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奇想偶戲劇團《車輪婆婆》
文︰Jena STEIN | 上載日期︰2022年1月4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車輪婆婆 »
主辦︰奇想偶戲劇團
地點︰沙田大會堂文娛廳
日期︰11/12/2021 5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奇想偶戲劇團」製作的《車輪婆婆》由莊梅岩編劇、陳映靜和劉子斌執導。售票期間設有家庭套票,鼓勵一家大小入場觀賞。

 

《車輪婆婆》有多個角色——一個的婆婆、一隻狐狸、一隻拖鞋、一把鈍了的鋸、一隻蜘蛛和一個樹木保護師。婆婆每天用衣車修修補補,人稱「車輪婆婆」。她不收錢,客人只需放下禮物就可以。她沉點寡言,沒有和其他人或動物打交道。森林裡的人類和動物都以為車輪婆婆有神奇的能力,能夠替人修補遺憾。他們逐一去找車輪婆婆,期望她可以幫助自己人生中未能放開的事。

 

失掉同伴的拖鞋沿住小河,遇見另一隻缺失同伴的靴子,命運叫他們不再孤單。蜘蛛因自己缺少一條腿而一直耿耿於懷,期望知道自己有此缺陷的真相。狐狸有夢卻不敢去追,一直逃避自己內心的聲音。樹木保護師和車輪婆婆相遇,互生情愫卻不敢靠近,只敢為對方補好心愛的工作服、留下一盞燈,留下溫暖。故事最後表達世上本無魔法,自己想要的必需靠自己努力爭取,未敢勇於爭取就必須面對失去。

 

《車輪婆婆》劇情十分簡單,角色性格和遭遇都十分簡單,容易明白,此設計適合家長和小朋友。編劇為他們每一個都寫了專屬的結局,帶出饒富的情感和道出人生哲理,此部分小朋友未必能完全跟得上,可是成人一定會點滴在心頭。《車輪婆婆》沒有像一般合家歡的演出有著勵志感人的劇情和圓滿的結局,相反,它以淡然卻細長的情感線貫通整個故事。筆者為著合家歡劇不再單一而感到驚喜,同時亦為著編劇對觀眾的信任而感動,編劇願意相信觀眾不一定是期待歌舞昇平和目不暇給的精彩畫面,她願意相信細意的情感亦能觸動人心。尤其是在這個時代,每顆心都需要溫柔而待,好好感受,而不是要勉強自己去歡笑或哭泣。

 

除了故事外,《車輪婆婆》其他方面的設計都非常豐富,為演出帶來視覺和聽覺的刺激。可是,各項元素未能好好協調,令演出不流暢和視覺欠和諧,是此作品的大缺失。

 

《車輪婆婆》有三位演員——陳映靜、高棋炘和陳頴璇任戲偶師,和大小不同的布偶演繹不同角色。有多於一個角色的戲偶時大時細,以不同的樣式出現。每位戲偶師需控制多於一個的戲偶,戲偶製作精密,手腳表情都可以十分細緻,此設計十分有心思,可是見三位在控制戲偶時都顯得有點吃力,看來像是未完全掌握戲偶技術。這破壞了演出的節奏,令人難以投入。

 

《車輪婆婆》亦運用現場實物投影元素,設計師用小盒子盛載森林不同的景物,包括小河流,再投射於佈景。技師郁動細小的零件,經過投射後,盒子內發生的一切變成影像。此設計和操作應該不簡單,帶給觀眾很多視覺上的刺激,可見團隊用了不少心思。可是這部分亦令人看得不舒服。影像的出現和故事發展未能好好調和,當影像出現時,觀眾需花一些時間調節和去理解,未適應過來,演出又回到戲偶部分,過渡未見自然,令人有點摸不著頭腦。

 

另外,現場樂手亦是此演出叫人尷尬的地方,三位被設計於台左,不過三位處身的地方被舞台遮擋了不少。整個演出只見兩個半的身形,令人猜疑設計是否想讓樂手亮相。同時,音樂、音響和人聲亦有不調和之處。有一小段,音樂遮蓋了人聲,觀眾聽不清楚對白。三位演員佩戴布口罩演出,令人聲未能好好傳遞,聽得有點辛苦。

 

《車輪婆婆》是經過取消後再推出的演出,同時有著名編劇參與,令人期待萬分。創作團隊亦非常有心意,為演出加入很多精緻的元素,叫人驚嘆演出的水準要求。可是,當多樣高水準元素湊合在一起時,看得出欠缺了精密的設計使它在在台上發光。但筆者仍然相信《車輪婆婆》是顆璞,如能再精心琢磨,亦有機會成為耀眼耐看的碧玉。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人、 80後,喜歡看電影和戲劇,於藝術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