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一枝零散的玫瑰的可貴之處——《夜鶯玫瑰》
文︰鄭樂希 | 上載日期︰2023年2月1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夜鶯玫瑰》(照片由香港話劇團提供)
節目︰《夜鶯玫瑰》 »
主辦︰香港話劇團
地點︰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
日期︰17/12/2022 3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夜鶯玫瑰》貴為「新戲匠」系列2022/23劇季的開篇之作,其分量着實不容輕視。編劇葉君博先生以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之自我救贖為題,輔以導演所運用的特定藝術手法如:「全女班」演繹、「一人分飾多角」等,意圖突出南丁格爾此角的內心爭戰,與其「理性」和「非理性」對立所致的矛盾感。加之正如編劇所言,「混亂之感」正是此劇之重,故編劇刻意以蒙太奇式的非線性結構創作,圖以混亂的形式,影射南丁格爾之心理狀態,並實踐將故事形式和敘事進程,與角色之狀態相互扣連。

 

以此為前提下,舞台的設計以大型滑輪裝置(Pulley System)及多塊落地長布為主,輔以燈光配合,營造「光影相間」的效果,其視覺呈現相當震撼,加之演員急促的腳步聲、節奏短促的配樂,讓觀眾彷彿置身於克里米亞的戰火當中,實為上佳之配置。

 

而據導演張凱婷小姐與盧宜敬先生所言,Pulley System之構想與南丁格爾內心的掙扎及其「提燈女士」之形象有所關聯。而據筆者觀察,舞台上的眾多「落地長繩」,就像南丁格爾內心的枷鎖,時刻轄制著她,又似她心中的夢魘,終日縈繞自身,卻終揮之不去。而結局時又巧妙地以相同的「落地長繩」緩緩升起一盞盞油燈,似暗喻南丁格爾終戰勝心魔,由此重獲自由。故導演如此運用舞台設計深化角色之塑造,實令筆者眼前一亮,意猶未盡。

 

若論此劇本最為矚目之處,莫過於其與史實相符的原創性。編劇基於史實考究的前提下,意圖建構南丁格爾不為人知的一面,塑造其性格黑暗之處,如:專橫獨斷、自我中心等。而此舉確令觀眾對南丁格爾固有的「提燈女士」之形象有所省思,繼而論及其「擬人」的一面,而非「為神」的一面。

 

同時編劇亦多番強調南丁格爾除貴族、護士外,鮮為人知的身分,即統計學家。結局時南丁格爾靈機一觸,以滿地零散的玫瑰花瓣,拼合而成的玫瑰圖, 亦是此劇的一大矚目之處,既能提醒觀眾,南丁格爾貴為統計學家的身分,亦能呼應導演於場刊所寫「但願,夜鶯,不再獨自高歌;玫瑰,滿地綻放。」既寫對她未來的期盼,亦寫對她功德的肯定。演出時滿地散落的玫瑰花瓣,彷彿已將一切訴說於無聲之中。故於筆者看來,編劇書寫南丁格爾為人之劣,非刻意中傷;刻畫南丁格爾偉大之處,亦非一味逢迎。既寫鏗鏘批判,亦寫其中委惋,令南丁格爾此角變得鮮明立體,着實出眾,既能呼應其中心思想,亦能破舊立新,甚值嘉許。

 

然對於編劇「演後談」所指的「混亂」之言,筆者又確不敢苟同。當然,筆者並不否定導演之心思,皆因劇中其他手法如:以兩人共同飾演南丁格爾、暗裡呈現Hypatia與南丁格爾的「對談」等,亦能見其創新之處。頗能突出不同時期的南丁格爾,穿插於回憶與現實之中,亦為其未來的心魔埋下伏線,以致後來該角色的自我救贖,能達致情節的高峰,自有其優勝之處。

 

雖筆者明瞭敘述方式、「分飾多角」等呈現手法或確能理想地映照角色之心態,細膩地刻畫人物特色。惟於實際呈現之下,卻頗令觀眾混淆。劇中之角色本已非少,若再添此一舉。無疑令觀眾更難聚焦於角色之上,一時間或「無從入手」。加之全劇演員均是女性,部分演員需「女扮男裝」,飾演本應是男性所演的角色,故更令人費煞思量。

 

偏偏導演又將劇中與南丁格爾衝突最為激烈的角色:Marina Coselo、 Dr. John、首相 Palmerston, 分別與劇中姐姐、爸爸、媽媽,以同一位演員所飾演。加之是次「全女班」的演員又未能盡如編劇「演後談」所指的那般,貼合「女英雄之旅」的演繹。即筆者未能於劇中眾多女演員之演繹,窺探「女英雄之旅」中「女性角色如何暗藏男性面貌與能量」之呈現。故以上種種加之起來,實令筆者略感摸不着頭腦,不得不承認或少有失望。故筆者認為,若部分角色能避免「女扮男裝」與「分飾多角」,或能令整體之呈現更為賞心悅目,亦更為觀眾容易入口。

 

雖是如此,《夜鶯玫瑰》仍不失為一佳作。不論其歷史感、原創性抑或意念之獨特,終為進退有據,令人有所深思。導演敢以「分飾多角」等手法呈現,已能見其膽量之大。唯演出中的「混亂之感」着實不容忽視,若「混亂之感」能於此劇拿捏得當,則能變為甚具探討價值的「模糊之感」。

 

如若不然,「混亂之感」只會讓整體呈現變得「模糊」,讓人始終不知所云。而非讓角色之描畫,得以用「模糊」以作潤飾,加添討論之空間。故正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說,「混亂之感」既能是亂中有序,亦能是多梳髮亂。

 

就如滿地散落的玫瑰花瓣一般。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閑時不愛閱讀,唯好寫作。所信寫作者均有「三筆」,謹以「筆觸」為首、「筆力」為輔、「筆法」為末,始能字句鏗鏘,下筆生花。晚雖不才,謹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