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號 抗疫的生活與思考    文章類別
【專題】從抗爭到抗疫:我的生活與思考
災疫總是照妖鏡
文:李蘄寬

我家沒有缺口罩。
 
發現這事時,著實嚇了一跳。在電視下方的儲物櫃,有兩大盒醫療口罩以及半包N99。除了零散的候選人贈品口罩之外,其他都是上次SARS疫情留下來的活化石。
 
我對SARS的疫情沒有甚麼印象,那時我還太小。不過,防疫如果只停留在個人情感與記憶,註定要失敗。這次武漢肺炎才剛爆發,台灣政府與民間無不嚴正以對。儘管台灣目前的防疫措施屬於全球前段班,四處仍不乏抱怨與批評。一方面,這反映了台灣人普遍的自卑作祟;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成是台灣社會確實有從17年前的慘劇中吸取教訓。
 
 
在稍感安心的同時,還是有其他讓人擔心的事。
 
比方說充滿爭議、有違憲疑慮的「醫療人員出國規定」。我們真的能因為職業類別限制個人行動自由嗎?這種措施真的對確保醫療體系運作有顯著功效嗎?小心謹慎固然是好,但這也對台灣感到自豪的民主人權蒙上了陰影。雖然不比當年和平醫院封院那樣惡質的官僚殺人,卻也不可輕忽怠慢。
 
醫生在台灣擁有相當高的社會地位,醫學院更是許多考生的第一志願。相當諷刺的是,我們對醫療從業人員實務上的尊重,還有待加強。高壓高工時、門診暴力,這些都是長久以來未改善的問題。希望除了防疫措施的精進之外,醫療人員的勞動處境也能隨著這波疫情受到重視。
 
災疫總是照妖鏡。
 
除了跟病毒作戰之外,人與人之間的戰爭也沒有停歇。中國目前雖然災情慘重,對於周邊國家的輿論戰可一點也沒有少過。值得慶幸的是,經過去年一整年的選戰洗禮,台灣人民對於假消息的危機意識與辨別能力,著實提升不少。讓人痛心的是,站在人權的立場,那樣的資源明明可以用來保護更多中國人民,卻被拿去粉飾太平。人治政體向來宣稱的鐵腕與效率,此時破綻百出。
 
在這個節骨眼上,很多事情都是反的。在台灣大談人權的都是甚麼人?盡是些親中的貨色,成天努力掏空台灣的醫療資源,以為這樣就能拯救中國。這些公眾人物的言論往往與正確的防疫觀念相違背,而在被指正後也不道歉,只是連忙躲到媚俗之中,空喊人權。台灣就算真的發慈悲心,要去援助成天對我們文攻武嚇的敵對政權,至少也要在自身安全的前提之下。但台灣現在顯然自顧不暇,不跟重災區互相往來已是最真摯的禮物。
 
在感到憂慮的同時,還是有些溫暖的事情。
 
那天我忘了戴口罩出門,上捷運前十分緊張。原來缺口罩的人這麼緊張。不過真的進到車廂內,卻看到其他人也都戴著口罩,頓時有種被接住的感覺。在一切高談闊論之外,我們該做的,其實就是盡自己的能力保護彼此。人與人也好,國與國也好,有這樣的集體記憶,才更能面對未來每一次的災情。
 
相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台灣台北人,從事編劇、評論、節目企劃,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 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