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獨奏王亮、與指揮賈桑松為《紅提琴》作現場配樂
文︰傅瑰琦 | 上載日期︰2021年7月14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香港管弦樂團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日期︰30/05/2021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疫情反覆,各藝團的節目安排均要看風使舵,及時靈活調動。改變之頻密,有時已令人忘記了本來安排好的節目及演出者名稱。香港管弦樂團在五月底為「法國五月藝術節 」(Le French May)演出的兩場電影音樂會《紅提琴》(The Red Violin)更是真真正正的「一波三折」,原本演出的小提琴獨奏家聖約翰(Lara St John)未能來港,而在台灣的柴可夫斯基大賽得獎者曾宇謙,答應來港隔離二十一天後演出,但在演出前一個多星期又再出了岔子,樂團的第二副首席王亮,在此時就臨危受命,為這套電影的配樂擔任小提琴獨奏。來自法國的指揮家賈桑松(Sylvain Gasançon),在帶領「港樂」演出的幾套節目中,當然少不了這套音樂會。

 

近期,潮流興談「配音」。《紅提琴》電影音樂會並非純粹演奏電影配樂,而是在現場為電影的音樂配音。相較於管弦樂團為銀幕的畫面現場演奏,這次演出的最高難度是,為畫面在演奏中的演員「配音」。大家在電視節目中大概已了解到配音藝員的專業技巧,而樂團這次就是以樂器,配合演員的手勢、速度、節奏、音樂情緒的起伏等等,把電影裡的情節演繹出來,而這個重要擔子,更是落在小提琴獨奏的王亮身上。演奏家表現的是自己個人的演繹,配音卻是覆蓋別人的演繹,相較於被指揮硬性規定每一個音符的演奏,為電影配音的變數更少,銀幕畫面把每個細節都無限放大,現場配音的穿崩機會,幾乎可達百份百。特別是擔任獨奏的王亮,技巧的水平就是反映在原本硬件的要求,絕無少許可以有彈性改變的機會,只能完全跟畫面的動作準確地「齊奏」。王亮以「港樂」婦女會捐贈的意大利名琴,1788年的Gagliano演奏,名琴的年資剛好與電影中紅提琴首度被人拿來練習的時期配合。

 

這套電影的音樂部份,本為小提琴家貝爾(Joshua Bell)及沙洛倫(Esa-Pekka Salonen)指揮愛樂樂團(Philharmonia Orchestra)的錄音。由柯利吉亞諾(John Corigliano)所寫的整套電影配樂傾向於灰暗色彩,與劇本所描述那把漂亮的紅提琴,為每個擁有者帶來厄運的情節不無關係。稍稍交代一下劇情:製琴名師本來打算把尚未完成的極品小提琴,留給將出生的孩子。怎料他的懷孕妻子,在三百多年前醫學不倡明的年代,被視為高齡產婦,琴未面世,其妻子卻巧合地遇上難產而一屍兩命。製琴師把愛妻的屍血,混進琴漆的塗料中,成為偏向豬肝紅色調的漂亮小提琴,琴音亦具有難得的共鳴頻率而相當迷人,但厄運卻從此隨著它,而降臨到每個擁有它的物主身上。整套音樂主要由弦樂組及敲擊樂組演出。

 

筆者看的是第二場。電影的原聲對白及雜聲,從音樂廳的揚聲器播出,所以樂團與獨奏的演奏,亦由收音後再於揚聲器播放,以配合電影的音量。這方面,兩者的平衡在現場聽下來,效果相當好。

 

樂團在開首的提琴工作室的場景中,已能奏出電影主題的灰暗詭秘氛圍。直至轉往巴羅克時代的修道孤兒院時,較為積極的音樂才在這時出現。王亮在電影主題音樂的獨奏上,線條的處理非常優美。而他與樂團在孤兒院場景的演奏,初時還很不錯,但及後整個樂團的拍子都開始墮後,出現畫面與現場音樂脫軌的情況。指揮順水推舟繼續以臨場的實際情況演奏,獨奏亦跟隨指揮而忘卻畫面。差之毫釐,繆之千里,音樂完結時與電影未能同步,拋離越來越遠最終導致頗為尷尬的一刻。整體而言,樂團及王亮在這段巴羅克小提琴協奏曲風格的音樂中,表現還很不俗。

