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權力性——觀察「2022承功-新秀舞台」
文︰陳韻妃 | 上載日期︰2022年12月9日 | 文章類別︰四海聲評

 

主辦︰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日期︰22/10/2022 2:30pm《金蘭義》、《廉錦楓》、12/11/2022 2:30pm《盜銀壺》、《小霸王大戰太史慈》
城市︰台北 »
藝術類別︰戲曲 »

傳統藝術如何存續?這是各個具悠久歷史的行業、領域要面對的問題。以戲曲來說,它形成、成熟於古代,經過源遠流長的時間積澱下,比起過去時空,怎樣生存在變異非常大的現今環境,是相當考驗。

 

臺灣文化部轄下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下簡稱傳藝中心),2002年成立迄今,始終以傳承發展文化藝術為目標。但在現代社會的快速步調下,傳統戲曲「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慢工細活耗費時力的特質,顯得不合時宜,容易產生危機,因此有保存的必要[1]

 

維繫傳統戲曲,常見幾種可行方法。就「量」來說,持續且密集地演出,以場次來博取記憶存在;再來是「質」,強調內涵,即經典性,類似塑造品牌精緻形象,讓人認識其價值;最後,一樣是「質」的範圍,傳播媒介的養成,戲曲的載體是人、演員,每個世代都有優秀接棒者,其肉身復刻戲,能使之不墜。

 

傳藝中心重視戲曲媒介/人才,並將其轉化成各項推廣計畫和業務,其中之一的「承功-新秀舞台」劇展(下簡稱「承功」),是主打新人的演出活動,2016年開辦,今(2022)已是第六屆(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停辦)。「承功」之意在於,讓青年傳「承」前輩心法「功」夫,加以磨鍊後,演繹自己的特色,進而獲取「成功」,包含學習過程和未來祝福意涵。此活動固然為人才提供機會,背後更深用意卻是維護發揚之使命。

 

因「承功」的用意如此重要,必須謹慎、調動多方力量來促成其事。第一,劇目的典範性。參加者通常選擇傳統戲,注重表演技巧,展現功力,「演員中心/劇場」概念由此而來。所以比較奇情偏鋒的戲路如歌仔戲胡撇仔類型,或缺少大幅強調功法的當代新編戲便不被青睞;第二,以傳戲師資為標準。多由資深前輩、名角指導此次表演,既藉其光環為學生加分,又因戲曲傳承講究師徒制,手把手學戲才扎實,老師便是藝術模範,初學者得絕對遵從;第三,專家學者代表知識權威。他們受主辦單位聘請為策劃和評審,藉學術地位,行使篩選人、團的決定;第四,政府力量。傳藝中心是政府機構,有資金、場地等資源,得舉辦活動和分配權;第五,觀眾影響力。現場有不少新秀的家長親戚朋友來捧場,親友的注視、鼓勵,對演員有由上而下督促的力量。以上不同身分者,都有權力性,而此正是要集合權力性達到標舉、強化戲曲的作用,故不能當做一般演出等閒看待。

 

我看本次「承功」,兩天兩個節目,每一節目包括兩個劇種,總共四場:分別是唐美雲歌仔戲團-閃耀青年團《金蘭義》、台北新劇團《廉錦楓》、臺灣豫劇團《盜銀壺》與一心戲劇團《小霸王大戰太史慈》(下簡稱《小霸王》)。

 

四齣戲都是經典劇目——所謂經典,文本必須在特定歷史環境中,對當下生存主體產生重大影響,且攸關某種人性價值,是以體現出時空之特殊性、表現性,和超越性[2]。下按劇種、劇目和表演進一步解釋。

 

一、劇種

 

四團按劇種來分,有歌仔戲、京劇和豫劇,彼此樂、音差異不少。值得注意的是,各團安排的教戲先生和劇目都呈現「京劇魅影」現象,《廉錦楓》是京劇梅派戲,本無庸置疑,其他地方戲,或指導教師、導演有京劇養成背景,或從京戲移植劇目得來,所以京劇在此以傳統為尊的活動中,痕跡無所不在,隱然被視作技藝指標。

 

二、劇目

 

