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和人的角力
文︰夏如芸 | 上載日期︰2019年1月21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節目︰光.舞.動 »
主辦︰新視野藝術節
演出單位︰邁克爾.赫爾斯 »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01/11/2018
城市︰香港 »
藝術節︰新視野藝術節 »
藝術類別︰戲劇 »

電燈在城市或不同的文學作品中,為城市人在黑暗孤寂中帶來一絲絲的安慰,並在一個個固定位置上默默地發光發熱。而新視野藝術節《光.舞.動》則嘗試將燈光「動」起來,再配以禪味音樂去襯托電燈的不同美態。觀眾因光的變動而作出反應,猶如光與影互相「追逐」一樣。本劇由著名英國燈光設計師Michael Hulls設計,並以這個演出向鎢絲燈致敬。這個以燈光主導的劇雖有現代劇場的自由,也去除了劇場空間的限制,但燈光設計師仍在此劇設下多種規範。雖然他希望觀眾從中以多角度感受光的特性,如美麗、刺激、恐懼和玩味等1,但其實這些光與影的追逐,也只可是預先安排好。而這套劇也可以看成在探討有智慧的當權者會營造有一個表面自由度高的氛圍,但背後其實以科技去控制群眾及空間的運用。所以,如果Michael Hulls這次向鎢絲燈致敬是一個表象,我們應該要從這些美麗的燈光觀察他如何控制燈光、空間及觀眾的政治角力。

 

此劇其中一個有趣之處是讓觀眾可以隨意在每一幕「演出」中隨意走動。縱然有些場景令人對燈光感到恐懼,如一大組舞台燈突然從天降到觀眾一米的上空。但觀眾仍可自由選擇近距離接觸燈泡還是遠離欣賞。這點自主權,令觀眾有種自由的感覺——自行決定如何感受這個劇場。可是,你有自主權去選取個人感受角度並不代表你有高度自由。觀眾其實仍受限於燈光設計師所預先設定的燈光及空間,就如其中一幕是有一大組燈光從天而降,觀眾最多會感到驚恐或者離開主要演出場區,但他們是不會影響整個演出。誇張一點說,這好像《1984》男主角Winston Smith一樣,你以為你仍有一點自主權去紀錄個人感受或者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實際上老大哥(Big Brother)在背後看着你的一舉一動,而你的各種行為也不會影響老大哥對你預先安排好的行動。所以這個「自主權」只是營造自由度高的幌子而已。若燈光設計師日後可以把這個劇目是真正讓觀眾和燈光互動,並影響其演出結果,那才是真正給予觀眾高度的自由。

 

用科技控制群眾活動,首先要對人的原始反應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在這點上,Michael Hulls多年在燈光設計的經驗,令他清楚燈光如何影響人的行為。人在黑暗中雖然未至於如燈蛾撲火那樣喜好燈火,但燈光在黑暗中的凝聚力,卻在我們先祖遠古時在黑暗中以火取暖及準備食物時形成。而電燈就好比遠古時代的火光一樣,可以在黑暗中把不同背景的人聚集起來。所以燈光設計師一開場把鎢絲燈一組組聚起來,並隨著如頌砵的音樂,若明若暗,時昏時黃。在湖水藍燈光灑落下,此刻的鎢絲尤如黑暗中火光在搖曳。而人們慢慢圍着這些「火光」拍照、觀賞、沉思和遊走等。雖未知能否見到某人在燈火欄柵處,但此情此景,其實也表現出Michael Hulls深知人們在黑暗中對燈光的反應。而為了再加強「火光」的效果,他在第一幕用上了鎢絲燈——鎢絲燈在通電後慢慢由暗轉光,其實也讓人的眼睛由完全的黑暗慢慢調節到適應黑暗的光源,絕不感到刺眼。相比之下,今天的日光燈就沒有這種貼心的溫柔。鎢絲燈這種貼心的特質,加強了這一幕的凝聚觀眾的能力之餘,也間接控制群眾在空間的分佈。觀眾也沒有意識到自已的行為正被燈光控制。而Michael Hulls 就是利用這些溫暖的燈光把群眾以五小組的形式平均地散佈在整個空間,這也要他對人和燈光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做到。在這美麗的景色中,誰又會想起自己的行動其實早已被安排呢?

 

電燈除了可以用一個美麗的意象控制群眾的走動外,還可以透過改變其形狀來控制空間的劃分。鎢絲燈向劇場上方退場後,隨之以來的是一個白光的投射,並慢慢向地面投射一個方形。這個方形隨着音樂猶如水中漣漪不斷擴散,令人猶如置身在一個水底,靜默又安祥;後來卻玩味十足,如變成方格或俄羅斯方塊等,音樂也變得帶點科幻感。Michael Hulls以燈製造了這個景觀(spectacle)後,本來一組組的觀眾,慢慢隨著燈光的變化下散開。在那個白色的方形停定後,就把觀眾變成兩大組——方形的外圍及內圍。整個場景其實沒有指示及架起圍欄要求觀眾這樣做,但燈光的流動卻慢慢在這個空間形成一個系統,把這個空間劃分外與內。這也應Guy Debord如何看待人和景觀在現代社會的關係:「景觀不只是一組組圖像,而是在控制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在場所見,願意在「界線」欣賞此場景的人並不多,反而在「界線」外內有較多的觀眾。光影在地上有幾何形狀便會在空間建立界線,這令本來貼心的電燈突然有一種無形之力,把人及空間劃分起來。或者是燈光令一些人有安全感,也令一些人想隱藏自己。但不論如何,此刻的景觀或許對很多觀眾來說也比較強烈,反而引起觀眾們各走「兩極」。但可惜,相信這也是燈光設計師預料下的反應。

 

科技對人的影響其實在於掌權者的動機及對人的習性有多深的理解。以《光.舞.動》為例,燈光設計師以美學出發,去向鎢絲燈致敬之餘,也暗暗地控制觀眾的行動。觀眾仍可以自己的視角去安全地欣賞燈的美態。無疑也表現出燈光設計師對燈如何影響人的行為有很深的理解,但其實也可考慮日後多放寬一點,讓觀眾參與這個作品,讓這個作品可有更多意料之外的火花。

 

 

1NoBody - LightSpace - Michael Hull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M4uB1Dmhuk

2“The spectacle is not a collection of images, but a social relation among people, mediated by images.”, The Society of Spectacle, Guy Debord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因喜歡戲劇,而鍾愛大提琴及音樂。也因喜歡文字,而遊走於藝術行政及藝評人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