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粵劇老倌南鳳去年病癒復出,兩番重踏台板都有耳目一新的安排,先為龍駒琴弦閣演出的《雷鳴金鼓戰笳聲》,重排多年不演的「三奏」段落;[1] 後於年底為德威劇團演出「四大美人」之《楊貴妃》與《王昭君》,[2] 劇本編排也與以往演出不同,二劇的重新編排雖有可議之處,但確實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欣賞體驗。
《楊貴妃》的劇本剪裁
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現仍常見於粵劇舞台,劇本版本眾多。是次南鳳的《楊貴妃》演出劇本,首三場來自秦中英編劇的《唐明皇會太真》(下稱「秦版」),[3] 後三場採用名伶吳仟峰演出的《唐明皇與楊貴妃》(下稱「吳版」)。現今演出的吳版劇本,安祿山於上半場的戲份不多,下半場卻加入其冒險夜祭貴妃墳被擒一場,形象與動機未有完整鋪墊。[4] 是次《楊貴妃》演出採用秦版的首三場,安祿山相關篇幅比吳版為多(第一場交代安祿山得楊貴妃賞識收為乾兒,並暗中垂涎楊、梅美色),表面上雖更能與吳版下半場之舉動遙相呼應,但角色塑造似仍未臻圓滿。而是次演出以「楊貴妃」為名,卻刪去吳版原有「楊梅爭寵」一場,只保留秦版少量楊梅不和的片段,改動或為讓各演員的戲份更為平均,可惜未能細緻交代梅妃之怨、楊妃之傲,主角楊貴妃的戲份亦變得零碎,實在可惜。
《王昭君》與《一曲琵琶動漢皇》
《王昭君》一劇原型為潘一帆編劇之《一曲琵琶動漢皇》。南鳳於2001年曾有「四大美人」演出,是晚演出的版本,或是按「四大美人」的濃縮版本、潘一帆的原作及後來演出本修訂而成。[5] 演出本第一場演至漢后游說王嬙出塞和番為止,刪去後文元帝、太后、韓昌等人分別上場的段落,並增添一小段漢后與毛延壽合謀讓王嬙遠嫁的對手戲;第三場單于論婚為重新編寫,加入韓昌以妹代嫁被單于王識破的情節。但演出本前文既添寫漢后早已處心積累要王嬙代嫁,新編的第三場卻無片言隻字交代漢后為何沒有阻止韓昌以妹代嫁,而單于王因丹青識破代嫁一事後,亦只要求娶回丹青上所畫之王嬙,劇情稍嫌單調乏味。[6] 另外,原作單于王對初見的王嬙一見傾心,故最後即使得知王嬙並非公主,也選擇不作追究;惟演出本加入韓昌以妹代嫁一事,尾場王嬙自揭身世,單于王等於被漢室兩番欺騙,卻仍不追究,則似乎有點不合情理。是次演出本的修訂,實有新不如舊之感。
資深老倌之珍貴演繹
《楊貴妃》、《王昭君》於劇本剪裁方面雖有不足,但舞台上資深老倌的演出卻足以彌補文本之缺陷。《楊貴妃》演出本刪去吳版「楊梅爭寵」一場,但南鳳與高麗仍能於僅有的對手戲當中,表現楊妃與梅妃為唐明皇爭風呷醋的情態,兩位於台上的交流頗具過往粵劇通俗近人的特色,營造惹笑熱鬧的劇場效果,讓觀眾對角色留下深刻印象,甚至補足了秦版劇本對楊、梅二角描寫之蒼白。若要細究兩位旦角的演出細節,似乎略失貴妃身份應有的端莊氣質,但兩位於台上激發的火花,仍值得後學細加研究,以運用於其他角色之演出。至於《王昭君》一劇,或因修訂版劇本所限,演員的演繹未有深刻之處。惟南鳳於《王昭君》尾場獨唱之〈昭君出塞〉,以及於《楊貴妃》夢會一場獨唱〈二泉映月〉、反線二黃兩段重要唱段,一如行雲流水,其對運腔、唱情之掌握,實堪為後學楷模,作為觀眾亦大有繞樑三日之嘆。
