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渠城》既貼地又離地的政治諷刺劇
文︰何俊輝 | 上載日期︰2020年1月20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地下渠城 »
主辦︰另劇場
地點︰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賽馬會黑盒劇場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亞細編劇、周家輝與陳錦龍導演的另劇場作品《地下渠城》,又是一齣包含反修例、反暴政元素的政治諷刺劇,基於近幾個月這類劇的演出愈來愈多,便使筆者思索:怎樣才是好看的政治諷刺劇?得出的結論其實很簡單,就是無論屬寫實還是荒誕、富隱喻的政治諷刺劇,好看的定義都是觀眾會感到劇中的角色處境、心境,是易教人想起現實中某些社會、生活狀況及人物心態,並會被這些貼地的現實元素衝擊著看戲時/後的思緒,相反不好看的政治諷刺劇,是就算走寫實風格也予人跟現實的人與事有格格不入的離地感,或荒誕、隱喻得來不是太失控便是太曖昧,而離地感、失控和曖昧往往源於編劇將劇情、角色寫得粗疏。

 

《地》劇是齣好看與不好看參半的政治諷刺劇。好看之處是處境和人物關係的編排都使人輕易想起現實的困局。劇中的爸爸(陳錦龍飾)、媽媽(徐丹雯飾)與女兒(黃雯牽飾)之所以從地面走到地底的住所居住,是為逃離鼠疫和輻射之災,這兩種災難雖以誇張的手法去創作,但又感到誇張化的材料是現實香港痛心疾首的事,如鼠疫帶來的殺傷力就似2003年大陸隱瞞沙士疫情後為香港帶來的殺傷力(近來亦見疫症襲港),而香港縱沒輻射從核電廠洩漏,不過只要將輻射視為「人為的環境污染並會令人類與生物的健康遭危害」,就不難聯想起警方發射的催淚彈亦會帶來污染和危害健康(禍害規模較小而已)。

 

爸爸一角是前高官並充滿藍絲們(撐政府者)的特質,核電廠是爸爸負責興建卻在出意外後逃避善後責任,以及爸爸靠貪污得以於離職後獲政府分配地底住所,都似現今大陸和香港高官犯錯後死不認錯、總不解決問題並見各種貪腐現象的寫照。爸爸與媽媽一直隱瞞女兒有個親生哥哥(司徒智銘飾)兼在此哥哥出現時騙說是「表哥」,就跟劇中電台節目主持人替政府掩飾災情,同樣反映不能講真話的謊言社會有多可怕。女兒狂罵政府帶來災難,偏偏爸爸說政府不能罵,就更似藍絲家長與黃絲(反政府)子女對峙的現實家庭衝突,為《地》劇帶來不少引發觀眾共鳴、追看慾的戲劇張力。媽媽是醫生,劇首一對從地面逃到地底的男女得到媽媽呵護照料,易教人聯想到醫護人員在示威現場救助身心受創的人。

 

一家三口戲之後變成九人羣戲,就帶來更多因角色對人對事取向不同(好比現實的不同政治光譜)而掀起吸引人追看的紛爭場面。觀眾會先見到一對本是孤兒的男女(男的就是女兒的親生哥哥)逃到地底,其後便見另外四個孤兒也逃到地底之家,四個孤兒不斷怪責這對男女拋棄某六個孤兒手足導致他們難逃一死,那些怪責之言在演員演繹上是足以使觀眾感到心痛,並勾起現實也有勇武手足與和理非手足為反暴政運動的策略、失誤互相埋怨的情景(「和理非」不會像「勇武」般以暴易暴)。當六個孤兒手足合力抗議爸爸策劃興建核電廠兼為核災死不認錯時,把爸爸的乞人憎態度演活的陳錦龍便激發手足們作更激烈的抗爭,抗爭時有人會真正勇武地襲擊爸爸(當中又見襲擊的不同程度),有人只用口撐襲擊而不會出手動武,有人反對、阻止動武,每位演員的演繹都能彰顯各種勇武與和理非類型的個性並構成了緊湊、觸目的內訌戲,跟針對爸爸的抗爭戲混合起來後,便爆發出一段使觀眾愈看愈感到震撼的《地》劇高潮段落。本是黃絲的女兒在爸爸受襲擊後指責手足們用暴力兼搞小圈子選舉,而有手足則指女兒一直沒盡力反抗爸爸。這段看來黃絲、藍絲跟是非黑白糾纏不清的混亂戲,其實能刺激觀眾反思:無論有著怎樣的政治/做人取態或變化,都須不時從自己及别人的角度設想,想清楚有否做了違背良心和選擇初衷的事而不自知?

爸爸受襲不久便在劇情沒交代下,竟跟六個孤兒手足齊心滅鼠,劇情發展無疑突兀,但很快觀眾會目睹敵對雙方的和好、變得齊心原是爸爸的陰謀,陰謀帶來的悲劇易聯想到香港特首曾假裝跟港人(包括抗爭/異見者)對話,怎料對話完就繼續透過警方以暴力對付示威者,那份人性的虛偽教人看得咬牙切齒。於劇首徐丹雯演完那表達母愛、關懷孤兒戲後,於丈夫(爸爸)受襲擊時竟變得像撞了邪般拿刀想殺人,原來媽媽本是精神病患者,前後兩場戲的判若兩人演繹是帶點突兀,但突兀得來又教人想到反修例、反暴政運動令不少港人患上精神病或受嚴重情緒困擾,病況與困擾會摧毀日常、和諧的生活。

 

涉及九個角色的抗爭、內訌、殺戮高潮戲完結後,竟反高潮地安排一家三口角色於劇末輪流演繹沉悶、冗長(導致《地》劇長達三小時)的剖白。如媽媽說自己曾流產、丈夫漠視自己之言與爸爸和女兒的大量心底話,不但寫得欠細膩深刻,更予人感到這些生硬的剖白不應作為高潮戲份後的「事後補充」。這應化作情節於之前的劇情發展中自然地透露、演繹出來,才不會教人感到費解。就如黃雯牽雖把女兒對爸爸愛與恨的情緒演得夠激動,但為何恨之入骨不久後卻又因爸爸受傷而對他愛得情深似海?現實中不少家庭的成員為抗爭對錯而決裂,難以修補雙方的關係,故此「爸爸受傷即能修補關係」的編排若沒有更多往事戲(包括一家三口逃到地底前的相處關係)和心理變化歷程作支撐,只會令觀眾感到突兀。當女兒突然得知自己是孤兒,以及一家三口跟親生哥哥/兒子相認時,都感到編、導、演者對角色情感處理過分簡略,令孤兒的戲份予人為奇情效果而夾硬奇情之感。

 

劇首劇末見一家三口吃未煮熟的肉,就使觀眾感到很奇怪,為何爸爸一直收買政府高官兼得到政府提供食物,那些食物忽然會變成生肉?是貪污的錢不夠嗎?劇中欠缺具體的描述,而擺放生肉的桌上另見火光熊熊的蠟燭,這三人卻沒想到用火光把生肉燒熟,就顯得不合情理。編導安排每當女兒講出一些不滿政府的話時,都有音效警告女兒不准講,後來便發現這地底住所早就安裝了監視系統,問題是發現前不是每次講不滿政府話都有音效,有些不滿政府的話就算很激烈也沒音效,於是以音效表達沒言論自由有多可怕的意念,就在執行欠佳下,欠缺具震撼力的束縛感、高壓感。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影/劇評人,熱愛各種藝術,討厭偏見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