/up/space @ Art/Home策展人……
15.10.2023 (Sun) 海明威的經典與當代
阮兆輝,BBS、BH
阮兆輝教授為資深粵劇表演藝術家,七歲從藝,拜名伶麥炳榮為師,更精研廣東說唱之南音,是少數可以跨行當演出的戲曲藝人。阮氏致力粵劇教育及承傳,經常在各大學及中學演講及參與學術研討會及講座。
阮氏歷年獲獎無數,成就斐然,先後榮獲「香港藝術家年獎」、「BH 榮譽獎章」、「藝術成就獎」、「傑出藝術貢獻獎」,2012年獲香港教育大學頒授榮譽院士,2014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銅紫荊星章」。
阮氏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客座副教授、一桌兩椅慈善基金有限公司藝術總監、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博物館專家顧問(粵劇)、香港教育大學戲曲與非遺傳承中心顧問、「粵曲考級試(香港粵劇學者協會與西倫敦音樂學院合辦)」首席考官。
著作方面,阮氏曾親自撰寫《阮兆輝棄學學戲弟子不為為子弟》、《生生不息薪火傳─粵劇生行基礎知識》、《此生無悔此生》及《此生無悔付氍毹》。
鄧樹榮,MH
「鄧樹榮戲劇工作室」藝術總監,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前院長,被譽為「香港最具影響力的劇場導演之一」。近期的代表作為《李爾王》及《薄伽梵歌》。主要獎項包括特區政府榮譽勳章、香港藝術發展獎「傑出藝術貢獻獎」及香港演藝學院榮譽博士。
黃念欣
黃念欣教授,本科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留校進修獲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自2007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助理教授,於2022年8月獲委任爲文學院副院長(公關及推廣)。
黃教授的主要研究興趣為香港文學、檔案研究及現代中國女性文學。2016年起任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任。近年關注香港文學的中港論述,2018年獲香港資助局優配基金資助「看見中港︰盧瑋鑾(小思)(1939-)所藏香港文學檔案研究及訪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