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周凡夫
文︰朱振威 | 上載日期︰2021年7月13日

 

主題︰懷念周凡夫

我這一代樂迷誰不是看周凡夫的文章、聽周凡夫的廣播長大?

 

還記得人生第一次在《信報》發表文章,見拙作上下就是周生與沈鑒治大作而暗自竊喜。至於真正認識周生,是2004年左右,那時從第一份工作離職後,到了第四台做一份臨時工作,為他們的三十周年紀念專書當資料蒐集——我得從創刊到最新一期的《美樂集》與及港台的錄音資料庫,找出所有合適的資料、文章、錄音整理成清單供專書作者使用——該書作者,正是周生。

 

雖然專書最終變成周生昔日重要訪問文字版本,我三個月的「考古」成果在書中只成了一個四台大事列表,他還是在鳴謝提到了我,也自始成為朋友。

 

十幾年來,雖說間中為他的節目當客席樂評或是受訪嘉賓,他也會評論我的演出與唱片,跟他碰面最多的場合,還是一次又一次在音樂廳的不期而遇。每次見到他我總會朗聲叫道「周生!」他就會中氣十足的回應,然後月旦藝壇近況,好不暢快。

 

近年寫過一些香港樂壇掌故文章,不免到圖書館翻閱周生的舊作。多年來勤力筆耕,他以一枝筆桿記錄了幾十年來他耳聞目睹的香港演藝世界,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紀錄。記得一次發現了中大合唱團80年代末參與的一個大型聯合演出,正惆悵團裡沒有任何紀錄,向周生查詢,他二話不說就找出他珍藏的舊場刊複印給我。周生自己就是一部活生生的香港舞台史字典,他的個人藏品比任何官方收藏還要豐富!

 

可惜,他已離我們仙遊而去。我猜他應該一生無憾?回看他在人間走過的71年,應如當年為他準備材料的著作標題一樣,是一場「美樂人生」吧!


(原載於2021年7月8日《立場新聞》)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中文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系首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後一直飄泊於各式文化事業:從唱片公司數據庫主任到電台客席主持到男性雜誌編輯到中學教師不等。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音樂總監兼指揮,同時擔任多家學校之敲擊導師及樂隊指揮。自中學起筆耕多年,樂評影評文化評論時裝鐘錶人物專訪一概寫過,作品散見於港台兩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