四戲有經典的特性。首先,內容之特殊和跨越性。戲裡呈現古代社會的道德觀念和英雄想像,時至今日這些仍為人看重,且反映劇團主事者的偏好,亦推崇傳統價值。其次,劇目表現性之於角色。歌仔戲《金蘭義》和《小霸王》是三國題材,歸於古路戲類型[3]。三國是英雄豪傑的舞台,當劇團推出生角新人時,有利從中挑選適合角色。二戲又都是古路戲,劇情和表演講究規矩,一方面青年演員可接觸目前罕演劇目,二方面加深技藝基礎。這些戲轉化自京劇版而來,意欲援借京劇之於歌仔戲顯現出的正統、陽剛風格,來塑造男性人物的氣質。最後,戲碼表現性之於劇團。相較新劇團《廉錦楓》和豫劇團《盜銀壺》推一位主角,唐團《金蘭義》劉備關羽張飛(此以劉、張為主)的「合作抗敵」,一心《小霸王》孫策太史慈「勢均力敵」,都主打兩位新秀,善加選戲,達到平衡戲份和符合劇團慣性標準的作用[4]

 

三、表演

 

以下行文,依前述「京劇魅影」現象,採劇種為序討論。

 

(一)京劇:台北新劇團《廉錦楓》

 

《廉錦楓》敘述君子國民女廉錦楓,因母病,需食海蔘調養。為釣取海蔘,縱身潛海尋覓。

 

這是京劇梅派上個世紀新編戲,本場選演〈探海〉、〈刺蚌〉,由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梅派青衣郭勝芳,指導台北新劇團孔玥慈飾主角,搭檔武旦余季柔演蚌精。

 

玥慈唱腔清亮,唱做間氣息諧勻、音準暢達;眼神在空無一物舞台上,映照出海天景色,引領觀眾進入想像世界;邊做事邊賞景,有著靈動俏皮,以及在揮桿、揚線、鉤取等動作,勁道俐落;身上從頭到腰的配件,在頻繁走位、旋轉時均不纏結。她和季柔的刺蚌對手戲,配合得像場優美舞蹈。

 

京劇旦角流派梅尚程荀並列,但歷來推崇的青衣特色,總以端莊穩重為佳,尤其梅派常作衡量的標竿。孔玥慈演此名劇,一來表現剛柔並濟特色,二是她的氣質和嗓音適合梅派,從主流派別入門,可以一通百通。

 

(二)歌仔戲:唐美雲歌仔戲團-閃耀青年團《金蘭義》、一心戲劇團《小霸王大戰太史慈》

 

《金蘭義》出自《三國志》,演劉備、關羽和張飛相識於微時、桃園三結義。

 

此為歌仔戲內台時期常演的三國題材連台本戲,本場著重三人義結金蘭的過程,與從軍對抗黃巾賊,所以前文戲後武打。

 

這場主打兩位新人,杜健瑋飾劉備,唱腔中正平和,可以駕御高低音域,對粗角(歌仔戲舞台上男性角色,尤指老生、淨角)來說是難得的。劉備一為漢室後代,二未逢時賣草鞋維生,健瑋對落魄皇族的唱、唸的氣質不一致,在自矜正經、詼諧近似三花(歌仔戲的丑角)擺盪,造成人物形象分裂。李嘉演張飛,唱唸笑聲、身上道具(大扇),接近京劇淨行演法,他的表演比起杜健瑋,顯得自在許多。

 

《小霸王》來自小說《三國演義》,東漢末年,江東孫策帶兵窺探劉繇軍營,劉畏戰不出,其將領太史慈不顧軍令逕行出征,兩人旗逢敵手,打得難分勝負。

 

京劇版名為《神亭嶺》,歌仔戲版的現在很少演,是一心為此特別設計。這戲屬於歌仔戲的古路戲類型,表演、服裝必須中規中矩。

 

柯進龍飾太史慈,身穿靠,起霸開始和結尾,未能掌握旋轉力度,腰間佩劍劍穗始終纏結。林冠妃演孫策,亦著靠甲、後插靠旗,出場有銳利神氣。兩人對槍過程,速度互有快慢,不那麼嚴絲合縫;各自胸前靠綢、背後靠繩鬆脫,以致武打分心不能盡力。如何駕馭靠甲,使做打自如,是兩人還需加強之處。

 

另對《金蘭義》和《小霸王大戰太史慈》主要演員杜健瑋、林冠妃,多加說明。

 

1990年代,台灣自解嚴(1987)以來帶動的本土化風潮方興未艾,自身文化意識抬頭,潮流影響所及與政治權力運作,促成教育機構如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下簡稱復興劇校,今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前身),增設本土劇種科系。

 

在這樣社會環境下,健瑋、冠妃正是復興劇校第二屆歌仔戲科學生(第一屆1994年8月招生),1997年入學,為同班同學,在該科初創階段養成歌仔戲背景。他們就讀的階段,當時歌仔戲能否作為一種職業生涯之前景未明,然兩人堅持下來,耕耘不輟。回看同屆學生,還在藝業道路上者恐怕屈指可數。

 

