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厲、莊嚴、驚艷——佩特連科、寧峰、王敬
文︰傅瑰琦 | 上載日期︰2023年2月13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香港管弦樂團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日期︰7/1/2023 8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香港管弦樂團在2023年剛開始,演出了兩個星期不同的節目。而請來擔任客席指揮的指揮家佩特連科(Vasily Petrenko),正值盛年,可謂音樂家的生涯中最具活力的時期。這兩個星期裡,他選取重量級的作品為2023年掀開序幕。第一個星期,擔任獨奏的還有小提琴家寧峰,而筆者聽了第二晚的演出。

 

開首的作品為艾爾加(Edward Elgar)的《安樂鄉》序曲(Cockaigne Overture),一首輕鬆而優美的樂曲。其實以整齊度而言,小提琴組在最初的時候真的頗為參差。不過一路走來,音樂的感覺也能帶領他們的弓法,問題就解決了。管樂組都差不多皆由聯合首席演出。整體而言,他們的表現都具有相當豐富的音樂感。這首作品的旋律的方向性不太高,樂團在指揮的帶領下,由始至終都傾向雄壯的一面,樂團演奏的聲音都相當漂亮。團員整體的表現果斷和精神,最終的熱鬧氣氛,令人很滿意和滿足。

 

小提琴家寧峰這次來港,演出的是西貝遼士(Jean Sibelius)的《小提琴協奏曲》。由寧峰約二十年前首次來港演出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開始,筆者看他有演出,都覺得已吃了定心丸——基本上他都不會失準到哪裡去。當晚他演奏西貝遼士這首作品,反而出奇地經常出現突發的音準問題,而且還相當明顯。

 

第一樂章中,對於由冷傲演變出來的火焰氣氛,寧峰在推進上可謂做得非常流暢而完美;對於西貝遼士低沉而緊湊的音樂語言,他掌握得極之到位。而他為塑造肥厚的音色,(這點在西貝遼士的音樂中十分重要),利用雄渾而不壓逼的運弓、寬廣而穩定的揉音,令整體的色彩,都保持在一個具有潛藏爆發力的底線上,而且琴音亦很飽滿。這是演繹這首協奏曲的不折不扣的最佳標準。在演奏華彩樂段(Cadenza)時,觀眾席發生了一點意外,其實筆者經過了那漫長的一分鐘,當時也忘記了是從哪句中斷下來,應該要從哪句接下去了,但寧峰非常冷靜地等待事情擾攘過去,再繼續投入演出。

 

在第二樂章的演奏,寧鋒演奏的音色雖然未算最好,但整體的音樂感和歌唱性,確實也甚為感人。到了最重量級的第三樂章,寧峰整體演繹的節奏和力量,非常具感染力。唯獨是在主題中,雙音的上連頓弓都有少許沙石,在再現部時也一樣,這確實比較可惜。指揮佩特連科處理這首作品的手法,也頗為傾向於銳利的一面,不過也相當能夠表現出團員對於作品風格的掌握。外表文質彬彬的他,指揮一點不遲疑,快狠準地大刀闊斧,但對於「細眉細眼」的小意思,指揮得稍嫌過於一板一眼。寧峰在句末的演奏,很多時都會被拍子太準確的樂團聲音掩蓋。經驗豐富的寧峰為了自己的存在感,在最後樂章的最後一個音,刻意地把音符拉長,終於不會再被樂團掩蓋。

 

寧峰加奏了巴赫的無伴奏奏鳴曲的《最緩板》。他用先重後輕的拉弓方法,非常有演奏古樂的韻味。在音樂語言的掌握上,他能夠把莊嚴而優雅的歌唱性演繹出來。相比於一般更加講求嚴肅的演繹標準,他的演奏更為感情豐富,對比較為強烈,但整體上卻非常動人心弦,是一個極優秀的感人演繹。

 

下半場的曲目,為全晚最重分量的樂曲——李察﹒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的《英雄的一生》(Ein Heldenleben)。這首樂曲分量重的原因,除了是因為考驗樂團的合作性外,對不同聲部的主奏,甚至首席的獨奏要求極高。佩特連科的指揮風格手起刀落地凌厲,正好切合這首要求乾淨俐落的作品。團員收到他迅速的提示,配合得非常靈敏,有時反而覺得,指揮大可以再收緊一點,讓聲部之間不要有自由發揮的機會,那將使音量方面可以更加平衡。

 

整體上,樂團每一個聲部其實都相當出色。筆者覺得當晚圓號組的多位成員,無論在扶持其他聲部,或獨立的演出上,水準非常高,演奏音色亦甚為動聽。敲擊組在整個樂團的外圍框架中,所塑造的強大力量、整體的音量平衡與樂團之間的地位,亦做得極之優秀。定音鼓首席龐樂思(James Boznos),他在色彩力量變化和輔助其他聲部的表現,十分精彩。不但為著其他成員「伴奏」,在定音鼓演奏的線條上,他的演繹更充滿抑揚頓挫的豐富「歌唱性」。

 

整首樂曲中,最能成為主角的一位,就是擔任獨奏的小提琴首席王敬。與筆者聽過他過往所有的演出相比,他當晚的表現可謂完全判若兩人。他的技巧,在這首作品中完美無瑕,而他亦具有一級獨奏家的表現力和氣場,成為整個舞台的焦點。更重要的是,王敬彷彿全無後顧之憂,揮灑自如地從小提琴中,把技巧與音樂隨心所欲地傾瀉出來。這個新拍檔的小提琴,似乎真的成為了他的伸延之手,任由他順著己意,任意飛馳。王敬當晚的演奏,把樂曲的豪情逸意一一展現,音色的掌握完美,豐厚與嬌艷兼備,技巧實屬無懈可擊。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