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三十年的歌劇
文︰雙燕 | 上載日期︰2021年7月13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諾瑪 »
主辦︰非凡美樂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日期︰04/07/2021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事隔多年,本地製作的歌劇《諾瑪》終能在香港上演。為何這樣說?因為早在數年前,《諾瑪》這個名字已經出現在「非凡美樂」的製作的場刊「來季演出」一欄,可是後來不知何故更改了劇目,直到今年才上演。根據《香港歌劇史——回顧盧景文製作四十年》一書,盧景文對上一次製作《諾瑪》已是1989年,足足超過三十年了。

 

這次製作有幾點不同,首先是指揮是葉詠媛,過往非凡美樂的主要製作都是由廖國敏執棒,不過今次他因為要指揮香港管弦樂團的樂季最後一次演出,分身不暇,故要另覓他人;另一點是全員不用戴口罩演出,五月上演的《卡門》,獨唱沒戴口罩,但合唱團戴了;六月中大合唱團的演出同樣都是全員戴口罩,去到七月終於欣賞到毫無「隔膜」的聲樂演出了,希望這是逐步回復正常的好兆頭。

 

《諾瑪》多年無法如期上演,也許是因為難覓理想的女高音,畢竟女主角不但戲份多,而且歌喉必須佳,否則令這套「美聲歌劇」頂峰之作大為失色。我觀看的是cast B,由古巴裔美國藉的杜明姬(Meryl Dominguez)飾演諾瑪,事前得知cast A諾瑪身體抱恙未能演出,杜明姬要連續三天表演,實在有點替她擔心,然而聽到她的歌聲後便覺得是多慮了,她的聲音圓潤成熟,而且放鬆。當然不得不說《Casta Diva》的演繹,這是全劇最重要的歌,相信很多人一聽到這首歌都會想起Maria Callas的版本,不過拿她跟傳奇比實在不公,她的表現著實不錯,長線條旋律控制得宜,牽引觀眾情緒,惟呼吸點較多,有些可一口氣唱的句子都斷開了,感覺是有點緊張,而非真的不夠氣。除了《Casta Diva》,其實在它前後的歌所表達的情緒南轅北轍,很講求唱者的表現力,前一首歌她斥責族人想發動戰爭,杜明姬的歌聲中帶有怒氣;後一首歌諾瑪想起跟愛人波利昂的甜蜜往事,音樂以跳音表現興奮的心情,不過杜明姬那段唱得不夠斷,興奮的感覺打了折扣。

 

杜明姬的演出已經不錯,但飾演阿桃姬莎的女中音金采兒(Hilary Ginther)更勝一籌。她的表現相當穩定,不論在高中低音域,發聲位置都能維持不變,即使在低音域演唱時也不用勉強「壓聲」,仍有足夠聲量,可說是「零死角」。而且她的演繹細膩,加入各種細微的變化,令演出更為動人。特別一提是她跟杜明姬在第一幕第二場有一首二重唱,當中的尾段是無伴奏演唱,難度極高,二人必須對望著,才能整齊唱出,雖然不是所有音都對準,但完成度很高,表現平分春色。

 

若說較為失色的就是男高音韋蘭德(Todd Wilander),出場時仍未完全開聲,唱高音的發揮不佳,聽得出有點勉強,而且發聲位置靠後,令聲音有點局促,唱較窄的母音如e、i時聲質不夠開揚,事實上同場的本地男高音顏嘉樂比他更鬆和開。到後段他熱身後表現明顯好轉,但跟女角合唱時仍落於下風。另一位男角呂戈(Ricardo Lugo)同樣出場時仍未完全開聲,但其後的表現聲如洪鐘。

 

自陳家曦擔任合唱指導後,非凡美樂合唱團最明顯的轉變是男聲變得強勢,相信跟身為九龍華仁書院指揮的陳家曦將一些學生帶進來不無關係。那些「子弟兵」平時已受他的指導,因此唱法相當統一整齊,但這樣的短處是顯得過於「學生合唱」,缺乏戲劇感。此外他們在舞台的戲劇反應比較呆板,例如諾瑪表示自己有罪的時候,全場應該是相當震驚,但大部分人沒多大動作,好像沒感覺似的(當然這跟導演調度有關)。

 

儘管故事非常不合邏輯,《諾瑪》依然是一齣非常有代表性的歌劇,希望下次不用等三十年才能欣賞到這套歌劇。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喜歡在樑上聽音樂的一雙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