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大會堂劇院上演了由「香港話劇團」演出,由劇作者 Andrew Bovell所編的澳洲名劇《叛侶》(Speaking in Tongues),由演員黃慧慈、陳煦莉、陳嬌、申偉強四人分別演繹劇中九個角色。這九名角色的關係千絲萬縷,有情人夫婦、有陌生人鄰人,疑幻似真的交織存在於對方的人生。
「香港話劇團」的版本成功展現出張力,第一幕是最為完整。一開幕,只見角色們在舞台追逐,似是尋找,或是躲藏。接著一停,可見兩對男女站在舞台前對話,神色帶點興奮和緊張,原來他們各自背叛自己丈夫/夫人出來偷情。他們處於情欲中,同時互相質詢,試探對方的愛情觀與伴侶的關係。
本劇英文原名《Speaking in tongues》其實是基督教用語,解作「方言」,意指人流暢地說出一連串難以理解的聲音。基督徒所說的方言被認為是「不是對人說,而是對神說的語言」。聖經中保羅說:「那說方言的,原不是對人說,乃是對神說,因為沒有人聽出來。然而,他在心靈裡卻是講說各樣的奧祕。」
話語的掌控
第一幕劇本設計對白非常精妙,剛開始是兩位男士的話語重疊,然後轉換成一位男士和另一對中的女士的說話重疊,不時出現雙方同步說出對白的場面,然而這些對白不管是對應任何一組男女也是合適。仔細一聽,雙方所表達的內容中透露出角色與另一半的關係是複雜的,也可以聽出他們雖然在對話,但不光是與同一個場景與角色共處一個空間的人,而是也回應到另一個空間另外一個場景的伴侶,再推一層他們的對話也正是對神(觀眾)的語言,觀劇的我們正正是接收到所有的話語,然而我們會錯讀,還是真正理解此劇的奧秘?
此外值得一提,劇中的Jane曾問Leon愛不愛他的妻子?他的回答是愛,但此刻他仍選擇偷情。出軌則是象徵背叛與傷害,這也是愛的一種?他的回應細想可知並非真實,他像是回應Jane的問題,但只是製造個藉口,用作說服自己,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從他們對話可見端倪,觀眾不光是在看這兩對男女,而是可見看似芸芸眾生平淡經歷背後,處理情感時盛載著巨大的不安焦慮。男女交錯的對白設計加強了荒謬及具戲劇性的張力。兩對男女一對跨越那條「偷情」的界限,為自己開脫,成功出軌,而另一對即發現心中有愧,黯然離去。
愛情的死亡
一開始,我認為這是一套普通的都市情感舞台劇。因為第一,除卻有趣的對話所做出的敘事手法外,劇情是單純表示了男女偷情的主題。然而場景一變,雙方回歸自己另一半後的告解、怪責、發洩,每個人都站在一條線後,等待邁出還是收回。選擇偷情、選擇背叛、選擇不信任,他們在抉擇、在掙扎。層層疊疊的對話中所展開的人際關係網,陌生人的故事,中間突然滲透出死亡陰謀和計算。某個程度上,對話的瑣碎令人厭煩,但正因如此,觀眾稍一不慎,則會錯過關鍵內容。兩方都各自說了一個「他者」的故事,這一看似不相關故事令兩方與伴侶的關係產生了變化。這些「他者」甚至成為真實角色出現在第三幕,整部劇走向撲朔迷離,前一幕的角色已不在場。隨著心理醫生Valerie之死,觀眾撥開密霧,抽絲剝繭,還原真相,十足一部懸疑的推理劇。
可惜的是第二幕演員角色的轉換不太明顯,四人換上另一套戲服後,觀眾需要適應回想,才能知道他們演繹的是對應第一幕的新角。加上後面的大展開企圖回收之前伏線,前因後果,「他者」故事改變主軸重心。處理得未夠好是在中段穿插了Nick 送Valerie歸家、Sarah與Leon分別講述曾經那段情的故事。在前幕,在兩對男女口中故事提及的這些角色活靈活現,但後面就開始崩壞。崩壞的原因是片斷式鬆散而難以扣回去之前,讓人知道他們所有人是有關係。但之後過大的關係網及蒙太奇式的情節,模糊了焦點,不易明白故事脈絡。
所幸的是最後的開放式結局維持了水準,John最終都是沒法找到Valerie,是有意的背叛,還是無心的失誤? Valerie最終的去向又怎樣?一切都是回歸並貫徹中心思想——背叛。劇的結尾留下的謎團還是請觀眾自己推敲吧!
夢的解剖
劇中穿插不同了不同場景,酒店、酒吧、家、海邊和跑步徑等為角色對話的實景;而夢中一些角色自我獨白則是虛景。虛實並存的設計反映角色的外在與內心。劇中最巧妙之處是主角四人都在發一個夢。在夢中的狀態下,他們放鬆放縱,直到兩名男士望到對方在草地滾動,在水中嬉戲。兩位女士則一人站於懸崖頂端,一人身陷崖下泥濘,各自看見對方。雙方對峙,感覺到被冒犯窺視。因為他們現實所作出的背叛成為了愧疚,成為了惡,使他們在夢中舉步難行。是真是假不重要,這夢是真實的感受,真實的念想,甚至乎是慾望的根源。因為這個夢整體要表達的非單純用言語表達,他們腦海中的夢與罪惡既是屬於自己,也是屬於共犯們。
情感的再現
然而「香港話劇團」將澳洲劇作家的作品引進香港,有值得借鑒的價值,始終香港中英文化融合,不會太突兀,但仍有些不和諧感。畢竟香港速食文化至上,不光是指食方面,對時間與情感概念同出一轍。細膩的對白,大量的情感瓜葛與撲朔迷離的故事精彩,但需要時間消化。編劇編排做到了由細微事件去引伸宏大的世界觀,不過也要配合演出者的功力及他們如何演繹處理劇本。四名演員的努力值得嘉許,對白走位都有助推進劇情,處理人物顯然有經過設計,豐滿立體,情感表達仍有進步空間。
《叛侶》一劇所表達的情感關係比較複雜,正如英文劇名講《Speaking in tongues》,方言使大家互相聽不懂對方的語言。我覺得在情侶關係上甚至乎在人與人之間不少事情都是浮於表面之上。「事旦」、「隨便」、「你話事」相信大家也聽不少,然而這些語句是否真正的在溝通。我覺得劇作家成功寫出他想呈現的效果,非常清晰之外,我覺得厲害之處,是觀察得十分細緻。觀察日常中人與人之間相處關係,編排出來的劇情會令觀眾會再更深一層去推理補完故事的真相,思考關係的背後其實究竟如何去維持。
劇中固然是因角色性格的不同與選擇,決定他們分開或者留下。微妙而千絲萬縷的關係同一時間影響著其他人,周遭的關係是一個世界,正被一個網連接住,這是複雜的,不可話語的。
然而細想一下,若是你,你會否願意一試背叛的滋味嗎?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