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誕的歡樂與壓抑 ——評《大象陰謀》
文︰陳洛零 | 上載日期︰2022年7月20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香港話劇團
地點︰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
日期︰25/5/2022 8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大象陰謀》是香港話劇團原訂於二零二零年的戲劇演出,但因疫情兩度延期,終於在本年五月在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公演。劇本翻譯自韓國劇目,由李美慶編劇,在韓國獲奬無數,數度重演。故事講述一群大象在巡遊期間「逃走」,導致總統候選人兼國會議員受傷,負責訓練大象的主角因而被警察拘捕偵訊。故事中的醫生、刑警及媽媽表面上關心主角,希望知道主角為何要放走大象,但實際上他們都只是強迫主角接受他們對事件的解讀。《大象陰謀》講述大象密謀逃走,驟聽之下情節荒誕離奇,但演出卻異常歡樂,有一種荒誕的喜劇感;但在歡快的調子之下,又成功呈現一種壓抑感——就好像表演雜耍的大象,歡樂背後隱藏著違反本性、被迫演出的壓抑。《大象陰謀》無論在編、導、演,包括舞台音效設計方面,都貫徹歡樂(喜)與壓抑(悲)並存的概念,令整個演出既兼具娛樂性,又不失對沉重議題的思考。

 

演員的構成是一位大象飼養員主角加三位主要配角,即醫生、刑警及媽媽。三位主要配角個性異常鮮明,演員高度配合,演出極為生動,令人印象難忘。而他們的對白動作,正反映他們如何歡樂地展現荒謬,而這種荒謬又同時流露出他們在精神上的壓力,令他們既可恨又可愛。例如周志輝飾演的醫生,在對白中,經常會學術性地對某些用字下顯而易見的定義;例如解釋甚麼是「過態」,直白點說就是一本正經地講廢話;又例如他態度悠然地拿出個大象公仔及貼了大象照片的色情雜誌,又施施然地將手提包托在主角的身上取文件——不像是一個醫生會有的行為,但偏偏演員的談吐舉止優雅自信,完全就是一副專業人士的模樣,這種矛盾反而很幽默有趣。

 

吳家良飾演的刑警剛出場時未知議員受傷,因而態度輕鬆,還打趣說大象逃走像伊索寓言,但當他知道議員受傷時卻顯得異常暴燥。他的「賣力」演出,包括撞牆流血、大力關門、用煙燒自己手背、踼椅,都誇張得恰到好處,既表現他對主角「一派胡言」而無處發洩的怒氣,營造戲劇張力,又表現偵訊的荒謬,甚至不惜以傷害自己來威嚇飼養員講「真話」。

 

文瑞興飾演的媽媽對兒子極端關懷,她生怕兒子餓壞而讓兒子極速地食麵包、為兒子開水壺的一段,引來不少笑聲之餘,也很細緻地表現對兒子的寵愛。但這個角色又不像典型的慈母,她會與兒子藏在桌下講悄悄話,又「腦洞大開」,認為兒子是想刻意坐監放走監犯。她堅信兒子放走大象,如同他「放走」父親的一幕,是用荒誕幽默的情節包裝她的感傷。對飼養員而言,醫生、刑警及媽媽在劇中是權威的象徵,他們對事件的陰謀性解讀構成了故事的骨幹。

 

然而,他們在權威下表現的對話及行動卻是荒謬的,加上演員們誇張賣力的演出,觀眾能感知到他們的「異常」。隨著劇情發展,觀眾知道角色受創傷的過去——醫生因為母親迫他讀書而覺得自己失去青春;刑警懷疑老婆出軌;父親出走令媽媽自責自己迫得他太緊,角色的權威性因而弱化、他們的話語權被打破。因此,觀眾到劇終或者會領悟到一個奇妙的反轉——與其相信三位貌似權威但不太正常人士的陰謀論,飼養員認為人變成大象、大象策劃逃走反而顯得更為可信。

 