 

飾演可愛小提琴天才孤兒Kaspar的小朋友,為月前來港擔任指揮的孔茲(Christoph Koncz)孩童時候的演出。王亮在那段巴羅克無伴奏曲的演出,基本上能夠表現出自己的氣質,風格上亦有巴赫同類作品的味道,除了最後一弓因應自己的演奏而跟畫面有少少出入外,一切完美。在賈桑松的指揮下,電影中Kaspar與Poussin老師前往維也納的一段,簡單的幾句在樂團的演繹下,古典時期風格的通透色彩表現得相當漂亮。王亮準確穩定而充滿自信的技巧,在Kaspar跟著拍子機不斷加快的練習曲裡,實在非常優雅、緊湊而精彩。

 

王亮的另一更高難度演奏,來自技巧與風格都較難捉摸的吉卜賽旋律。此為電影裡吉卜賽遊民佔有了紅提琴的演奏片段。王亮在音色的掌握上非常出色,在低音弦的豪邁表現更是優秀,而吉卜賽主題的演繹節奏明確,技巧乾淨俐落。

 

這部電影之所以被列入IIB級別,應是來自故事發生在英國小提琴鬼才Pope的幾段情色鏡頭裡。巴格尼尼隨想曲風格的獨奏曲演奏片段,依然配上演員的聲音。導演刻意塑造作品來自與情慾掛勾的聯想。特別在難度高技巧的節奏上,王亮基本上不必特別去誇張節奏感的問題,因為現場影片的演員配音已存在,他只要按著片中的動作演奏,甚至可以有弓法力度上個人喜好的輕微改變。在這段音樂中,他精密而準確的高技巧表現,確實令聽眾屏息呼吸。另一獨奏片段,發生在主人翁的睡房中,王亮演繹溫柔的旋律,當日雖然未算非常出色,但依然動聽。演奏途中不斷要看著情色畫面,而戲裡的弓法卻拍攝得較含糊,對演奏者來說應該有一定的難度。而在女主人翁怒火中燒的一幕,亦為另一高難度隨想曲風格的作品,王亮的表現亦令人非常滿意。

 

樂團在演繹上海場景的音樂,整體來說都是較幽黯的樂曲。筆者頗為喜歡這段演奏,指揮在掌握沉重的氣氛方面,非常低調而黑暗。印像中,在中國或加拿大場景部份,有一小段為弦樂四重奏音樂。當日樂團第三副首席小提琴朱蓓、第二小提琴聯合首席余思傑(Domas Juškys)、中提琴助理首席熊谷佳織(Kaori Wilson)、及大提琴首席鮑力卓(Richard Bamping),表現相當不俗,當中更有少許獨奏的出色演繹。

 

王亮在蒙特利爾拍賣行場景中,戲內的角色小提琴家Ruselsky(打扮成已故小提琴大師Isaac Stern的模樣)試奏Stradivari和虛構的Bussotti紅提琴的演奏片段,更為觸動人心。片中其實要表達Ruselsky不適應演奏紅提琴(還未調包前的真品),而覺得它平平無奇。王亮要做出這個對比其實不易,不過就演奏而言,他優美地拉上幾句已相當動聽。

 

指揮及團員在這音樂會的限制,恐怕比其他現場伴奏音樂會還多,音樂的表現力也減到最低,除了純與畫面無關的配樂外,基本上都無甚發揮之地。最後,王亮與指揮賈桑松及團員,再加奏之前嚴重脫軌的孤兒院協奏曲一幕,純演奏的風格及氣質,演繹得非常漂亮。

 

或許,越沒有彈性的規範演奏,就越看得出演奏者的技巧真功夫。王亮的技巧及色彩控制,從揚聲器播放出來的表現,確實與一流獨奏家的演出無異。賈桑松帶領團員,在音樂的簡單線條表現出來的氣氛與音樂表達,已算非常不錯。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