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Rap出共融可能
文︰夏如芸 | 上載日期︰2019年11月20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地點︰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音樂,或許是最能夠體驗共融的藝術形式。因為即使聽障人士未能聽到演出的聲音,但他仍可以透過觸覺去感受音樂的節拍。芬蘭聽障饒舌歌手Signmark更因為對音樂的熱愛,突破自身限制創作手語饒舌歌,讓不同人士都可以感受到饒舌歌的強勁節拍,更在世界取得更多人關注聽障人士在社會上遇到的問題。

 

Signmark一出世已是失聰人士,只有一隻耳仔可以聽到很嘈吵的低音。他就讀的聾啞學校沒有為聽障人士而設的音樂課程,所以他是從小自學音樂及饒舌歌,當中受盡歧視和阻撓,但Signmark仍努力堅持他對音樂的熱愛,後來更成為世界上第一位跟國際唱片公司簽約的聽障歌手。而他在饒舌歌的創作,正好為饒舌歌在對抗社會不公的歷史開展新一頁。

 

饒舌歌的起源

要理解Signmark在饒舌歌上帶來的突破,先要理解饒舌歌的起源及發展。根據Becky Blanchard在〈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Rap & Hip-Hop Culture〉[1] 一文的描述,饒舌歌源於非洲griots。他們以獨有的唱腔作口述歷史和知識傳遞,即使到非洲今日仍保持這個傳統。不少griots到了美國做奴隸仍以此表達他們的日常生活的不滿及夢想。但在美國掘起的饒舌歌,內容起初以黑人在美國受逼迫的主題為主,內容也大多涉及暴力,也不時用不同的比喻描繪他們如何受到主人的壓搾。而饒舌歌被商人包裝後,也漸漸成了主流音樂的一部份。雖然日漸失去了原有的黑人生活內容,卻令世界更多人理解美國黑人的獨有文化,也讓更多人認識黑人在美國社會中如何在政治、經濟與社交上受到不公平待遇。這也令饒舌歌在美國文化上被視為是黑人發聲渠道之一。

 

Signmark 為饒舌歌曲開啓共融新一頁

正因饒舌歌源於美國黑人社區,這個樂曲形式本來就富有為少數族裔發聲的色彩。而Signmark以手語創作饒舌歌,不但符合這種樂曲發展歷史,更為饒舌歌曲加添了共融元素,不只是美國黑人用來表達他們在社會如何對抗政治、社會和經濟的壓迫,而是可以為更多社會上不同的小眾人士爭取權益。Signmark在音樂創作上不但顧及健聽和聽障人士的需要,安排了人聲唱出他作為聽障人士的心聲,更重要的是他以形體、圖像及燈光去探索聲音所表達更多不同的可能性。Signmark的創作以重低音及節拍為先,所以場內的音響聲浪也比平日音樂會的大。為了感受聽障人士如何欣賞這場音樂會,有部份時間我也嘗試戴上耳塞去「感受」箇中音樂,卻因聲浪減一大半後發覺另一番光景——人聲變成次要角色後,你會完全感受到Signmark的手語動作才是整個音樂會的靈魂,並配上座椅上傳來因強勁的重低音而產生的震動,即使你不懂得手語,你也會感受到音樂中的強勁節拍;你亦會更容易留意到Signmark的手語動作如何表現音樂的起承轉合與聲浪的轉變。如果沒有戴上耳塞,大家仍可在Signmark的饒舌歌理解聽障人士在社會被漠視的情況,如《Silent Shout》描述視障人士在社會中如何吶喊也無人回應,就如無聲一樣。但沒有耳塞的幫助下,你便不能感受到聽障人士是如何去理解這首為他們而設的手語饒舌歌。

 

Singmark在手語饒舌歌上也不只是用重低音的震動去讓視障人士感受樂曲的節奏。他也嘗試用一些聲音藝術短片和燈光在視覺上做出一些強勁的節奏感。這在《Silent Shout》是比較成功,特別是在投影熒幕上看見了一個黑色大手隨着音樂的節拍震動時,即使沒有那個重低音,你也可以感受到那個節奏。而那個黑色巨手,更可表達視障人士在社會中受的壓迫有如一隻黑巨手擋在面前,即使不斷掙扎,也不能逃離魔掌。然而在《X-man》這首歌中,音樂藝術投影並不是發揮得很好。雖然投影中的「X」字也很巨大,但由於圖案上比較花俏複雜,所以這個投影沒有帶出太大的節奏感,跟平日音樂播放器中的聲頻藝術效果比較相近。至於燈光營造節拍方面,燈光隨着節奏轉換的確在視覺上展現了重低音的拍子感,但有時轉換太多是容易令人忘記留意歌詞。這一點是不論健聽或聽障人士都通用:燈光轉換太快會令健聽人士容易只留意整個音樂會的視覺畫面,而非樂曲內容;而聽障人士也會因燈光不斷轉換,更容易看不清Signmark的手語。

 

Signmark在這個音樂會除了分享自己為音樂和共融而奮鬥的故事外,也邀請了香港的展能舞者一同參與演出,來一個兩地聽障人士的藝術交流,非常有心思。他投放百般心思也是為了證明一個理念:「我們聽障並非有缺陷,只是說另一種較少人說的語言」。近年筆者去聽了不少音樂會,倒是第一次在音樂會中見到這麼多聽障人士踴躍用手語發問,更覺得Signmark的理念所言非虛。這場音樂會不但令健聽人士耳目一新,更對聽障人士的世界有更多的認識,也為聽障人士在生活中帶來更多的自信。



[1]

Blanchard, Becky. 1999.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Rap & Hip-Hop Culture. 26 July.

Accessed November 10, 2019. https://web.stanford.edu/class/e297c/poverty_prejudice/mediarace/socialsignificance.htm.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因喜歡戲劇,而鍾愛大提琴及音樂。也因喜歡文字,而遊走於藝術行政及藝評人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