相較於三個具強烈主張、性格鮮明的主要配角,陳嬌飾演的飼養員對白不多,而且形象相較模糊——究竟飼養員是精神有問題、「詐傻扮懵」還是天真單純?還是飼養員其實兼具此三種特質,劇中似乎没有明確答案。演出形象如此模糊的角色考驗演員功力,因為要演到角色同時似精神有問題、「詐傻扮懵」和天真單純,才會令三個配角提出的主張皆具說服力,此實屬不易,而演員在這方面交到功課,至少令人信服。而且,雖然飼養員没太多對白,但他的表情及動作卻能反映他的心境。例如他神情呆滯、目光遊離,有一些小動作例如緊抓褲子、捲縮身體,都表現他的緊張和不知所措。

 

舞台走位安排也很切合這個角色的處境︰飼養員作為嫌疑犯遭到盤問,他應該緊張、深感壓力的,觀眾可以看到飼養員經常被逼到牆邊,或者是退到台前邊緣位置。但與此同時,飼養員又有點小丑的滑稽感——例如他趴到枱面意圖阻礙其同事說他壞話,伏在枱上讓醫生拿他的背墊著取文件,躲到枱下與媽媽說悄悄話,中央的枱成為了他的道具,將他從邊緣拉到中央位置,使他被注視、被不留情面地審判、他的滑稽可笑遭到審視。這個角色雖然是含冤被屈,但他不顯苦情,反予人可笑之感。更有趣的是,當這個角色劇末接受所有的陰謀論而變成「大象」後,他面露微笑,但「皮笑肉不笑」反倒令人有點驚恐,讓人思考他是否如小丑般,因為要表演「笑」而失去個性,反而令人感到陌生,讓人不安。當然,另一個較樂觀的解讀,是飼養員變成逃脫的大象,因獲得自由而感到快樂。這個「笑」的結局,令此劇的意旨更為深刻。

 

此外,舞台設計及音效,皆在壓抑的主調中加入不同的原素,增加娛樂性。此劇原訂在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上演,現改為上環文娛中心的黑盒劇場,劇場空間雖然變小,但觀眾與舞台距離更近,反而更切合此劇營造的壓迫感。舞台設計仿似一個倒著的長方型箱子,模擬審訊室,好像要困著劇中的角色。刑警敲打牆璧發洩他的怒氣、主角被迫到牆邊,都暗示空間的狹窄,提示觀眾角色被困此處的窘境。但另一方面,此「密室」又帶點科幻感,例如牆身變紅變藍的燈條、透明的桌椅,又並非審訊室的典型設計,予人一種奇幻的感覺。劇末,主角走出這個審訊室變成「大象」,其伸延舞台的概念,又借空間表現了主角的轉化;埸地噴出彩帶,是模仿馬戲團表演,還是慶祝主角如逃離的大象般得到自由呢?此外,此劇的音效設計也值得一讚,劇中有數段報導事件的廣播,明明大象出逃造成傷亡是件嚴肅的社會事件,但報導語調卻似報娛樂新聞,令事件好像是八卦新聞而不是社會事件,有一種脫離現實的荒謬感。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此劇的中文譯名《大象陰謀》,比起英文That’s Not True,中文譯名更貼近韓文原文意思的翻譯,這個譯名改得更妙。一來香港觀眾對「陰謀」此詞絕不陌生,這個社會似乎充斥著各種陰謀論,這個標題改得非常地道,很有本地特色。二來這個題目呈現了荒誕的歡樂,大象的陰謀這個名一聽似童話故事名,頗有童趣,但理性一想卻又荒謬絕倫,動物又怎會有陰謀呢?也很配合原文That’s not true 要表達的意思。

 

總括來說,《大象陰謀》是一齣優秀的黑色幽默喜劇︰作為喜劇,它節奏明快,演員對話行動活潑生動,娛樂式十足;談到黑色幽默,情節雖不是荒謬絕倫,但配角「自言自語」其陰謀論,主角堅持大象策劃逃走、甚至最後變成大象,荒誕的情節不失沉重,引起思考。當然,原作是得奬劇本,質素有保證,但此劇台前幕後的演出,也令此劇的本土化演出超額完成,疫情没有令此優秀演出不見天日,實屬可幸。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戲劇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