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國慧
這一切是從今年農曆新年開始。是嗎?或其實更早前事情就在發生,只是消息沒有被知道,只是有些事情我們還沒有預料到,去年夏天一波的抗爭浪潮讓香港人重新認識這個地方,「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半生下來,就是為了在這刻見證城市的荼蘼與再生。只是今年初一波新冠肺炎,讓我們還未釐清的思緒又一頭栽進了搶購物資的焦慮裡。「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像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做不了主啊,城又再次傾倒,所有社交活動暫停,整個香港藝文界項目叫停,包括香港藝術節在內的過百場來自海外和本地的演出,接下來是藝文工作者和教學者的收入受到嚴重影響,焦慮本來就存在,現在更是暴露了藝文界過去一直存在的問題。
今期「藝評沙龍」討論的是藝術發展局推出的「藝文界支援計劃」,分別邀請不同藝文界別的朋友來分享意見和看法,更希望思考的是這次疫情反映了藝文界的甚麼情況。疫情來到當然要想像未來,我們今次的製作也首次用視像軟件進行網上錄影,講者安坐家中交流。這是有趣的嘗試,下期還要這樣嗎我不知道,但生活總是要過的。「從抗爭到抗疫:我的生活與思考」是今期專題,我邀請了中港台澳多位來自不同演藝界別(包括戲劇、戲曲、音樂、跨媒介等)的創作人來訴說他們這陣子的心情,特別感謝楊小亂的牽線聯絡,我們有來自武漢兩位創作人的分享。最近歐洲和美國的藝文朋友開始焦慮了,藝文場地陸續閉門,影響劇院票房和自由藝術工作者收入,政府開始推出支援……情況在地球另一面發生,也許,今期專題可以在下期延續,讓我邀請歐美的藝文朋友分享當地情況。
今期「影像」專欄倒是率先延續,提供照片的曾文通是我們「一攝無邊:香港劇場影像記錄數碼資料庫暨教育計劃」的其中一位參與的藝術家/攝影師。文通的舞台一向很有個人風格,他的攝影很能帶出空間的詩意。呼應這兩個月沒有演出的舞台,我邀請文通選三張照片展示這個「空的空間」,他不單給了我照片,還為每張照片書寫狀態:與空間有關,與時間有關,與當下有關,也當然與我們面對著的處境有關。我本來也多少有點如導演/編劇陳炳釗所說的「一陣氣血不暢的暈眩」,但這些影像,此時此刻,很療癒。
編輯小組
陳國慧、洪思行
文字編輯
洪思行、楊寶霖、郭嘉棋
版面編輯
廖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