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號 如此時代的藝評策略    文章類別
【編者的話】
編者的話
文:陳國慧

上期撰寫編者的話,以「花開不斷」作結,這不斷在七八九月持續發生,有些表演和交流活動要取消,票房受不同程度的影響,關心香港的創作人心情七上八落,觀眾又何嘗不是?台上一點躁動、一個關鍵用字、一個動作成了符號,有藝術家集合力量以身體回應,如今期「影像」就以《我舞嘢講》為題,記錄了這個作品的九個一瞬間。舞台上甚至舞台以外有更多的即興表演在發生,「我們需要先記錄這些活動的出現,才能讓往後的研究有所憑藉」,因此本會剛推出為期七個月的「2019年盛夏之運動」表演藝術短評徵集計劃,凝聚藝評的力量書寫這個時代。有關徵集詳請可瀏覽本會網頁。

 

今期專題「如此時代的藝評策略」也和時代有關,不過要討論的是藝評發展、討論、記錄和交流的策略。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在七月初舉辦年度論壇,主旨為「新自由主義與民粹主義下的評論動力」,本會安排了資深劇評人鄧正健擔任其中兩節活動的講者,同時透過公開招募的方式,安排新進藝評人凌志豪擔任觀察員;他在回應文章內記錄了活動討論的重點,當中有關藝評的「獨立性」就令大家爭論不休,至於台灣方面亦有藝評人和策劃人撰寫的回應。七月中我亦曾與「廣州青年劇評團」交流,和負責劇評團運作的當地藝評人楊小亂和羅麗,論及在互聯網和自媒體時代的藝評發展,因此也特邀他們撰文,令專題的討論有更多不同面向。

 

今期的「藝評沙龍」回到推出初期針對作品的討論,這次作品是把劇場變為法庭的《被告哈姆雷特,請回答》,參與的演員、律師和文化評論人,在演後討論作品的形式和觀眾反應,在當下產生了特別的化學作用。最近有認識的劇場工作者離世,不免感傷。台灣「盜火劇團」團長,也是導演和藝評人謝東寧(大東)老師在九月初病逝。他在2014年應本會邀約,首次來港擔任多個交流活動的講者,並在「藝評筆陣」專欄推出不久便擔任主筆,撰寫了〈用身體反抗世界〉的觀察文章;我則是更早前與他在澳門的交流活動中認識,後來多次與他在台北聚頭,談評論、談創作、談劇團運作,人如一團火。最後與他在排練場內見面,同場還有日本導演平田織佐,那是《台北筆記》要往海外演出前的數個星期。九月中秋,傳來劇場翻譯和藝評人陳鈞潤老師離世的消息。他在我們策劃「香港戲劇資料庫暨口述歷史計劃(第一期)」(http://www.drama-archive.hk/)期間未能參與,但在病癒後不久即與我們聯絡,最後資料庫記錄了他笑談劇本翻譯的種種。同時他也曾在2015年參與「藝評沙龍」錄影,用斯文的方式講髒話。大東老師說,願離開時能成為一道光——你們都是讓劇場更亮的光,懷念大東老師和陳鈞潤老師。

 

 

「藝評筆陣」2014年3月:

〈用身體反抗世界〉

http://www.iatc.com.hk/doc/27978?a=doc&id=34932

 

「藝評沙龍」2015年6月:

「表述無罪,爆粗有理?:創作人和評論人看舞台上的髒話」

http://www.iatc.com.hk/doc/68928?cat_id=128

 

編輯小組
陳國慧、洪思行

文字編輯
洪思行

助理編輯
楊寶霖、梁頌欣

版面編輯
廖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