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聊齋新誌》‧《演練綢繆》(3月1日上線)
編劇杜國威細說創作《聊齋新誌》的背景,如與「灣仔劇團」合作,反映作品背後的情意,藝評人鄧正健和盧宜敬則分享劇本特色。聲音掏腰包邀請藝術家李子蕊創作新作《演練綢繆》,作品梳理出原劇本三個著墨較少的角色,與粵劇演員梁非同一起探索她們的世界。
《聊齋新誌》
原著:杜國威
藝評人:鄧正健、盧宜敬
《演練綢繆》
概念/創作:李子蕊
演出:梁非同
協作:聲音掏腰包
跨界藝術家簡介
李子蕊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主修藝術,副修哲學,同為香港八和粵劇學院畢業生。自2014年,李氏擔任「粵劇新秀演出系列」新秀演員,主攻旦角。現為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博士(practice-based)候選人。作品與研究以戲曲傳統為依歸,探討粵劇與現當代藝術互為啟發的可能性。
協作單位簡介
「聲音掏腰包」於2008年成立,為註冊慈善團體,致力在香港推廣聲音藝術與聆聽文化,進行教育以及研究的工作。
第三集:《小島芸香》‧《Triptych》(3月8日上線)
編劇潘惠森分享作品中對角色堅守信念的感動,和他想象香港的小島意象,藝評人張秉權和邵善怡則分享作品令人感動的原因。藝術家馮國基在《Triptych》中釋放對劇本藏在心底的感覺,透過林佩君的文字創作和演員劉俊謙的演繹一一細膩呈現。
《小島芸香》
原著:潘惠森
藝評人:張秉權、邵善怡
《Triptych》
概念/創作:馮國基
概念/文字:林佩君
演出/人聲:劉俊謙
跨界藝術家簡介
馮國基為燈光設計師、導演、演員及擊樂樂手。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電影藝術碩士課程 (主修導演)。馮氏從事舞台工作至今,燈光作品領域包括舞蹈、戲劇、歌劇、戲曲等,並多次獲香港舞蹈年獎及香港舞台劇獎的提名和獎項。
第四集:《說書人柳敬亭》‧《銀翼時光》(3月15日上線)
編劇張達明分享他這個作品創作脈絡裏的重要意義,藝評人盧偉力和江祈穎則欣賞作品對時代的觸感。藝術家白雙全念念不忘文字掩影的刀鋒,與影像導演陳上城共同創作,延伸意象,把故事繼續說下去。
《說書人柳敬亭》
原著:張達明
藝評人:盧偉力、江祈穎
《銀翼時光》
概念/創作/影像導演:白雙全、陳上城
跨界藝術家簡介
白雙全生於中國福建,1984年移居香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副修神學。創作涵蓋攝影、繪畫、裝置藝術、行為展演、錄像、雕塑及概念藝術創作等,其作品涉獵人與人、城市和自然之間的感通。
陳上城,香港出生,編劇及導演。短片作品有《安琪兒》、《獅子山下》—《蚊之》、《伯大尼》、《定風波》和《看電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