杜健瑋(1985-)學習粗角,現為唐美雲歌仔戲團團員。唐團常獲文化單位補助,資源甚多,以劇場歌仔戲,尤其大型規模製作為主,平常在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經營的大愛電視台固定演出佛教歌仔戲。他得之唐團的影響,是參與精緻劇場、電視錄製所養成的視野,表演穩紮穩打。

 

林冠妃(約1985-)攻生行,2008年加入一心戲劇團至今。一心規模相較於唐團,稍微小一點,它以外台民戲作為經濟來源,也有劇場公演,卻非主要目標。冠妃在這樣的劇團,訓練表演反應、隨團衝州撞府見世面,很具靈活度和人間煙火氣息。

 

2018年健瑋欲參加該屆「承功」,可惜演前受傷、臨時換將[5],今番捲土重來,恰逢其同學也參與本屆,他們年齡接近四十,仍以新秀之姿與更年輕者爭勝,是可喜且值得注目。

 

(三)豫劇:臺灣豫劇團《盜銀壺》

 

故事大意北宋時,邱小義專以竊盜為生。一日從楊帥府中盜取銀壺,意外害算命先生張定被冤枉偷壺,只好賣女償還。邱小義得知情由後決定還壺帥府。楊帥欲試其本領,約定當晚若能再盜走壺,便不追究。而後邱憑高超本領,完成挑戰。

 

京劇有《盜銀壺》,豫劇版正是請前國光劇團武丑許孝存來指導,故與京劇的相差無幾。此戲雖取片段,情節仍然不少,需要出動多人合演,加之節奏慢,其實不適合「承功」競賽性質專場。勝在戲的平凡氣息濃厚,人物樸實,符合豫劇生活化劇種本色。

 

李安傑飾邱小義,唸白用嗓聲音偏斜,講久喉嚨易乾;因主角是江湖人士,講話身手都俐落,京劇唸白可以表達如是感覺,但豫劇唸白較之不斬釘截鐵,鄉音緩慢說話,略減人物特點。安傑表情生動,毯子功輕巧疾速,惟需加強準確度,如飛桌偷壺、打落客商帽子,均需二次才能得手。

 

「承功-新秀舞台」已邁入第六屆,不少青年演員在此擔綱主角,為觀眾認識和累積人氣,確實建立起專屬新人的標誌。前文提及,本活動更大用意,在維護發揚戲曲之使命,然有源源不絕的後輩,尚稱不得未來有望。

 

所謂「新秀」何以為「新」?若新人只是年齡(少年)、條件(初出茅蘆/戲台)符合規定,便來報名的話,並不足作為戲曲生力軍,這樣是未善用資源,也只見活動的被動意義。

 

我以為當作「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承功」未設置明面比賽制度,但青年當不斷磨練功法,每年自己都有拿得出手的嶄新成果,如國光劇團林庭瑜自2016年參加第一屆後,在今年回鍋劇目《活捉》,表演去年(2021)她習自同團青衣花旦黃宇琳的硬蹺絕活,再次取得入選資格。我「持續學習-獲選」主動權在身上,這樣便將此舞台轉為自己所用,承功之「新」意、積極作用,應當如此,整個戲曲前景方更見光明。

 



[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新聞稿〈臺灣戲曲中心2022承功-新秀舞台 16位戲曲新星 藝「承」傳統經典、「功」會熱血青春〉,2022年10月7日(來源:https://www.ncfta.gov.tw/information_45_148637.html,檢索日期:2022年10月28日)。

[2] 參考王璦玲、胡曉真主編,《經典轉化與明清敘事文學》(台北:聯經出版社,2009),頁1。

[3] 歌仔戲之「古路戲」,指傳承自其他大戲劇種的劇目,特別是京劇表演的特質,講究正統規矩,包含題材類型很多,有歷史、傳說、民間故事等;古路戲中,若故事來自歷史,通常是演義小說的史事,則可稱為古冊戲,為古路戲的一個類別。「胡撇仔戲」,廣義來說,指所有不按規矩演出的變體戲,天馬行空的劇情,花俏炫麗的服裝,並穿插演唱流行歌於歌仔調間。參考林鶴宜,《臺灣戲劇史》(增修版)(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頁215-216。

[4] 劇團推出的新秀劇目和人數,恰和該團特色相符:唐美雲歌仔戲團著重細膩文戲,向以唐美雲、小咪(本名陳鳳桂)和許秀年等生旦合作為票房號召;一心戲劇團以武戲立團,主打孫詩珮、孫詩詠雙小生作招牌。

[5] 請見筆者評論,陳韻妃,〈青年演武場——評「2018承功-新秀舞台」〉,IATC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2018年12月27日(來源:https://www.iatc.com.hk/doc/105767,檢索日期:2022年10月31日)。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