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紀戲劇大師的名單中,Karl Valentin(1882-1948)的名字很少出現,那可能只是因為,他是一名與高雅藝術看似沾不上邊的「喜劇演員」。但在德國巴伐利亞地區,Valentin卻是一個戲劇傳奇。
慕尼黑有一條街以「Karl Valentin」的名字命名,市中心廣場屹立了他的雕像,他的故居和紀念館都是旅遊名勝。另外,當地居民早已把Valentin的金句融入當地的口語裡,例如:「陌生人只有在陌生人之間才是陌生人」、「樂觀主義者就是不那麼悲哀地看悲哀世界的人」等。
Valentin的戲劇風格,或可上溯至古希臘喜劇或意大利即興喜劇,但對其影響更深的,肯定是巴伐利亞的庶民生活。Valentin成長於生活水平落後的鄉鎮地區,低下階層既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創作靈感。他的表演事業開始於酒館,以演唱詼諧歌曲和演笑劇為生,這些都是當時流行的民間娛樂。憑著獨特的身體語言和喜劇天賦,Valentin很快便打進德國戲劇界的大舞台,並與二戰前的不同藝術流派產生化學作用。他吸收了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某些藝術精神,作為他創作喜劇的元素;同時他亦曾啟發過不少與他同代的戲劇家,例如布萊希特史詩劇場的戲謔形式,正是來自Valentin的庶民小品;貝克特則在Valentin身上看到一種荒誕過度的悲哀感。甚至有人認為《等待果陀》中的流浪漢,其實是以Valentin的瘦子外型為原型。
Valentin的作品短小精煉,語言純度極高,其黑色幽默表現於他對語言遊戲的靈活操作。他亦擅於將語言撕開,再提取其隱藏意義。他常以一些簡單的語言誤會起題,再別開生面地把這誤會如雪球般滾大,以呈現獨特的荒誕處境。有評論甚至稱他為「語言的無政府主義者」。
《卡爾的荒誕酒館》由葡萄牙劇場導演Ricardo Neves-Neves執導,剪輯了Valentin多個小品,並由十一名演員、一名歌手,以及一支十人樂隊擔綱演出。舞台設計簡約,演出色彩均來自演員誇張明快的表演節奏,以及Valentin綿裡藏針的精妙語言和歌曲,在喜感滿盈中流露出一陣幽微的荒誕氣氛。
(原載於「第三十屆澳門藝術節」網頁:http://www.icm.gov.mo/fam/30/cn/detail/articleDetail/Guide3)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