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缺乏空間是香港的問題,我們更缺乏的是時間,而時間與空間創造互為帶動,當我們被時間所限,空間也相對難於想像。本地舞蹈從來不乏製作,但創作人能夠透過深入的研究與開發,累積時間探索作品在構作上的不同可能,刺激更多創意,這動作看來相當奢侈。
最後一期要與之共舞的,是研究者和構作者,他們的角色從來都應該有更多的介入,然而卻好像未有太多的關注。這期「焦點」透過對作品的研究與開發有不同實踐的本地創作人與研究者對話,思考這過程如何滋養創作與創作人;舞蹈構作近年在本地談論多所討論,不同地方的實踐也有不同的在地考慮,當中也反映了舞蹈與當下對話的力量,研探者的介入帶來了更多可能。
更多有關本地舞蹈構作的實踐,在「觀察」的文章內有延伸城市當代舞蹈節座談會的書寫和記錄,另外亦有與「非遺」有關的研討會分享,以及關於舞台工程政策的訪談。除了舞蹈科學的專題探索和編舞者的「專欄」以視覺元素說故事外,「環亞舞略」的故事記敘了本地策展人在海外藝術節如何思考自己的位置。在安定與流動之間,舞蹈的定義可以有更多思考的空間。
編輯
陳國慧
【目錄】
焦點:共舞探研
研究與發展在身體/形體/創作方面的角色——以策劃及創作的實踐回看
對談:陳冠而、何明恩
文字整理:何明恩
文:孫曉星
文:Guy Cools
譯:Pomny Au
觀察
「山水歡呼拍手的氣象」 ——參加「非遺之舞——專家研討會暨舞蹈工作坊」有感
文:陳抒
倡設舞台工程四級制是喜或悲 如何締造設計與安全兼備的真正「舞台」
文:《舞蹈手札》編輯部
本地創作的當代與未來:談劇場構作在本地語境下的作用和發展願景
文:張學良
專欄
舞動潛能 Optimizing Dancers’ Performance
文:余曉彤
字 / 舞 Choreo-Word-graphy
文:徐奕婕
環亞舞略 Dance Curating in Asia
文:Eveline Wong
評論/網上特刊
文:陳瑋鑫
文:冰慧
文:葉智仁
Review: Hong Kong Ballet The Great Gatsby and Hong Kong Ballet International Gala Of Stars
Text: Natasha Rogai
文:謝嘉豪
文:Maze Chan
文:葉瑪
文:Yumi Leung
答舞者問:非關舞蹈祭2023—陳偉洛《Click》及李偉能《this work has three possible titles:》
文:俞若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