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不尋常的對話——《重新登入》
文︰黃婉婷 | 上載日期︰2023年5月23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重新登入》 »
主辦︰Current Plans
地點︰Current Plans
日期︰12/5/2023 7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其他 »

科技發展的速度有時已被單一人類經驗進化的速度還要快了。有時不禁會想,也許,若ChatGPT是一個像人類的個體,先不管他內設的知識已有多少,單從我們一個個用家向他發送的信息,已足以讓他變成好幾千個圖書館,裝着無數個稀奇古怪的故事。

 

如果我是AI呢?這次在《重新登入》的經驗正正就能讓觀眾體驗到這個滋味。每個觀眾都有一個獨立的房間。設計者用盡方法去營造像家一樣的舒適感,包括進門前換上拖鞋,室內燈光亦調作微黃,像一般睡房的燈光,工作人員把觀眾帶入後便不會再打開門進來(儘管沒有鎖)。一桌一椅,桌上擺放了所有用來開視像會議的器材,觀眾看見時也大概能明白到要做什麼:「要用zoom吧」。結果當然不只這麼簡單,因為在這場視像會面前,我們有機會先看看鏡頭前自己的面容,案上還有三份劇本呢。當螢幕自動開啟,面前的觀眾本人已是皮肉大改造了,他們的臉都變成卡通化,有人有五彩的髮色,有人變成一隻貓……但這是鏡像,觀眾的五官如何變, AI的身分就如何變。

 

整個過程中,觀眾會與三個AI個體會面。跟着劇本走的話,觀眾會被賜予角色,也許第一次是叫阿明的AI,第二次是叫小多的人類,第三次不論是人類也好,是AI也好,劇本都會指引觀眾與對方(即另一觀眾)探討AI和人類在記憶、意識和生活經驗上的課題。若每一次的會面都跟着劇本流向走,可與對方有5分鐘的自由交談時間。何謂真正的虛擬交友經驗?大概就從此時起。觀眾真的拋棄他的姓名,捨棄他的身分。有點無奈的是,我們縱使有一個新的身分,卻還是沒有設計自己臉容的機會,即使聲音經過處理,還是無法選擇,例如女生的聲音會被轉換成男聲。每個虛擬角色的背景也早已被系統設定。如果要說這能讓觀眾感受一個重生的生命,我不認同。但無可否認,觀眾可以拋開某些包袱,與一個不認識的人對話。

 

另外,場地的大小與規模也實在不足以建構足夠的隱私感,讓觀眾完全放開。演出發生在一個小型畫廊的空間,四個獨立房間彼此相隔不足100米,門也不過是一道簾子。活動正式進行前,觀眾其實能在房間內聽到外面的說話聲。假如觀眾很想說一些深層的秘密,但平常又不太好意思說,即使在活動房間内,相信也不敢拋開所有包袱傾訴。這也是為甚麼人類以前需要樹洞,現在需要AI來傾吐真言。人類生來的複雜性和不可預測性令彼此不能完全信任,更何況我們明知這空間裡觀眾根本不多,說不定大家都能聽到自己的說話?當然明白資源佔很大部分的原因,但既然現在用科技去探討科技,說不定以後科技的發展能更有助做這類型的節目。

 

其實,在沒有打算從對方身上獲得甚麼的前提下,捉着一個人坐下來,做五分鐘一對一的純聊天,是我們身處在這科技時代難得而又迫切的需求。科技令人與人間的距離變遠,科技也令人與人間距離更近。一切既是人的發明,自然也是參看人如何應用。有趣的還是人類那複雜性和不可預測性。畢竟每一個人類個體都有着自己獨立而又豐厚的人生經驗,加上看事物的不同角度,才造就到在這活動中三次的對話,且都有着三次完全不同的經驗。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台北讀戲,香港做戲。表演為主,教、編、導、評為輔。多看戲,於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