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不規則版) ,真的瘋狂嗎?
文︰朱映霖 | 上載日期︰2019年1月21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主辦︰新視野藝術節
演出單位︰綠葉劇團 »
地點︰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城市︰香港 »
藝術節︰新視野藝術節 »
藝術類別︰戲劇 »

港式與法式的合成品

 

「綠葉劇團」是香港藝術工作者黃俊達於2010年在法國巴黎創立的,演出風格是以西方的表演方式融合東方的傳統藝術去演繹。這次《狂人》(不規則版),也是保持劇團中西合璧的一貫作風,用中國一百年前由魯迅先生筆下所寫的白話文《狂人日記》改編,透過五位不同國籍的演員以肢體敍事及法語對白的西方演繹方式呈現在小劇場裏,這個人吃人的小說故事變成了當代戲劇藝術的創作。

 

起初以為是沒有對白的肢體劇,原來演員也會說話的,在香港用法語對白演戲,只有少部分懂法語的觀眾能夠完全明白,但配合投射在劇場內牆上的中英文字幕,所有人都會明白劇本的內容。只可惜有一兩句翻譯成相反的意思,明明演員在說「不!」,字幕卻顯示成「是的!」,令到那一場戲有點兒失色。不過,整體翻譯文字對演出內容沒有太大影響,而且有些對白因應了該場演出的日期和時間作出修改,如對白内容有問演員在那裡,他們會答「在葵青劇院!」,問日期和時間,就會回答該場觀眾當日的日期和時間,可見這些處理是有仔細考慮過的,令香港的觀眾在看此劇時更加能夠貼近「此時此刻」。

 

不至於太瘋狂,也是瘋狂

 

四個毛茸茸的東西在開場前一直伏在台板上感覺很可愛,演員們穿著設計新穎的戲服,開場表演接近二十至三十分鐘都是沒有對白的肢體演繹,開始時燈光昏暗、背景音樂沉悶、演員們動作緩慢,令觀眾席有半數的人接近睡眠狀態,這樣的開端,真是「狂人」。其實要表達很餓的狀態,背景音樂可以很強大,憤怒或悲哀的情感,也可以運用更豐富的燈光設計,節奏加快後演員表現吃人的動作效果應該會更震撼,能夠讓觀眾更容易投入整個劇的氣氛裏。該劇的時裝設計師特別為這次演出設計了前衛的戲服,可以嘗試更多去運用那幾件彩色的毛毛大衣,誇大肢體動作的演繹。劇中演員有多次用腳掌用力踏地的動作,亦有幾個場景刻意排列整齊地一起走動,赤腳演繹顯得有點浪費,若換上踢躂舞鞋演出,聲效應該更佳。

 

「點到即止」是這套《狂人》不規則版給觀眾的印象,沒有太瘋狂的效果,只有令觀眾變得思想瘋狂的玩味。黑盒劇場內的空間很適合這個戲,演員可以因應劇情需要近距離與觀眾互動,例如其中有一場演員拿著一塊餅乾吃,再拿起另一塊給願意吃這塊餅乾的觀眾。這樣的互動方式不止一次,例如演員在說唱時要求觀眾接下一句、在戲中飲血的場景亦拿出幾杯鮮紅色的飲品讓觀眾一起喝,觀眾成為了故事中的群眾演員,也能夠更投入戲中。恰當而且有禮的互動可以提升觀眾對劇團的好感度,相反則會容易令觀眾感到不滿。這套戲整個表演過程都沒有太過瘋狂,斯文的觀眾會很「受落」,想有更多玩意的觀眾則可以在自己的腦海裡想像瘋狂。

 

不規則的「大雜燴」

 

魯迅先生一百年前以《狂人日記》諷刺當時中國封建社會思想下的陋俗。2018年在新視野藝術節「微藝進行中」的演出節目內以法語改篇的《狂人》不規則版,未能夠很確實地看到此劇對當下的社會諷刺,只是將已有的中國故事換一種西方語言和表演方式去演繹。對於從未閱讀過《狂人日記》這篇小說的觀眾來說,入劇場觀看這個改編版,不容易吸收到故事中其實另有含意,單純以欣賞戲劇或當作消閒娛樂的心態入場,反而可以容易接受整個戲的新編排。

 

整個戲除了肢體動作和話劇演出必有的演繹部分之外,還有數分鐘時間是演員化身為模特兒,配上時裝展的音樂展現最前衛的衣著。利用演出的時間以這種方式讓觀眾看清楚所有服裝設計,是不錯的構思。因為戲劇名稱有寫明是不規則版,所以突然跳到另一範疇都不會有人質疑。歌曲方面,用說唱的方式演繹英語版的《瑪莉有隻小綿羊》(Mary Had A Little Lamb),成為整個演出的高潮位,選擇這首家傳戶曉的兒歌最初聽到的時候會令人感到錯愕,但當聯想到被吃的人就等同於歌詞裏的小綿羊,還要觀眾與演員互相跟著用英語說唱「沒有肉!」,表達反對吃人的聲音,只要觀眾自己思考再翻譯一下才會深入明白。在一小時的話劇演出內換了數個不同的表演範疇,與「不規則版」這個主題互相呼應,但完場的一段演出表達不夠清晰,而且突然變得很趕急,急停的感覺顯得有點奇怪。不過,這不是瘋了的改編版,而是《狂人》(不規則版)。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自幼喜愛舞台藝術與寫作,特別對於舞蹈作品擁有專業的知識,近年曾參與「世界文化藝術節2013:東歐芳華」演後開評-藝評寫作導領計劃、雙城開評:滬港藝評深度交流計劃(2018)、第十八屆澳門城市藝穗節(2019)等藝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