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修羅場——《點 · 邵珮儀琵琶演奏會》聽後感
文︰董芷菁 | 上載日期︰2022年11月9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演出單位︰邵佩儀 »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日期︰23/10/2022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之「音樂顯才華」系列,一直致力發掘本土青年音樂家,提供平台讓其一展所長。香港中樂團琵琶樂師邵珮儀為今年加入此系列之演奏家,其二零二二年十月二十三日晚上八時,於香港大會堂劇院舉行。當晚入場率目測達八成,而且不少同業亦有到場支持,現場十分熱鬧,亦是兩年多疫情以來,較少感受到的氣氛。進場時,入口處有一個電子場刊QR code 供觀眾掃描,有部分觀眾擠在該位置用手機掃描,亦有部分觀眾錯過了入場時的QR code,入場後發現沒有實體場刊,只能在座位等待中場休息後再掃描,才能取得電子場刊。估計主辦方是因為疫情不穩,擔心場次突然取消或改期,場刊因而報銷而未有印刷實體本,但可考慮改以卡紙上載有QR code取代,入場時每人一張,便可省卻以上問題。

 

本場音樂會共八首曲目,首六首曲目以琵琶獨奏,按演出順序列出為:《陽春白雪》(古曲、衛仲樂譜)、《霸王卸甲》(古曲、李廷松傳譜、劉德海改編)、《弦子韻》(湯良興曲)、《點》(陳怡曲)、《爵士琵琶》(陸尉俊曲)以及《時光的眼淚》(趙俊毅曲)。另外兩首為委約作品,在本場音樂會中作世界首演,分別是六重奏《蔓珠莎華》(譚逸昇曲),以及琵琶與弦樂八重奏《點呀?!》(趙俊毅曲)。以上選曲充滿心思,先以文曲《陽春白雪》開場,再演奏武曲《霸王卸甲》。其後的《弦子韻》為風格性樂曲,帶有京韻大鼓之韻味。而《點》、《爵士琵琶》及《時光的眼淚》雖然同樣為近代音樂作品,但分別以當代音樂風格(Contemporary music)、爵士樂以及巴洛克音樂語言寫成。最後為兩首合奏之委約作品,《蔓珠莎華》較強調樂器間的合作及對位,而《點呀?!》則帶點流行曲風。

 

自我修煉之演奏家

 

開場曲《陽春白雪》由於少許緊張,可惜未能盡情發揮。直至《霸王卸甲》中後段,逐漸感到演奏者開始適應舞台,發揮漸趨自然及流暢。在之後幾首樂曲發揮越來越穩定,亦明顯感到肢體動作逐漸放鬆,樂曲之間的間距亦越來越緊接。但由於在音樂會中,六首樂曲為獨奏,而且連著演奏,當中的曲目風格迥異,建議每曲之間的出場間隔可以稍為增長,讓觀眾有短時間的沉澱,帶著更佳心理準備欣賞接下來的曲目。另外,香港大會堂劇院十分適合此類獨奏或小型合奏節目,在此類音響效果十分清晰及自然的小型場地中,可以更放心於音色之變化,再者便是音樂和空間的關係。記得上年欣賞同樣由邵珮儀擔綱演出之香港中樂團節目《霓城》,她的演奏令我感到印象深刻之處便是音色上的細緻處理及拿揑,可惜當時在文化中心劇院的演奏需要擴音,細微的音色變化並未起到作用。但今次的場地,絕對可以將其長處發揮。

 

在香港本地培養音樂家向來不是容易之事,在香港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下,本地青少年在十八歲前(即中六前)也必須把學業處理好,在完成文憑試後才決定應否走音樂的道路。而非像內地有「少年宮」之系統,從小便以職業導向的形式,為小孩進行音樂方面培訓。即使在歐美國家,年輕音樂家亦無需面對如香港般排山倒海的學業壓力及考試制度。因此,國內及海外的環境中,可以有條件從小孕育青年音樂家。相反,對於本地音樂家而言,十八歲只是起步,畢業後加入職業樂團為實踐,所走的道路更不簡單。欣賞過邵珮儀的演奏後,記得她在音樂會後感言道:「我的演奏不是完美,或有錯漏,請大家多多包涵。但希望大家記得邵珮儀是位琵琶演奏家。」作為職業樂團樂師的邵珮儀,絕對可以安於樂團樂師的工作即止,不需舉辦一場具有挑戰性的獨奏音樂會。但從她擔綱的兩場音樂會中可見,邵珮儀的確是一位以舞台作為修羅場,逐步完善及勇於挑戰自我的本地青年琵琶演奏家,期待她日後為本地樂壇帶來更多表演製作。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九十後,現為文化工作者及竹韻小集二胡樂師。拉琴之外,亦會偶爾動筆寫我心。編有《華樂大典‧高胡卷》及《聽賞中國音樂》作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