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駕到》—— 將社區活現的童話故事
文︰張志聰 | 上載日期︰2019年3月7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節目︰老子駕到 »
演出單位︰演戲家族 »
地點︰荃灣大會堂文娛廳
日期︰25/01/2019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沒有身分而真實存在的人。意思是,我們會碰到一些人,大家認得彼此的樣貌,又未必知道對方的名稱,最多只是點點頭、稱呼一句「阿叔」、「阿姨」。時日漸過,每次與這些陌生而熟悉的人碰面時,這若即若離的關係反而滲透著一種窩心。

 

更何況是認識超過50年的街坊街里。

 

《老子駕到》由「演戲家族」製作,故事講述張伯(朱栢謙飾)和陳伯(鄭國偉飾)兩家人的故事。故事結構清晰,透過患有認知障礙症、不時走失的陳婆婆(劉曉樺飾)連繫兩家人。張伯是永暉士多的老闆,士多旁邊的車仔檔「坤記」是陳伯維修手錶的工作間。相識近半世紀,他們成為對方很重要的朋友。由開舖到拍拖、結婚,到他們的小孩長大,甚至到劇裡,要為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陳婆婆重辦婚禮、永暉士多面臨賣舖,張伯和陳伯都在對方的身邊,互相鼓勵。

 

任職教師的編劇/作曲廖富德及任老人議題雜誌編輯的編劇/作詞江麗盈具備對社會不同階層人士的觀察力,能萃取日常生活中的精華作為創作的素材。在《老子駕到》簡單的故事情節裡,各個角色的設計寫實而立體,劇情涵蓋老中青三代的困難和心情,令此劇成為有血有肉的作品。例如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陳婆婆滿頭白髮,懷著與外表相反的童心追趕她的夢想婚禮,又不時插科打諢說出具歷練的話;傑仔(黃樺年飾)整天戴著耳機和玩電話遊戲,不顧世事,卻比忙於工作的陳伯和爸爸文哥(盧卓安飾)更瞭解陳婆婆的生活;張伯的大女兒家姐(胡偉宝飾)任職地產經紀,多次勸告張伯賣舖,除了因為豐厚的收入,心底還希望年紀漸長的張伯能夠退休,不用再為士多裡繁瑣的事務操心。演後座談時,編劇和導演提到,演員亦參與劇本的創作和修改工作,有助演員在不少場景中的演出更具生活感和力量。

 

《老子駕到》的雛型源自 2016 年「音樂劇裡的卧虎與藏龍」計劃的學員作品《小城士多》,經過2年提煉和打磨,曲、詞創作均具水準,很多樂章都非常動人。配合生活化的劇情,創作團隊選擇了比較多慢板配樂,以鋼琴和木結他為主調,簡潔動人。歌詞跟隨著劇情發展,時而諧趣,時而華美,時而懷舊,也表現得恰如其分。視覺上,佈景和造型設計細膩,士多的還原度高,營造濃厚的懷舊氣息。雖然,《老子駕到》製作的成熟度高,作為首次發表的作品,部份情節和對白略嫌重複,有欠精煉。例如張家關於賣舖的討論稍為累贅,未有明顯推進,陳家各人對重辦婚禮態度的轉變處理稍為急促。但以首部作品而言,演出的情感和力量能夠傳遞到觀席心坎,演出期間,打開紙巾的聲音不絕於耳,已經是對《老子駕到》最直接的嘉許。

 

演出其中一段講述陳婆婆走失,劇情加插了一段互動,令觀眾參與成為劇情中社區的一部份。劉曉樺飾演的陳婆婆活潑可愛,她在趕路去婚禮途中,一路走上觀眾席即興,讓觀眾近距離感受陳婆婆對陳伯的愛意,安排很特別。許多首場的觀眾在演後座談中分享,他們愛上了陳婆婆的角色。觀眾親身體驗過《老子駕到》社區的情懷,感受到各個角色的困難、苦衷、遺憾、夢想、諒解等等,到最後成為了陳伯和陳婆婆的婚禮的「席上客」,見證兩家人的愛,相信愛上的不止是陳婆婆,而是對於台上七個角色,都有不同程度的愛。

 

永暉士多的招牌上,「暉」字已經剝落,「多」字只剩下「夕」。劇終的一幕,雖然陳婆婆的婚禮重辦了,她或許還是會忘記這夢寐以求的婚禮;經過半個世紀,永暉士多也要關門大吉。劇裡美好的生活,都要帶著遺憾落幕。至於《老子駕到》,希望不會只是短暫的夕陽,僅能餘留在觀眾的記憶裡,而是會再次暉照,讓觀眾重臨永暉士多,與一班街坊再聚,反覆細味他們的小故事。


(原載於2019年3月《三角志》)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浸會大學歐洲研究(德文系)學士,曾於德國修讀戲劇理論;現為本地劇團A2創作社核心成員,主要參與劇團行政、製作策劃工作,亦有涉獵劇場編導人工作。監製作品包括:《火鳳燎原》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