資深老倌於台上一拋一接的火花,年輕演員明顯未能駕馭。是次擔任文武生的青年演員,聲線與唱功雖確實比同輩演員優勝,但未能演出兩位帝皇被逼因江山捨卻美人的各種情緒,更不時有忘詞情況。適值吳仟峰於《楊貴妃》演出的同一周亦與青年演員演出《唐明皇與楊貴妃》一劇,[7] 只談其在馬嵬坡一場的演出,已能透過唱做,演活唐明皇撫慰楊妃、怒責譁變將士、忍痛與楊妃訣別等前後變化與層次,而尾場「祭楊妃」的唱段更是神滿氣足,還望青年演員能以前輩表現為借鏡,於演繹、唱情上再作鑽研。
粵劇場上演出,經演員及編劇重重修改,多非劇本原來面貌,是次《楊貴妃》、《王昭君》二劇的改動,固能讓觀眾多接觸不同的演出版本,而南鳳、高麗等資深老倌的演出,更向觀眾展示演員如何以個人唱做之功力,掩蓋劇本細節上的不足之處,演出背後的藝術價值,一眾後學實應多加珍視與學習。
[1] 《雷鳴金鼓戰笳聲》「三貶」一場,本有秦邦元老傅大夫向秦莊王進諫被斬,落霞王妃趕至向秦王三奏求情一段情節,現今演出多因篇幅過長而刪去。去年龍駒琴絃閣三十周年誌慶演出此劇(2022年10月7日於沙田大會堂公演,演出台柱為南鳳、梁兆明、陳嘉鳴、梁煒康、符樹旺、詹浩鋒),南鳳提出重演傅大夫(沈栢銓飾)進諫被斬、落霞王妃(陳嘉鳴飾)三奏求情一段,並回復同一場前段趙翠碧(南鳳飾)抱琵琶向秦莊王(符樹旺飾)獻唱,暗中寄託對夏青雲(梁兆明飾)之思念的唱情。惟當晚演出同時加演例戲《六國大封相》(《封相》的「正車」因南鳳身體問題改由陳嘉鳴擔演),故因時間關係刪去《雷鳴》一劇常演的第一場「三封」。刪去第一場雖使全劇脈絡稍欠清晰,但「三奏」一段能夠重現舞台,實屬難能可貴。而演員以演出為先,主動提出重排非自己擔綱的遺珠戲份之做法,亦堪為相關人士借鏡。相關演出資料可見於「龍駒琴絃閣」facebook帳戶:https://www.facebook.com/kitty.leung.7798/posts/pfbid02aZ7n8ytvXgzvRJ1w5qeCBgrwXRit
ZUQGRaDZFC2RHnbG49Bh44UKUxnCDyy2xx6rl(帳戶另有其他相關貼文)
[2] 演出由永華粵藝推廣會主辦,演出台柱為南鳳、阮德民、梁煒康、高麗、莫華敏、符樹旺。
[3] 《唐明皇會太真》為秦中英為名伶林家聲按白樸雜劇《梧桐雨》改編,劇本期望「歌頌唐明皇與楊貴妃天長地久、至死不渝的情愛,把楊貴妃重新塑造成為一個善良美麗、任性率真的女子」。(見林家聲:《博精深新——我的演出法(合訂本)》(香港:林家聲慈善基金,2012年),頁223)《唐明皇會太真》全劇劇本可參《博精深新》一書,亦見於「林家聲博士網頁」:http://lamkarsingarts.com/。
