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9,到時你又會喺邊度?眾裡尋它千百度,崑崙喺邊度?」—— 沉浸式黑盒虛擬實驗劇場劇目《山海二零四玖》以神話傳說《山海經》為本,講述當中多位神獸故事及與蚩尤一族如何一起去尋覓崑崙山。從現實走進劇場,從虛擬走進現場演出,虛擬與現實角色故事交疊互相呼應,借古喻今,故事帶出的訊息豐富,騰出很多空間讓觀眾一起找尋答案,一起尋覓崑崙山 。
虛擬遊戲世界道出真實的人生
編劇紅眼以現代科技進入古代文學經典——以先秦時代的經典文學《山海經》作為主軸。然而《山海經》除了是我們熟知的神話傳說外,還囊括了地理、歷史、醫藥、習俗等內容,成為中國古代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中的一本「上古文化的百科全書」。 然而後世一直對這本上古歷史經書記載的內容有著不同的解讀及研究,據日本民俗學專家伊藤清司研究《山海經》的書籍——《中國的神獸與惡鬼》中,就把人們聚居生活的村落稱為「內部世界」,而村落之外的世界為「外部世界」就是一個隱藏著危險的未知之地,認為外部世界裡的神獸是人們最好奇的存在。以此可見,編劇是想借《山海經》隱喻近年的社會狀況,亦讓觀眾在自我內外探索中鋪下了反思的伏線。
劇中虛擬演出的部分以《山海經》中多位神獸為角色,再以VR影像的片段帶領觀眾進入虛擬世界,透過戴上VR確能令觀眾投入其中以打機的心態去經歷劇中各神獸的人生,因為是打機模式,所以一切可以「重啟」。然而,在另一邊廂的現場演出,講述了蚩尤一族戰敗黃帝後的世界,並尋覓絕地崑崙山的故事,以古論今,以隱喻道出故事背後真實的一面。
觀眾各有覺察劇中所帶出的訊息,當中確有觀眾反思的地方。導演陳家蔚在人物、選角、場地佈置、道具上都用上了很多的心思。如讓角色刑天(陳昊霆飾)通過形體舞蹈,令觀眾感受到角色的情緒;又以一個龐大、彷似流著血液的人體器官裝置震撼觀眾的視覺,作為劇末演出的安排,確能令觀眾帶著很多想像離開劇場。
劇中演員們也以面具及形體舞蹈,演繹內在思想及表達情緒。面具是扮相也是實相,人生總有戴著面具的時刻,面具造型恍如隱喻了人生一樣。
導演與編劇都是貪心的,希望一口氣把他們想表達的都放進了劇本及演出當中,憑著觀眾自身的領悟及覺察,該懂的懂,似是而非,是虛擬也是現實,崑崙山就如象徵著每個人心中不同的理念, 處於現今世代大環境下又該如何去重新調整及面對?
VR虛擬影像 vs 現場實境演出
沉浸式劇場即是指打破舞台的界線讓觀眾走進戲裡,讓觀眾沉浸式地與演員一起體驗整個劇目的演出,而是次《山海二零四玖》安排部分觀眾觀賞VR影像攝錄。進場前,觀眾需要先穿上黑色長袍戲服才能進入劇場,讓觀眾成為演出的一份子,隔著一個VR眼罩,在想像中與演員來了一個虛擬的思想互動。這個安排是頗有心思的,讓觀眾投入其中,成為當中一員!
每位入場觀眾都是在沒有任何導引下,在沒有自由選擇下,被場內工作人員安排觀賞VR虛擬劇場或現場實境演出。筆者於進場時,已被安排坐進了VR沉浸式劇場,在被動中去觀看這個演出。
VR區域需盤膝席地而坐,場內沒有任何佈景設置。觀眾在工作人員指導下戴上VR眼罩,通過影像進入《山海經》中多位神獸的演出。雖然觀眾不能盡看所有神獸,影像內容也偏向簡短,故事亦不完整,或許就是這個不完整,才能讓觀眾能有空間去想像及細味當中的意思。
惟受另一邊現場實境演出的聲浪影響,縱然戴上耳機,也能清晰聽到跟VR影像無關相聯的聲音。再者VR區域觀眾不知道有現場區域的部分,直至後半段部分,VR區域觀眾才被工作人員帶進現場區域觀賞演出。縱然兩個區域均以相同類別神獸為主要角色,但兩者故事並沒有任何交疊,致VR區域觀眾被強行加入現場區域時,難以理解現場演員落力與觀眾的互動及演出。不知導演是否以「摩西分紅海」這個概念加在其中,才有這樣分開兩個區域的安排?又或許,這麼突兀的互相交替重疊,是導演在演出安排上為票房留下的伏筆——如觀眾想知道現場演出的全部,可再另行購票入場觀賞?
總括而言,這是一套無論在演出表達手法,或是故事訊息結構上都很貪心的一齣劇目,讓觀眾在不完整的敘述中尋找完整,尋找那座崑崙山。VR虛擬影像與現場的交疊確有混亂及安排上不夠細心之位,但故事敘述也非沿用主流一般的手法,確是既大膽又創新。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