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俱樂部:名詞加名詞,寂寞加寂寞
文︰沅泱 | 上載日期︰2023年8月18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節目︰寂寞俱樂部 »
主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
演出單位︰詩篇舞集 »
地點︰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
日期︰13/5/2023 7:45pm
城市︰澳門 »
藝術類別︰舞蹈 »

這一場演出讓我想起過去兩年裡看過為數不多的那幾場舞蹈演出:在情節設定上,六個人俱樂部的概念和《當打之年》很像,甚至後面一起跳舞的派對狂歡都大差不差;《我本楚狂人》中對歌詞/詩句的逐字逐句肢體解讀,《寂寞俱樂部》裡用相似的動作講出了不一樣的感覺;最近的《色線》中講依賴與獨立的關係,《寂寞俱樂部》中也有提及。相較起來,《寂寞俱樂部》是我看過比較體面的一個舞蹈(儘管這樣說,好像有點殘忍):舞蹈有力道、音樂和身體的配合、舞台和燈光有亮點。

 

等到看完演出回頭翻看官網上的宣傳視頻時才明白怎麼觀眾這麼少:沒有任何情節,寂寞得滴水的一分鐘。《寂寞俱樂部》是詩篇舞集與以色列編舞家Nir de Volff的合作,不比上一週《凝動時空》一看就知道是葡萄牙舞團,《寂寞俱樂部》這個名字看起來平平無奇、創作人也不夠知名(起碼比不上《春之祭》)的作品,的確無法吸引太多目光。此演出的英文名Club Loneliness非常有趣,名詞加名詞的組合令「寂寞」不只是修飾「俱樂部」的特質,而是和將人們聚合在一起的俱樂部一樣重要的存在。

 

介紹中說到,「這套作品圍繞著人類不斷追求愛的本質,以及人類意識到孤獨是現今世代最常見的弊病這個不幸的真相而展開。」從「寂寞」的角度來看,講了大概三件事:沉淪社交媒體的寂寞、關係中的寂寞、一個人的寂寞。社交媒體的寂寞從一開始舞者上載了一個post在社交媒體上呃like開始,幕布上映出「寂寞俱樂部」,一顆巨型紅心在幕布背後閃動,隨後肢體交接舞台。我喜歡一開始的效果,五位舞者輪流排出達爾文進化論的模樣,直到最後一個走出來,低頭、拿著手機——這或許就是人類進化的下一步。開場的燈光和舞台佈設很聚焦,舞者全部身穿白色緊身衣,肌肉線條清晰可見。我難得坐在文化中心的後排觀看演出,幸好舞者的肢體足夠撐起舞台,令我不會從第一個動作開始就迷失。

 


《寂寞俱樂部》劇照(由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 提供)

 

團體治療師aka我媽很喜歡講一句話,人在關係中才能發現自己。其實前半場講的關係不多,就像標題中的名詞一樣,獨立的個體在尋找自我。後半場開始有交織、對話,在關係中就不寂寞了。人們擁抱、親近彼此,然後話鋒一轉——呃like王找不到手機。人和手機的關係算不算關係?算。甚至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親密,在這個世代人沒了手機,看不到別人的讚好的生活形同孤島。接著,全場開始找手機,台上的人從愛心背後搬出更多椅子,全場找,找到後面剩下女舞者Cordelia在哭哭啼啼,用德文抱怨著找不到手機,就算呃like王在她面前試圖逗笑她也無濟於事:給你跳支孔雀舞、給你變個大西瓜、拿無形的繩把你拉出悲傷的深淵……但Cordelia只是繼續哭、繼續抱怨,那一刻兩種無法對話的語言把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拉得無限遠。在關係這一層面上,社交網絡也是一種關係,表演最後所有人加入了「寂寞俱樂部」的Tiktok Channel,不談煩惱和哲學議題只談盡情享樂,如果只是就舞台佈景和效果看起來還算合理,但若是扮演tiktok博主只需隨便扭一扭就可以吧!

 

從關係中脫離出來的「一個人的寂寞」,這一部分已經接近尾聲,不知為什麼令我感覺有些突兀:幕布上投影出詩句/歌詞,女舞者脫下剛才的白色緊身衣,身上留有斑斑血跡。隨後她跟隨歌詞「你留下的襯衫/是我唯一的溫存」穿上那件好像前任留下的T恤,根據前排朋友表示——T恤上寫著一個大大的「愛」字,但我看不清,只能根據舞蹈猜想。舞蹈表演中用多少文字意象合適?這裡的「愛」與佈景裡的紅心相異,強調了是分離之後的寂寞。其實在前面已經講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故事,這一段是為了強調「一個人」,又或者是強調「沒有關係就沒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寂寞便無處遁形,舞蹈不無聊,可惜設定有點無聊。

 

《寂寞俱樂部》劇照(由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 提供)

 

看完後,我感受到最深的孤寂不是社交媒體如何綁架生活,也不是脫離了關係只剩萬分孤獨,而是我只能坐在台下欣賞舞者們用身體說故事,看著他們盡情的伸展、旋轉和跳躍;我只能扮演他們所扮演的那個僵硬的現代人,卻無法加入他們的派對中。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學澳門研究的非澳門人,歐洲漂流中,偶爾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