《唐明皇會太真》雖云改編自《梧桐雨》(尾場「祭楊妃」唱段明顯化用《梧桐雨》第四折),但楊貴妃的形象反而與傳奇《長生殿》較接近(《梧桐雨》中明寫楊貴妃與安祿山有私,形象並不正面),可惜劇本文辭頗為粗糙,似未能繼承兩部經典之精粹,敍事亦略為鬆散,稍欠連貫。另外,劇本期望重新塑造楊貴妃,但全劇仍如《梧桐雨》末本的形式,偏向以唐明皇的各個階段為中心,而相信為了遷就演員,唐明皇的戲份明顯比楊貴妃吃重,楊貴妃、梅妃等女角相對着墨不多。
順帶一提,秦中英亦曾為林家聲改編雜劇《西廂記》為《多情君瑞俏紅娘》,劇本雖也明顯以張生為主,但仍能兼顧崔鶯鶯、紅娘、崔夫人等女角的描寫,《唐明皇會太真》未能承繼前作對角色描寫之平衡,實在可惜。
[4] 吳仟峰版《唐明皇與楊貴妃》之編劇暫未考,香港電台所存此劇之過往演出錄音,已起碼有「千鳳鳴劇團」與「仟鳳劇團」兩個版本,前者為較早期版本,吳仟峰(唐明皇)、謝雪心(楊貴妃)、關海山(安祿山)、新海泉(高力士)、任冰兒(梅妃)、招石文(陳元禮)等主演,似是全新創作;後者為較後期版本,吳仟峰(唐明皇)、南鳳(楊貴妃)、阮兆輝(安祿山)、廖國森(高力士)、陳嘉鳴(梅妃)、陳鴻進(陳元禮)、林寶珠(明娟)等主演,除了部分唱段有所改動,亦刪去了「千鳳鳴」版的「醉酒逐安」,並以秦中英版「醉酒逐安」與「長生殿」兩場取而代之。
秦版與吳版「醉酒逐安」一場,同樣述楊妃借酒消愁,安祿山乘機輕薄楊妃,事為唐明皇所察,遂逐祿山離宮。據「千鳳鳴」版的演出錄音,「醉酒逐安」一場詳寫安祿山賄賂高力士探望醉酒之楊妃,言談間多番向楊妃暗示心意,更乘楊妃醉酒時與楊妃親近,安祿山的形象較為鮮明,演員亦比秦版有更多發揮。而秦版劇本雖有交代楊妃收安祿山為乾兒的過程,但「醉酒逐安」一場明顯仍側重於唐明皇驅逐安祿山及面對楊梅爭執的描寫,安祿山與楊妃的對手戲只是輕輕帶過,因此後來「仟鳳劇團」演出時採用秦版「醉酒逐安」一場,復加入安祿山夜祭貴妃墳被擒一段,便讓安祿山的形象變得較為零碎。
「千鳳鳴」版本之中,唐楊二人在安祿山去後誤會已冰釋,二人口頭交代將於長生殿乞巧盟心,似乎沒有演出當中過程(不見於演出錄音);秦版安祿山去後,楊梅復因此事爭論,唐楊二人仍有嫌隙,後才於長生殿冰釋誤會並向天盟誓。「仟鳳劇團」重演此劇,或為生旦多添唱情,故以秦版「醉酒逐安」與「長生殿」兩場取代原來版本。
而安祿山夜祭貴妃墳一場,或因以武場為重,未有收錄於兩個版本的電台錄音,故未能斷言此場是否早存於吳版演出之中。惟「仟鳳劇團」於2016年1月25日假沙田大會堂重演此劇時,已有夜祭貴妃一場。
[5] 粵劇「四大美人」乃2001年專題藝術節「中國傳奇」節目之一,當中《漢皇與王昭君》的劇情概述與《一曲琵琶動漢皇》相同,但因演出只有兩晚,每晚各演兩大美人之故事,相信當時劇本應經過濃縮刪減。演出資料見於: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110/23/1023178.htm
