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in of Thoughts》——讓年輕編舞與新想法上場
文︰蘇桔 | 上載日期︰2023年1月9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Through the Lens》(攝影:Jack, Wong Yiu Kuen,照片由綽舞場提供)
節目︰Train of Thoughts »
主辦︰綽舞場
地點︰綽舞場
日期︰18/11/2022 8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舞蹈 »

「Train of Thoughts」是思緒、創意無限的意思。作為年輕的小型舞團,綽舞場初次讓二團的年輕舞者及藝術家試驗創作、擔綱編舞,更銳意讓這類作品展現陸續有來。


節目包含三個風格各異的中篇舞蹈作品:開首與結尾由綽舞場二團的舞者鄒柏賢及吳希維分別編舞、二團成員演繹;中間的作品,由本為佈景及服裝設計的朱紹銘及燈光設計師Light Q Go聯合編舞、藝術總監麥卓鴻獨舞演出。


鄒柏賢編舞的《It’s Not The Same》,誠如其名,編舞結構有趣,作為節目的頭陣,予人新鮮感。觀眾由進入演出場地的一刻,已同時進入作品白茫茫的世界:幾張白椅堆在舞台中央,四位如新娘造型的白裙演員,姿態各異地伏在四張散落於周圍的白椅,三下鐘聲響起,演員醒來、抬起椅子、移動、舉手、深呼吸,圍著中央群椅下跪,時而如天鵝,時而如祭司。最驚艷的畫面,是身型最小巧的演員周子怡,背對觀眾、攀上堆疊如祭壇的椅子,雙手平舉兩側,燈光從下而上映照灰藍身影於白色天花,演員突然從高處一躍而下,作品旋即進入第二段落,音樂、舞蹈、燈光等都風格大變,演員大跳、大笑、擊掌,浮誇而癲狂……作品以鐘聲分隔出多個段落,相當自然;段落之間,動靜、虛實、真假、人的內在與外顯狀態等對比強烈,期間的舞台調度和氣氛轉換難得流暢。從演員的跳躍與翻騰、椅子的數量與運用,可見編舞與演員的膽量與用心,值得讚賞;惟群舞要求整齊和對稱的部分,尚待改善。

 


《It’s Not The Same》(攝影:Jack, Wong Yiu Kuen,照片由綽舞場提供)


作品《Sherperd Run_way》相當有趣而且特別吸引眼球,兩位不是舞者的編舞朱紹銘及Light Q Go,成功將自己最擅長的佈景道具及燈光,佈置成舞蹈作品的重要元素,並在編創時親自舞起來,與演員麥卓鴻共同發掘動作元素,麥卓鴻再將之提煉、串連,合成一個玩味十足的亮麗作品。麥卓鴻用身體說故事的能力很強,無論是開門進場、蹣跚腳步、脫下並拋出外套、解下褲頭突然轉身「小解」、作嘔欲吐、倒臥沙發、翻身墮地、與酒樽碰杯、借衣帽架跟自己跳貼身舞……他將日常活動巧妙轉化成自然而精緻的舞蹈,動作俐落,在在展現出其優秀的身體素質與深厚的舞蹈造詣,令人目不暇給。筆者想特別讚賞作品中的燈光設計與操控技巧:在演員打開火機點火的一瞬,燈光全滅——時間上,明與暗的配合天衣無縫,氣氛瞬間收緊,叫人不禁屏息,稍後燈再亮時,眼光與精神繼續隨演員的食指與中指在地氈上邁步。在慵懶瀟灑的音樂襯托下,作品成功演現出一個人的孤獨寂寞、在醒醉之間的渴想,及限制與自由之間的矛盾與掙扎。


《Through The Lens》是吳希維初次編舞的作品,由編舞再加上五位演員演繹,當中包括獨舞、雙人舞和群舞,明確呈現少女在母親和朋輩的期望甚至唆擺下,如何活出他人或自己心中的角色。作品富戲劇性,服裝、佈景、燈光與音樂的配合更加強了戲劇感,演員的表情和動作對比強烈,看得出編舞在動作和隊型上刻意多作嘗試與變化,讓演員在沙發、桌椅、服裝架之間穿插,設計前景與後景、上層與下層,營造豐富的視覺層次。然而,六位演員在大型道具之間的急速群舞,有時顯得雜亂,卻讓人聯想到主角在扭曲環境下的心理狀態。

 


左起:《Sherperd Run_way》、《Through the Lens》(攝影:Jack, Wong Yiu Kuen,照片由綽舞場提供)


總括而言,三個作品有別於過往綽舞場的製作,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觀演感受,也給年青舞者和不同專業的藝術家拓展創作的機會,值得欣賞。麥卓鴻深明本地小型舞團和年青舞者面對的艱難,他說:「跳舞、教舞、排舞,三者對一個舞者的發展來說,都很重要。綽舞場就提供機會,讓二團成員在這三方面都可作嘗試。」願無論一團或二團的成員,在限制中繼續探索前行,沿途發現和發放更多光芒。

 

(文章於《舞蹈手札》同步刊出)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滄海中的一滴,大漠裡的一粒,穹蒼下幾乎看不見的一點,上帝的精心傑作。

 

蘇花蘇桔的藝文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oFarSoGut.ArtsN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