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邀稿,本來興高采烈。開始動筆,才發覺無從入手。手上沒有水晶球,難作預言。惟有從三件事說起,順道側寫今天香港音樂界點滴,以餮讀者。
1. 場地——荃灣大會堂的陰霾
2月27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起初大家只對預算案中157至160四條有關在文化藝術多花幾多千萬金元的空泛文字嗤之以鼻。然而,隨後報章陸續引述消息人士指出140條有關實踐「一地多用」的暫時構想,才是音樂界的震撼彈。
荃灣大會堂
各大報章在宣讀預算案後均引述政府消息人士指出,預算案中所謂「整合荃灣市中心數塊政府用地」,目前的可能方案是先清拆已廢置的荃灣裁判法院,興建內含文娛設施的綜合大樓以取代荃灣大會堂,再清拆荃灣大會堂另建其他社區設施。
消息傳出,音樂界奔走相告,各人皆大表憤怒。須知道香港音樂場地本就嚴重不足,當新的文娛設施是何等功能級數皆不清楚,要音樂界接受可能失去香港最「靚聲」的演奏廳,實在難以接受。看近三十年落成的康文署場地主場館均是「周身刀無張利」的多用途演藝廳,無不恐懼政府只會爛廳換靚廳,平白要香港失去一個難得靚聲的音樂場地。以今天政府的誠信,說不定所謂「以新換舊」只是虛言,最後是完全消失,讓東九文化中心與計劃在粉嶺興建或含多用途演藝廳的文化中心接棒就當任務完成?
荃灣大會堂演奏廳雖未至世界頂級,在香港卻早已傲視同儕。讓本地樂團樂手能以相宜租金租得優秀場地踏上舞台,本是對音樂界的一大支持。雖說位處西北,但目前交通及周邊配套更趨成熟,本來大有潛質將之發展成古典音樂中心。奈何落成多年,等來卻是一記喪鐘。
雖說是放風,但空穴來風未必無因。樂界還是得密切注視,看看我們的最佳場地會有何等下場。
2. 比賽——合唱指揮出頭天
香港音樂界愛好比賽,從邊罵邊玩香港學校音樂節可見一斑。執筆之時正值比賽期間,Facebook上的「香港學校音樂節Secrets」當然花生滿載!
離開學界層面,為準音樂家或是音樂家而設的國際賽事,也越來越多。蕭邦社自2005年起每三年舉行香港國際鋼琴大賽今年已是第五屆(原訂2014年的第四屆延期至2016年舉行)。去年非凡美樂與香港小交響樂團分別創辨了香港國際歌劇聲樂比賽及香港國際指揮大賽,今年則有世界青少年合唱藝術家協會創辦世界合唱指揮大賽,於七月世界青少年合唱節期間舉行。
長久以來,合唱指揮在香港都鮮被視為專業。觀乎各大合唱團,指揮多為聲樂出身;中小學老師甚至單憑其鋼琴背境就得被甲上陣。而早年出國留學專攻合唱指揮者,回流後大多獻身教會事工,也令供求皆缺。隨著更多年輕一代的音樂家願意投身合唱指揮專業,而不少中小學也開始願意聘用專職的合唱指揮。「合唱指揮」在香港的形象,漸漸提升,可望追上中國大陸、台灣與新加坡。世界合唱指揮大賽的舉行,也來得適時,雲集各地的年輕高手在香港舞台獻技,好讓大家見識何謂合唱指揮。
除了世界合唱指揮大賽,香港兒童合唱團為慶祝金禧,也舉辦了首屆香港合唱指揮大賽,與亞太合唱高峰會同期舉行,對象為本地合唱指揮。一國際一本土,兩個合唱指揮大賽同在暑假舉行,好不熱鬧。
合唱可能是香港最多人參與的音樂活動,還望一連兩個合唱指揮比賽在港舉行,標誌了合唱指揮的出頭天。
3. 慶典——反思康文署的搞手角色
2019年除了是香港兒童合唱團的五十周年,也是香港文化中心開幕三十周年。
也許是五年前的銀禧紀念已大肆慶祝,三十周年又來慶祝不免讓人心生「這麼快又慶祝?」的疑問。觀乎三月已經早早預告倫敦交響樂團訪港為誌慶節目,似乎文化中心「三十歲」又會有一連串演藝盛宴。站在觀眾立場,好節目是多多益善,也不會管是甚麼理由呢!
只是「西蒙歷圖爵士指揮倫敦交響樂團」為主打戲碼,不少樂迷也覺得這選擇有點懶惰吧?西蒙歷圖2017年帶領柏林愛樂樂團訪港、艾斯2014年曾與港樂合作、倫敦交響樂團也在2014年受香港藝術節邀請來港演出,都是五年內的事。找來李嘉齡與沈靖韜當獨奏確見心思——但又不得不問一句:這二十年來香港沒有出產其他鋼琴家嗎?
世界名團繁多,不少名家天團近年亞洲巡演中國巡演都過門不入(例如剛賀百年團慶的克里夫蘭樂團),樂迷北上深圳或是過大海到澳門賞樂漸成習慣。看到文化中心三十周年挑來LSO還要煞有介事大作預告,樂迷都不禁納悶。
坐擁各大主要演藝設施的康文署一直是香港主要演藝活動搞手(impresario),由政府主導是香港演藝市場最大特色。從康文署這個懶惰的慶典之選,也令人想到康文署身為外購節目買手到底以何準則購入節目?又或者有何使命?這實關係到整個香港的演藝市場發展路向。
更甚者,「政府主導」這把由殖民地年代遺留下來的雙面刃所帶來的其他問題,也是大家一直不敢面對卻越見其害,諸如場館使用率高但無法滿足民間藝團需要、能以相宜價錢欣賞國際級演出但本地藝團卻無法提高票價……此處也僅略舉一二。
照片為網上圖片
作者簡介:寫不出音樂,只好書寫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