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空間近幾年開始把推理小說改編成劇場演出,先後改編了Agatha Christie、陳浩基和本土推理作家莫理斯的作品。文字盛載了故事情節當中的邏輯和合理性,亦有不少人物的心理描寫,但舞台演出終究以人物的行動為主,如何將文字的精髓轉化,始終是推理小說改編成劇場演出的一大難題,而今次《Ellie, My Love》的改編策略有二:一方面重整結構,並為故事內容補白,加強人物動機和說服力,一方面是以類似《天能》的形體處理,為整個演出的形式造就了一種賞心悅目的風格。
陳浩基的《Ellie, My Love》收錄在《第歐根尼變奏曲》短篇小說合集中,原著只得十一頁,述說著兩對夫妻互相偷情的故事:Ellie 和敘事者「我」(劇場演出更名為Kim)為一對,Ellie 的妹妹So 和Tony 為一對;Tony 和Ellie發生關係,怕So 難受,於是在Ellie家中殺了Ellie,「我」設局邀請Tony 回家攤牌並殺了Tony。基本上,演出只保留了四人的關係,但故事情節則改頭換面。在原著中,「我」邀請Tony 和So 返回家中探望Ellie,但當時Ellie 已被Tony殺死,原著用了不少文字交代「我」如何在房中騙過Tony。然而,改編後的故事在結構上以類似倒敘的形式,先寫Ellie 之死,之後幾場逐步倒帶回一日前,然後在中後段繼續接駁第一場Ellie死後的發展。演出時只有客廳一景,完全省略原著對房間的著墨,反而在每次倒帶中,逐漸刻畫人物的背景設定,以及新增兩對夫妻偷情的前因和遠因,例如:Ellie 視Kim 如狗一樣每事控制,讓Kim 累積憎惡情緒;把Tony 設定成圍村長大又欠債纍纍的店東,因想要Ellie 死後的保險金而萌生殺機;還有兩姐妹在兒時被獸父侵犯的經歷,令兩人對愛情和婚姻有扭曲的認知……這些細節有時以台詞表達,有時以夫妻間的行為呈現,不但豐富了演出敘事的可讀性,也讓演員在代入角色時更有根據,加強可信程度。
其實,改編後的結構不算創新,讀者或會想到電影《凶心人》(Memento)或Harold Pinter 的劇本《背叛》(Betrayal),都是在開始前鋪陳了結果,然後逐步倒帶至事發原點。雖然珠玉在前,但改編為劇場的《Ellie, My Love》在導演和演員處理後,迸發出一種活潑的生命力。在每場之間,客廳右上方的電子時鐘會倒數回上一場的開始,倒數途中,演員會倒帶做過的動作,譬如巧妙地放開曾經擁抱的雙手,或放回碰跌了的酒杯和桌椅,動作上當然並非完全複製,此時更考驗演員對特定台位的熟悉程度,以及對步數和轉向的精密計算。話說回頭,此劇的宣傳設計近似於電影《天能》的海報,反映出主角的倒影,亦有水平反轉的數字,也可算是暗地裡提示了劇中的形體處理。不過,在我觀賞的一場中,Ellie和So兩姊妹相擁,Tony和Kim本應在「上一秒」倒行至姐妹身邊將二人分開,但兩位男角稍有延遲,打斷了「倒帶」的節奏。儘管如此,能在劇場的即時演出中,得見創作團隊敢於挑戰,更顯難能可貴,身為聯合導演、戲劇構作和形體指導的阮泓竣也功不可沒。
觀眾同在的一個多小時內,經歷了屢次轉向的時間,然而劇場是一場共時共感的藝術,實際現場的時間卻未曾靜止或倒帶,而是逐秒向前推進。這裡要特別一讚團隊在道具上花的心思。在電子時鐘不遠處的地上放置了一個水桶,有一塊大冰塊懸在上面,當演出進行時,冰塊會漸漸消融,傳來嘀嘀嗒嗒的聲音,似是象徵故事的線索隨著冰山融解而慢慢揭露;然而,最精彩的還是演出回歸順序時,Kim 拿起水桶把水潑向Tony 的一剎,這一著不但潑醒了Tony ,也潑醒了觀眾,使大家此刻知道,以倒帶形式展開的敘事,從現在起要復常了——現實時間和敘事時間的有機交互,真正讓劇場版的《Ellie, My Love》做到把玩時間的極致。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