《一曲琵琶動漢皇》為潘一帆於七十年代為文千歲、鍾麗蓉等編寫之劇本,以紅線女原唱【昭君出塞】一曲中的昭君形象敷演為全劇(暫未能考《一曲琵琶》一劇與紅線女昔日主演不同版本的《昭君出塞》有無沿襲關係),劇中亦化用潘一帆所撰同名唱片粵曲中的唱段(粵曲由幸運唱片發行,鍾雲山、崔妙芝主唱)。昭君出塞的故事,本來並不複雜,潘一帆以故事中毛延壽的形象再作拓展,讓毛延壽一角成為全劇矛盾衝突的關鍵:因毛延壽受賄行私,才使王嬙因丹青之誤不得元帝賞識,後王嬙願意代公主和番,望元帝殺死毛延壽,漢后亦為免被揭發縱容毛延壽受賄,欲先行暗殺,毛延壽卻輾轉出逃成為單于特使,以代嫁一事為脅,逼帝后赦免其罪,韓昌於王嬙出塞前盜取胡箭暗殺毛延壽不果,眾人反借胡箭誣告毛延壽欲害王嬙,毛延壽縱使揭穿漢室代嫁之計,仍終被單于王所殺死。另外,漢元帝等人於劇中多次表達對匈奴心存忌憚與對出塞和番之恐懼,但單于王的形象卻是率真樸實,反觀漢室眾人各懷鬼胎,最後更利用單于王殺死毛延壽,編劇對「漢」、「胡」的塑造與對比或非有意,但仍頗堪玩味。
《一曲琵琶動漢皇》一劇演出版本亦有先後之分。韻聲唱片曾於1975年出版「黃金劇團」演出此劇之現場錄音帶,文千歲(漢元帝)、鍾麗蓉(王嬙)、關海山(毛延壽)、任冰兒(漢后)、阮兆輝(韓昌)、尤聲普(單于王)主演,不確定是否此劇開山陣容。香港電台曾播放「富榮華劇團」的演出錄音,文千歲(漢元帝)、梁少芯(王嬙)、廖國森(毛延壽)、岑翠紅(漢后)、新劍郎(韓昌)、敖龍(單于王)主演。對照演出錄音,可知後來演出此劇時,或因篇幅過長而濃縮劇本。例如第二場漢元帝夜會王嬙的唱段、第三場毛延壽要脅帝后與生旦對唱的曲白均有刪減。最後一場改動較大:按早期錄音,眾人借單于王之手殺死毛延壽後,單于王讓元帝與王嬙最後道別,後元帝悲慟暈倒,王嬙才唱出【昭君出塞】(該段舞台錄音亦收錄至【昭君出塞】為止,未考原作如何收結);「富榮華」版本則安排王嬙先唱出【昭君出塞】,再演眾人剷除毛延壽及送王嬙出塞作結,刪去生旦道別的唱段(而大部分遭刪減的唱段,恰巧都是來自唱片粵曲【一曲琵琶動漢皇】下卷)。近年數次觀看此劇演出,劇本亦以「富榮華」修訂版為本,包括:2014年玲瓏粵劇團之全劇演出、2018年香港八和會館「書寫梨園——編劇家作品巡禮」社區推廣場之選段演出、2022年鴻嘉寶粵藝苑演出之《昭君出塞》。
[6] 原作第三場先敍毛延壽以王嬙冒認公主一事為脅,逼元帝赦免其罪;後演單于王上殿後多次對漢家禮節及王嬙身分提出質疑,但一一被韓昌巧言說服,劇情多有轉折,角色形象鮮明。是次新編的第三場,大幅淡化毛延壽向帝后討價還價的情節,也沒有充分展示單于王於原作的形象,既不及原作節奏跌宕有致,亦未能明確顯示原作「漢」、「胡」角色的分別,頗為可惜。
[7] 《唐明皇與楊貴妃》演出由大英華粵劇團主辦、吳美英擔任藝術顧問,於2022年12月18日假高山劇場公演,演出台柱為吳仟峰(唐明皇)、謝曉瑩(楊貴妃)、莫華敏(安祿山)、郭啟煇(高力士)、林寶珠(梅妃)、沈栢銓(陳元禮),劇本以「仟鳳劇團」演出版為本。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