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IATC TW)2019年度論壇,以「民粹主義與新自由主義下的評論動力」為題,在台灣南北開起十天十場的論壇討論。相較於2018年論壇以「年度」拉出時間軸,於本屆我所現場參與的八場論壇中,則強烈感受到潛在的「空間」命題。
此次論壇的「空間」涉及實質的空間場域與被建構的實踐空間。前者實際展現在今年刻意將範圍擴大至台南、高雄,並以之拉開序幕;又藉由「劇場與都市」論壇專題,切出「街頭」、「村落」、「自然」與「文化空間」等面向。與此同時也展現了被建構的空間:關於機構、藝術節、補助所撐出的「體制空間」。過程中,也可見此二種空間樣態的互相交融,當邊陲的空間欲發展自己的動能性時,便可能引入「體制」,如藉由藝術節或機構場館建構自己的獨特性;另一種方式,則是以較個人、非主流、獨立組織的方式去突破。
這之中有趣的也是「中心」的變化。在「九O年代的劇場與大眾媒體」場次,講者談論九十年代的台南因缺乏以台北為中心的主流媒體關注,有許多自發編印的刊物,甚至楊美英與「那個劇團」更手寫自印《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試圖記錄、梳理南台灣劇場狀況,發出自己的聲音。據此,所謂中心與邊陲似乎是台北、台南的對應,然而在「藝術節、機構與評論」場次中,則多以「西方」作為中心的參照,去思考台灣在評論上的可能性,台北反成為邊陲。這樣的落差轉換,亦回扣新自由主義與全球化下的影響,同時也展現創作者在每個位置上以「在地」回應全球的企圖。
如果以「城市」作為中心,當「城市是新自由主義與全球化的核心」[1],無論是以「城市空間作為可交換的資本」[2]或是進到文化治理的討論:「以文化作為調節資本的手段」[3],所謂的「邊陲」在這之間到底該如何突圍,在這之間撐出其他可能?就此,龔卓軍在「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野根莖」的策展概念似乎可以作為一個參照點──尋找到一種非線性的、非有主幹的,既非由上而下,亦非由下而上,由自然、文化與社群位於中間縫隙、自我生發的藝術地帶[4]。在「視線的回返:自然與村落的地方實踐」或是「自然的政治」兩場次則又特別回應到這樣的縫隙可能。像是吳宗澤藉尋找新農民在城鄉的縫隙間,在文化、社會或經濟上,可供鑲嵌入農村、補上的「楔子」的實作可能[5];或是那布當年回返自身文化,至今於傳統領域條例抗爭逾864天的過程[6],眾人如何藉由「原轉小教室」、「巴奈海嘯巡迴」、抗議駐紮於二二八公園持續軟性抗爭,在在投注了不同的視線,提供新的想像,並以此成為更具意識的抵抗力量。
當縫隙間的想像能真的擴展打開現有所知的實踐嘗試、撐出新的空間,才能讓創作,以至轉譯創作的評論更有抵抗現況的力量。如同巴西被壓迫者劇場實踐者波瓦所說,藝術工作的重點在於審美過程:「審美過程不是藝術作品,它的重要性和價值性,歸於其刺激和發展的洞察力和創造能力,在可能被萎縮的主題發展其能力,可能它是多麼的小,但每一個主題都隱含著現實。 」[7]因此,當回到「評論動力」上,評論人們如何能更讓自己置身其中:看見作品的在地脈絡、豐厚自身文學與美學性:更準確地抓到創作與書寫符號、能更有獨立意識地書寫:給予自己一個座標,也看見所寫作品和其他作品的對話。
回到年度論壇的主題「民粹主義與新自由主義下的評論動力」,在涵蓋了三個子題的命題下,十場論壇實難令討論窮盡,此外,多元紛陳的講題實也無法真正尋找共同關於「新自由主義」或是「民粹主義」的定義。但覺得難得的卻也是,此次十場的論壇藉由如此多元歧異的與談者,打開許多「同溫層」外的未知世界,如此也作為一個給予當代評論的提醒:如何讓評論書寫更正視「我們」始終是混雜的、碎裂的、接合的,並在這之中建構當代結盟與聚合的可能,有意識地批判當代情境、釐清並抵抗其中的不平等、權力位階、生產條件等,使得評論能更具有批判實踐性,作為當代的主動見證。[8]當創作者在縫隙撐出空間,我們(評論人)亦當為之注入新的想像。
圖片提供: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
作者簡介:德國羅斯托克音樂與戲劇學院,戲劇教育碩士。現為應用劇場工作者、評論人、有時也做德文翻譯。藉由表演、工作坊帶領、製作、書寫,並進尋找當代劇場的實踐可能。為第十八屆澳門城市藝穗節駐節藝評人、「IATC TW 2019年度論壇」觀察員。
[1] 朵琳.瑪西《全球城市》,轉引自簡.哈葳《劇場與城市》,耿一偉譯;書林,2018,頁52。
[2] 周伶芝於「報導與評論的文學性」場次提及,2019/7/3。
[3] 王志弘於「文化空間與文化治理」場次提及,2019/7/6。
[4] 參引自龔卓軍〈野根莖:弱機構.群組織.戰爭機器〉,《藝術觀點ACT》75期,2018/07,頁4-11。
[5] 參考吳宗澤〈2018.12.19冬至圓系列活動──台灣新農村的遠見〉,《青芽兒》,88期,2019/5-6,頁46-49。
[6] 那布、巴奈等人於2017/2/23於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紮營抗議〈「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後被驅離輾轉移駐至二二八公園,至那布與談之論壇場次「自然的政治」當日(2019/07/06)已864天。
[7] 原文出處:Augusto Boal: “The Aesthetics of the Oppressed”. Translated by Adrian Jackson. 2006. 中譯引自周舜裕論文《被壓迫者劇場作為社會運動之實踐探究》,頁40。
[8] 參考整引自吳孟軒〈在書寫中抵抗,在碎裂中結盟〉,《IATC TW 2019年度論壇手冊:民粹主義與新自由主義下的評論動力》,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出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