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號 活在「後新冠」時代 : 病毒教曉我的事    文章類別
【編者的話】
編者的話
文:陳國慧

三個月,又再三個月。我在構思這一期的專題時,是希望讓「後新冠」這件事成為彼此勉勵的目標,病毒在這一波教曉我的事,在(應已在沙士一波中認識到的)戴口罩和洗手外,是有更深刻和徹底的體會:人是永遠不會從錯誤中學習,特別是一些拒絕檢視自己軟弱的人;人類自以為傲然天下卻把世界破壞到連自己都「攬炒」,最後,所有與人類永續有關的福祉,全部都放在政治的賭桌上。活在「後新冠」時代──其實可能還未算「後」──我們需要更多的想像,集合彼此的能量走下去,即使網上是近數個月表演藝術的出路,也可以不同的方式介入。我邀請了八位香港活躍在不同演藝界別和崗位的工作者撰文,讓他們在這段非常時期的反思與經歷,成為往後想像文化和想像香港的進路。鬥命長就要多出街,本地場館開始陸續鬆綁,暫時仍然守著八個和1.5米這條距離之線,但有些事,每年夏天,心頭一緊,腳步就會落在要落的地方。
 
Artism Online有些專欄因為疫情多少有點影響,但我們「一攝無邊:香港劇場影像記錄數碼資料庫暨教育計劃」的發展卻未有停下腳步。今期「影像」專欄是陳德昌的攝影作品,感謝提供照片的城市當代舞蹈團。他的作品對動感的捕捉尤其敏銳,影像同時能突顯身體線條的美感。我們感謝他的家人對我們的信任,讓其部份作品能收錄在計劃內。IATC(HK) 劇評人獎2019的頒獎禮剛在五月底舉行,無法與業界朋友「真人」交流的情況下我們用了另外一種方式頒送獎項(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569167037370894),同時也讓部份評審焦點回顧2019年的劇場情況,這些片段輯錄在今期的「藝評沙龍」。
 
有藝評人說明年的焦點回顧是否會輕省一點呢,因為沒有「演出」要討論啊,然而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為「演出」重新定義。剛在六月初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總會主辦,在網上舉行的討論會「評論與新冠:重新定義在瘟疫蔓延時的表演藝術」(CRITICISM AND CORONA: Redefining the Performing Arts in Times of the Corona Pandemic)內,與會者提及如何尋找、學習和創建評論的新語彙,以回應當下的表演藝術,這將是藝評人最大的挑戰;而我同時認為,藝評人是否抱著開放的視野與心態去面對這樣的改變,也是重要課題,畢竟,所謂「正常」,也是新的了。
 
編輯小組
陳國慧、洪思行
 
文字編輯
洪思行、楊寶霖、郭嘉棋
 
版面編輯
廖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