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稍微好轉的時候,籌備多時的音樂劇《一水南天》終能夠順利搬上舞台。繼年前演戲家族的劇場圍讀版演出後,今次由香港舞蹈團主辦,由舞蹈員與演戲家族及其他舞台劇演員共同演出,陣容相當鼎盛。事前雖然知道舞蹈團的成員,將會粉墨登場演戲並擔當重要角色,但臨場才發現,原來部份團員的演和唱的場口,比重竟然如此多,基本上已再不是一個舞蹈員的本行,而是明明確確的音樂劇演員份量。這一來的破格演出,實在是意料之外!
筆者欣賞的是尾二的一場,亦是四場日夜連續追場演出中的第三場,演員們的狀態在正常情況下,應會開始走下坡,所以進場前已做好心理準備,不要吹毛求疵。由於演出的舞者及演員眾多,在此也不能逐一點名評論,只能就戲份最多的主要演出者,為其作些回顧。但就當晚而言,即使在充當佈景不起眼的背景環節,差不多所有演出者都能做好自己角色的本份,讓台前的主要演員發光發亮。
首先,以編劇來說,張飛帆說的是真有其實的故事,但對年輕一輩來說,大概會感到非常陌生。故事出現的小童角色,今時今日都大概八十多歲了,所以當年曾經歷過幾次戰亂的人大概已不多,觀眾能起共鳴的效應相對較少;可是,這些都是我們先祖輩的親身經歷,能夠讓時下觀眾產生同理心已相當不錯。編劇對於當年的歷史大概也做了不少的資料搜集,對於早年香港極端的貧富懸殊的描寫,也絲絲入扣,把沒有任何社會保障、人人求助無門的普遍情況,寫得很細膩。人人互助,就是當時的唯一出路,也是此劇的重要信息。而張飛帆也為大量的歌曲填詞,當中有市井用語、老香港的用詞、也有充滿詩意的漂亮句子,歌詞中也像台詞一樣,除了表達角色的心境,也帶出了大量當時的社會環境的形容描繪。
舞台佈景設計一物多用,船頭、碼頭、富豪飯堂、商會、妓院、新房等等,都是同一套框架,效果抽象但非常好;巨型的船帆、燈籠、趟櫳、吊鐘,無不令當年的時代特色,放大於觀眾眼前。背景的音響,細緻而具生活感,海浪聲、清晨的小鳥聲、街角的狗吠聲(如沒有記錯),比起實在的佈景,更令人有身處當時環境的感覺。
演出者的表現,首先要從大量的台詞說起。舞蹈團中有些團員的母語並非廣東話,所以唸起台詞時便有困難,作為觀眾如果不看字幕,好些時候也未必能了解內容。
聯合導演兼編舞的楊雲濤,飾演仁厚的生哥,唸和唱對於他來說,確是一大難題,但他的短暫出現,卻為陳健豪飾演的主角陳一水,鋪了一段前序。三位在台上表現非常自然的小演員,為戲裡帶出更多的溫暖感。筆者看的7月4日夜場,飾演小寶的劉奕匡,天真清純。其中一段,他與飾演母親的彭珮嵐在碼頭看日落,劉奕匡在表現看到遠處黃昏太陽「鹹蛋黃」時的喜悅,雖已喪父,但對人生有希望,但難抵飢餓,他在迅間變化的情緒表現,很自然而有感染力,看得令人笑中帶淚。
謝茵飾演俠骨仁心的女海盜徐老海,外型亮麗,艷壓全場。收起了老本行跳舞,作為主角的謝茵,要應付大量的台詞及演唱。在複雜而篇幅頗長的對白裡,始終不是演員出身的她,雖則句句字正腔圓、鏗鏘悅耳,但在掌握速度變化及聲調方面,便較為遜色。過快過長的唸句,在大劇院的揚聲器播放下,許多時幾近變得含糊不清,而這下子的節奏,令徐老海這個角色,顯得性格非常急燥,而非女中豪傑的硬朗氣概。在演唱方面,謝茵準確而動聽的樂句演繹,確實不俗。當中隨著不同感情變化而作出的情緒改變,亦非常出色,在不同風格的歌曲演繹上,感情相當豐富,音樂感極高;唯在歌詞的廣東話咬字上,有些時候為了要令樂句的音準完美,卻會把歌詞的發音改變,令句子的咬字變得很奇怪,這實在很可惜。基本上,謝茵的演出非常亮眼,在三重唱《月光光》中的細膩演繹更是感人。如能把一個真正演員的基本功都練成的話,整體表現必定更精彩!
感情線方面,此音樂劇是描寫兩女一男的困苦,飾演陳一水最後情歸的方小姐的彭思硯,聲線甜美,演唱抒情歌曲極優美,演繹溫柔而堅強個性的方玟,亦甚具感染力。而本人已有幾年沒有看陳健豪的演出,當晚覺得他並不在最佳狀態中,聲線無論在唸或唱都較暗淡,唱至較高音域時,聲帶更易繃緊,與當年聽過的他,可謂全無難度地游走於高低起伏的旋律中,這次有很明顯的分別,但卻不像是水平問題。可以理解的是,作為出場率最高的一個角色,而且也追場演出了幾天,身體狀況已難定斷。不過,作為專業演員,陳健豪飾演的主人翁陳一水,演由貧變富、天性純良、忠肝義膽、對提拔過他的俞老闆的念舊恭敬、對愛情卻憂悠寡斷的性格,演技及唱功都極上乘,還加上部份頗不俗的舞蹈場面,他的演出都能展現出一個優秀男主角的份量。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