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五月藝術節」踏入第二十九年,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近年亦多次參與其中,演奏法國音樂作品。除了音樂系學生外,更聯同專業音樂家同台演出。今年,室樂演出的策劃人、鋼琴家潘曉彤,亦與過往一樣,保留一首新作的法國風格作品、及演奏一首鋼琴三重奏。不過,礙於網頁的節目表只有英文版,所以並不知道同學們的中文名字。音樂會在大學的利希慎音樂廳演出,更設有同步現場網上直播,錄音的效果非常清晰漂亮,對於重現法國音樂的輕盈通透特質,功不可沒。
作為第一首演出的作品,師生選奏了聖桑著名的《骷髏之舞,作品40》(Danse macabre, Op.40)。對於這首經典樂曲,潘曉彤聯同三位鋼琴手,Lo Ho Yiu Bryant、Tsang Hiu Ting及Lai Chi Chung,作雙鋼琴八手聯彈的改編版本演奏。對於管弦樂團版本中不同聲部樂器的味道,整體上,四位都儘量模仿得維妙維肖。而樂曲中層次極多的樂團音量,以兩部鋼琴來頂上,相對地已令人感受到那股氣勢。四人非常整齊的合作,默契非常高,但過於齊整,卻減少了樂曲的靈活性,少了自然的味道。不過,以演繹及技巧表現來說,這個四重奏的演出已屬於相當高的水平。
音樂會亦選奏了一些鮮為人知的作曲家的作品。小號手Li Yan Lok、巴松管手Chu Ching Laam及鋼琴手Kwok Tsz Yan,演奏Henri Brod的《三重奏,作品5》(Trio Op. 5)的第一樂章,信心較為不足。擔任小號的Li Yan Lok的穩定性,相對於另外兩位,顯得較弱。但以演繹或合作來說,這個組合應該還可以找到多些亮點,增加音樂的趣味,那才能顯出室樂演奏的獨特精髓。
不過,之後由兩個小提琴及古鍵琴演奏Jean-Marie Leclair的《F大調三重奏鳴曲,作品4,第四首》(Trio Sonata in F, Op.4 No.4)的第二樂章,小提琴手Leung Tsz Hei及Li Ka Lak Caleb,似乎便找到這種巴羅克樂曲風格的氛圍。兩人的琴音並非最好,但是作品中典雅的快板音樂,在他們輕鬆靈巧的拉弓下,竟然有像在教堂演出的清雅色彩,這在巴羅克的音樂中,也可說非常重要,而兩人的合作,亦相當好。可惜的是,在網上聽下來,Choy Yee Ting的古鍵琴演奏,卻不曾出現於揚聲器之中,不知是否遺漏了收音,所以基本上沒有聽到他們三人的整體合作。
而在音樂會半場休息前,聲樂系演唱了比才《卡門》第二幕中的《五重唱,第十五首》(No.15 Quintette)。這首較少收錄在精選中的樂曲,由Chan Sze Ying飾演Carmen、Shum Hei Wing Tammy飾演Frasquita、Yu Pui Ka Peggie飾演Mercédès、Li Man Hei飾演Le Dancaïre、Li Chun Man Jermyn飾演Le Remendado,以及Kwok Hiu Nam Jodie擔任鋼琴伴奏。五位未必有著歌劇演員般的音色,但演繹上及嗓音都相當動聽。而在演繹五人商討大計及給各人意外驚喜的表現上,五人的群戲合作得極具韻味,也相當自然,確實令人眼前一亮。
今年,由鋼琴家潘曉彤、小提琴家顏嘉俊及大提琴家左啟希所組成的三重奏,演奏法國味道甚濃的樂曲,精闢的拿捏更是叫人拍案叫絕。特別是左啟希,年資相對應該較淺,但在演繹的深度上行雲流水般地自由歌唱,在美感方面更是令人驚嘆。顏嘉俊純淨而穩健的琴音,演繹法國音樂也是極之合適;潘曉彤靈巧清爽的鋼琴線條,帶著一定程度的豐厚感,剛好可以填補兩件弦樂之間的呼吸餘地。下半場第一首樂曲,是2022年新委約的作品,在由Wendy Wan-Ki Lee所寫的單樂章《Flux fragmentés》中,仿法國浪漫風格的旋律,三重奏演繹出淡淡的歌唱性,給人的印象不太深刻,但當刻感到平靜、安然、和諧,感覺到美感。而在佛瑞的《D小調鋼琴三重奏,作品120》(Piano Trio in D minor, Op.120)中,作品的色彩及素材便較豐富。這隊三重奏在演繹上,沒有情感上的大起大落,順隨著音樂的變化,緊守純美乾淨的線條及色彩,反而已能有非常優秀的表現,可謂相當巧妙。對於他們這首法國作品的合作和演繹,也可以說漂亮而又完美得無話可說了,令人心悅誠服。
今次在網上欣賞這場音樂會,發覺現場觀眾相當寧靜,所以在網上重播的效果相當好,而掌聲的聲響亦收錄得很適當,所以跟現場聽眾一起鼓掌時,感覺相當良好,整體上,收音的平衡相當不錯,鏡頭的擺放亦令人看得舒服,所以對於換場的時間較慢,也感到值得等待!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