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個人和我上火星》已是差不多二十年前的作品,今天在網上看著,也沒有感到太過時,可能因為遠走他方在當下香港絕不是一個陌生概念,再說科技使上火星變成遲早的事了。《找》劇名本身就帶有一點浪漫色彩,它不被歸類為愛情劇,但充斥了很多浪漫的元素,而我認為,這就是令這劇觀賞性甚高的主因。
首先,Dorothy是一個設計得極有趣的人物。雖然《找》是一個訴說孤獨的故事,而Dorothy也是獨自一人過著生活,但她由第一幕就開始就將自己的所有熱情傾倒出。無論是對剛認識的Jimmy或熟悉的放狗朋友,她都很盡力去關心;很多人已被現實生活磨蝕掉好奇心,她卻對Jimmy的行船事跡充滿好奇,還熱愛西方文化、愛說英文,愛音樂,會看書…更有一段柏拉圖式愛情。她滲透著浪漫的氣息, 跟劇中其他苦悶過日子的角色和整個場景有強烈對比。因此,我特別印象深刻是當劇到了中段Dorothy說她去不了美國時,我才突然想起了Dorothy不能走路這件事。由於一直被她這個特別的人設攝著注意力 ,即使她一開始已坐在輪椅上來回轉動,那輪椅也彷彿不存在,很自然地成為了她一部分。
而這樣一個角色,莊梅岩賦予了Dorothy很有自家特色的長篇獨白(extensive monologue) 這種說話風格去主控此劇節奏 (聖荷西謀殺案裡的女主角也具這說話方式),同時創造了機會去突顯Jimmy跟Dorothy說話時不耐煩、自我的一面。而演員的演繹十分精彩—— 這個版本的Dorothy在本身設定以上加了點相信是來自演員自己的主意,例如在對Jimmy幾乎說每句對白前都有點韻味的加一下「Jimmy啊Jimmy」——這只是很簡單的處理,就令Dorothy的說話更有綿綿不絕、唱歌般的效果。
至於劇裡另一主角Jimmy,明顯跟Dorothy的繽紛氣息相反,可是某些角度來看,Jimmy這人物其實也有浪漫的元素。一開始,他就透露他患了癌症,雖沒交代是甚麼癌症,但從他不是在接受治癒療而帶著望遠鏡跑到公園去觀星,就看得出他心底裡大概都是個浪漫主義者,決定用最任性的方式過餘下人生。他被溫萍吸引,做出浪漫的舉動,叫Dorothy為他們高唱一曲。他比任何人都堅持上火星這天真爛漫的念頭,不惜睡在公園等待機會,到了火星後,他又還會寫信給好友Dorothy。 他還愛他以前的妻子,所以如果仔細想為何題目是找一個人上火星,而不是找兩個、甚至他在公園的五個朋友,會不會代表他一直找不到替代他前妻,他最後一直在等她呢?這些信息都令人傾向相信Jimmy這角色背後應該有更多故事,不只是一個頑固的人。
有了Dorothy跟Jimmy的角色,劇裡其他角色的相對暗淡。每個角色都明顯用來象徵一種不同失落感:婚姻破碎、事業無成等等,可是他們本身人設都不太吸引,他們之間的火花亦遠不及各自跟Jimmy間的火花。不過我認為最特別的一段是Jimmy跟Popo激烈爭執的一幕——他們一邊吵,Popo一邊從衣物出找出零錢來還給Jimmy,一邊在每句對白之間喊出還了多少錢——這個編排使得這個吵鬧的場景變得很有節奏,猶如在看功夫片。這樣去突出Popo對錢執著這個本來沒什麼特別的性格,是一個很巧妙的設計。
除了角色,音樂也是此劇很關鍵的部分,營造了很多很合適的氣氛。《找》不是音樂劇,但很容易想像到,假如抽起了中間的幾首歌,整體氛圍會有很大變化,少了很多意境。由於整齣劇只有一個場景,而且大部分角色都主要發放一種比較憂鬱的情緒,旋律的出現不僅給劇中人物起紓緩作用,也可給正在看的觀眾一個沉澱思緒的時刻。在選曲方面,首尾都出現的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算得上是主題曲,有詩意之餘亦完美跟上火星這主題相輝,也完滿了Dorothy對The Wizard of Oz的童真幻想。而Dorothy唱Puccini的O mio babbino caro——關於兩個戀人分開,正正就是她自己的寫照。編劇選這兩首皆是音樂經典,推測也是想令觀眾比較容易領悟到歌曲和劇情的一些對照。至於Jimmy幻想跟Dorothy跳舞一幕,不但將浪漫的意境推到高點,這編排也能預備之後去實現令一個更大的幻想 – 上火星。而最後,這劇也是在音樂裡終結,透過演員擺出仰望天空的姿態,給所有孤獨的人一個有希望的浪漫畫面。
(受疫情影響,是次計劃改爲以網課形式進行,並觀賞戲劇錄像)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