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鏡》是2005年的作品,曾兩度重演,2021年再獲政府支持,在香港文化中心(3月10、11日)及屯門大會堂(4月23、24日)各搬演兩場。今次添加了不少仙界人物,角色比原有的多上許多。這回重演屬重量級製作,演員陣容盛大,首場演足五小時,第二場收緊為4小時15分。如想看大製作和陣容,此劇自有其吸引處。看罷3月11日的場次,發覺這修編作品有其好看吸引方面,同時亦見失衡。
龍族北溟神王貪圖物質享樂,質疑佛道慈悲,被奪法器乾坤鏡,貶到凡間歷劫,觀音召喚諸神下界助其悟道入聖。據製作單位「穆如室」之學術資料介紹,此為道化劇,道化劇者:一乃仙家向凡人說法,助其解脫,道化其成仙(稱為度脫劇);二是助被貶為凡人之神仙開悟,令其可重返仙界(稱為謫仙投胎劇)。北溟神王原是仙,後為凡人杜雙承,故此劇兼有度脫劇和謫仙投胎劇的特色。本來此劇主題正大,製作陣容又強、很吸引,可是在處理上輕重配置不對,未曾做好剪裁,令整體觀感大打折扣!
正戲與例戲顛倒
加入的仙界角色包括韋陀、伽藍、伏虎、八仙、日月神、文武財神、觀音、金童玉女、漁樵耕讀、龍宮水族、魔界四將、風雷雨電、董永和七姐(第二場已減去此兩角)等,不少是例戲[1]人物;而原劇(即正劇)核心人物是杜雙承、杜雙儀(承姐)及月惜(承妻)和醉道人。新版猶如《玉皇登殿》的變奏和加長版,仙界人物的出現豐富了粵劇的傳統感和視覺效果,但每一次如同把傳統之例戲照搬出來,不分長短加插在原來的正劇中,把原故事(北溟神王的歷練歸道)斬碎則很有問題。這創作主要應是把精彩的例戲當作橋段加插入原劇內來豐富整個戲,讓故事可以撑開來做且加強起伏。是以從一個正戲的劇本來看,如每個加入的例戲可「適可而止」,根據節奏和劇情的發展而生和止,整個修編版一定可觀得多。例戲的加入應為原有人物、故事服務才對,可是現在的處理像生吞活剝,多個加進的例戲幾乎是照單全收,不論長短,跟正劇沒有關連的都由頭演練至尾,便把原來人物、故事打散和拖至冗長,尤其尾聲杜雙承取鏡後再出加官、財神和韋陀的一大段實沒需要。
本來以例戲插入正戲中來豐富劇本很可取,尤其當中見編劇做了不少linkage(連接)的工夫來連結仙界與凡人的情節交替。可惜導演劉洵與藝術總監兼編劇楊智深完全忽略把例戲適當地剪裁,看畢反覺原來的正戲是為了串演出不同例戲而成為一個故事。這是輕重不分、首末顛倒。
故看這個戲也有兩種看法。如一心入場是看製作,看功架程式,看陣容,此劇可謂集結了傳統例戲的功架和程式。陣容方面更是相當鼎盛,有梁兆明/李龍(各演兩場)、尤聲普、尹飛燕、御玲瓏;其他人腳有藍天佑、莫華敏、洪海、康華、梁非同、千珊、一点鴻、陳澤蕾、黃成彬、鄺成軍等等。恰如宣傳所說是五代同台的演出,除幾位正劇要角,其他年青演員也都是有發揮而非陪襯人物。加上這劇的服裝亮麗,舞台裝置簡潔明淨,同時適當地用上較新派的表現手法,如場七〈飼血〉以錄像再加女舞者翻動披風做出風雨交煎效果,護送雙承夫妻取鏡的馮彪被奪命,月惜因餵己血予夫郎而卒;又如接著場八〈迷途〉月惜一縷遊魂在由演員穿起較現代的服飾扮演的大紅花兒中穿插,都予人現代感而不失粵劇美。
人人有發揮 演員最吸睛
不過如一心是為看劇而來,《乾坤鏡》就顯得有點散亂和欠焦點。承如上文所說,例戲的部分過重;不過就算減短這部分,正戲即原劇的故事也單薄,除欠了起伏,最重要是主人翁杜雙承一角寫得很被動。全劇多場戲中他都非核心人物。場一〈驚海〉、場二〈逆旨〉、場三〈義殉〉、場四〈並翅〉、場六〈折翼〉、場七〈飼血〉、場九〈奪志〉與場十一〈還鏡〉多個場口中(場五、八和十沒有其出場),他都是處於被動。頭十場以唱為主,這本是合情合理,因神王被貶為凡人,是個士子,如他懂武藝,就不用神仙助他去取回寶鏡。但曲唱部分只屬小片小折,而這角色的出現更多是為帶出其他人的戲。側寫和襯托的手法用於小說沒大問題,但用在粵劇演出版中就要留意,除非人設杜雙承非主角,但其既為主角,旁人戲更重便是顛倒輕重。此劇道化主題定性為犧牲,故其姊雙儀、其友駱琦、護送官馮彪及其妻為雙承之死,反而成為正劇的主要部分,主人翁在其中全是被動。此角較重位置只在楔子、尾聲及場十一〈還鏡〉三場。可取是兩名分飾杜雙承的演員都有分量。
看的是梁兆明11號那場。他的神王傲氣、凡人杜雙承畏難貪生、明心國師明淨入聖,三個身分形象鮮明。〈還鏡〉中他被死後的馮、駱索命,因承不懂武藝,梁是文戲角色應功,以摔撲功夫展現無力招架,只有摔在地上,這連連跌倒的功夫殊不簡單。楔子中他以北溟神王的身分出場,英姿逼人,手法身法漂亮;尾聲以明心國師現身,一身袈裟,悟道重生形象淨化。梁的唱情一向有保證,前段文戲應功唱的也是難挑剔。但因這戲杜雙承一角唱做其實都較小片,角色又被動,反而難引起太大共鳴,道化劇的主題便不突出。如修編多在正劇主角人設方面出發,而非硬把例戲加插入正戲中,此戲會好多了。舉例,雙承最後如何取回乾坤鏡一折,應該會很吸引,卻沒實做,如編劇補上這場,再在尾聲安排明心國師唱多一段悟道心曲,既可round up(總結)成個戲,更令杜雙承這角色和在悟道方面更通透立體,兼讓演員有更好發揮,整個戲就圓滿得多。
這劇把心思都放到例戲而非正戲,不但喧賓奪主,亦失了自家的本色。
演員方面,既然杜雙承一角由二人流輪演,也建議花旦角色由不同人分飾,其中杜雙儀可考慮王超群,這要做要唱的角色,十分適合她。御玲瓏的月惜唱做亦夠淡定。新一輩演員中莫華敏、康華、梁非同的角色甚重,表現亦佳。莫分飾的馮彪有幾場戲十分吃重,包括場四〈並翅〉與駱琦(洪海飾)的對打、場五〈鬧廟〉與黑風山妖摸黑對拆;場六〈折翼〉雷電交加中先護雙承沿藤攀涯,再抱起月惜連續打圈而過,連串功夫考難又考體力。康華飾的龍姑扎腳大要踢槍、身段徐疾有致,梁非同飾的三個角色雖短卻很穩扎聚焦,另外千珊短短幾句唱唸亦見功夫,均是有前途的新進。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