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年少持重的曾宇謙與柏鵬的溫文浪漫德國風
文︰傅瑰琦 | 上載日期︰2019年2月28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香港小交響樂團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日期︰2019年1月19日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這場音樂會洋溢著濃厚的德國作品風格,帶出了創新與傳統的對比。第一首樂曲是新也是舊,德國現代作曲家韋特文(Jörg Widmann)取材於貝多芬第七與第八交響曲的一些著名旋律並加以「嚴重刪改」,附以幽默的不協和或奇特色彩從新包裝,穿插於韋特文自己所寫的大量屬於微無、簡約的現代作曲手法的斷續樂句中,形成了一個全新的作品。他的音樂會序曲《朝氣蓬勃的》(Con Brio),引用了貝多芬的樂章中的情緒標題,在新派的音樂裡讓聽眾偶爾找出變異的貝多芬風味。

 

在這類旋律不能夠由個別聲部一氣呵成地完成的音樂裡,樂團成員的拍子與節奏感便顯得非常重要。柏鵬(Christoph Poppen)指揮樂團時倒也輕鬆,不同聲部的無意義短旋律與音響效果,轉瞬間就會被其他的聲部接替或吞噬,但完整的樂句卻得以接棒伸延。另一方面,在聽眾已聽得開始順耳的前衛音樂中,突然出現耳熟能詳的貝多芬旋律,在正路的簡短演奏後,也由「變質」的不協調離經叛道風格接上。這兩個主體不斷交替出現,確實對樂團作出挑戰。香港小交響樂團(下稱「小交」)在柏鵬的帶領下,演奏樂句的完整性與流動性很出色,而在要有貝多芬就有典雅或熾熱的貝多芬、又或立即掌握「走樣」的新素材或轉換現代風格上,反應與掌握色彩的變化也極靈敏,在樂曲突然出現的強奏或急句中,對於《朝氣蓬勃的》的整體意識均貫徹始終。基本上,不同聲部所演繹的氣氛與色彩都十分精彩,但作為主角的定音鼓,村本曉洋(Akihiro Muramoto)的演奏非常頻繁。不過,在整首作品的多變色彩裡,定音鼓部分在演繹上反而更易被忽略。樂團在這首樂曲中的演奏輕而易舉,作為序曲在演繹上已足以成功地先聲奪人,技巧水平高,整體的表現相當完美。

 

作為「最愛小提琴」系列的演奏曲目,樂壇新貴曾宇謙演奏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77》無疑是這場音樂會的焦點。要欣賞曾宇謙演奏這首作品,首先要從他的小提琴說起。他在調音時,發覺那把小提琴的中音弦線,聲音比較易困於琴內,提琴遠傳的共鳴並不強大。

 

曾宇謙演奏這首樂曲,在演繹上,整體的風格有別於典型的光亮精悍的風格,在音色的塑造、或句子的菱角分明上,都相對地顯得較為內斂含蓄。他對於強奏的和弦,奏出的琴聲極為飽滿暖和,在歌唱性的句子中表現秀麗甜美,並沒有刻意展現強烈的音樂個性。對於風格上相對較為硬朗的第一樂章,他傾向於內在的演繹,與傳統的範本有著較明顯的分別。他在陰柔段落的處理,奏來美不勝收,但因為他對於主題或其他帶著剛陽味的題材,在演繹上都有意無意地把豪邁的氣概淡化,所以剛柔對比便較含糊,起伏的層次因被減弱,而整體的個性顯得較為中性。

 

在第二樂章裡,曾宇謙的內斂貴氣演奏風格正好對準了樂曲的特質,而對於可強調抑揚頓挫的機會,他也是貫徹著不浮誇、不嘩眾的基本原則,以最深情的內涵來演繹,成熟程度與修養與他的實際年齡不符,也與當今的小提琴家的大路處理方法很不同,單憑聆聽,會令人猜估那是來自五、六十年代小提琴黃金時代的大師演繹風格。曾宇謙毫不「起眼」的深刻收斂演繹,如詩歌的吟唱,不能相信這琴音是來自一個時下二十出頭的年青人手上與心上。而他在第三樂章的表現,演繹上就跟樂曲一般的大路演繹方法相同,唯一不同是,他依然會把刺激的菱角起落稍稍磨平,令三個樂章的整體風格跟他自己的見解有一個較統一的全面形象。總括而言,曾宇謙演繹這首協奏曲的風格,似乎更接近作曲家的第一及第二小提琴奏鳴曲的味道。曾宇謙對於布拉姆斯的音樂語言,他較傾向於作曲家較藝術和抒情性的一面,而硬骨氣的三尖八角潑辣風格,在這首協奏曲與第三奏鳴曲理應較明顯,但他似乎刻意地迴避了。

 

柏鵬指揮樂團,對於曾宇謙不算強大的琴音,在聲部平衡方面卻刻意地作出相應的協調,特別在整個第一樂章裡,低音提琴的聲量被控制得很厲害,以樂團的整體平衡來說便反而變得不平衡。「小交」演繹這首作品,音樂的表現與技巧都非常出色,弦樂漂亮,木管組在第二樂章的演繹更是極感人,與曾宇謙的對答更是動人無比。柏鵬對於樂團適時收放處理極細微,在不同段落穿梭於獨奏之間的短暫「搶鏡位」,在音樂趣味的演繹十分出色,令樂曲旋律的流動性增強,補足了獨奏的低調作風而又不會喧賓奪主。

 

曾宇謙對於音色的控制,手法極高明,能把音量不大的琴聲,將最漂亮的色彩都充份表現,他拉奏琴聲的甜美高雅,揉音也極動聽,與出道初期的林昭亮非常相似。他與樂團加奏兩首克賴斯勒的小品《美麗的露絲瑪莉》及《愛的憂傷》,正好展露出他最突出的一面。他恍如沙龍式的隨意與輕鬆演繹,在《美》裡可謂達到極致,音色純美,毫不造作,音樂的玩味極濃。而在小提琴大師Ricci改編給小提琴獨奏的Francisco Tárrega古典結他作品《Recuerdos de la Alhambra》裡,這首輕型的高難度樂曲,講求弓法跨弦的平衡、靈巧、彈跳、及對和聲改變的掌握,曾宇謙對於優美的色彩變化,演繹極漂亮,唯在接近尾聲的時候,弓子稍微鬆脫,令弦聲帶點含糊而已。曾宇謙在美國留學時的兩位老師,都分別曾來港獻技,特別是Aaron Rosand,他在台上的氣場,更是令聽眾如癡如醉。黃金時代的小提琴家,往往帶有強烈的個人特質。曾宇謙不算是技巧巨匠,但音樂素養與內涵,確也是少見。唯獨是個人的氣質,還是有待培養。適可而止的「showmanship」,在演奏上必能如虎添翼,這對獨奏家更為重要。

 

柏鵬指揮樂團演奏舒曼的《C大調第二交響曲,作品61》,優美與音樂灑脫的表現,確實令人刮目相看。在排位上是比較有趣的,定音鼓被排到貼近台後,低音提琴組與之相距一大空間,中間也沒有被中提琴組阻隔。這種空間留白,大概能令定音鼓聲有足夠空間溜走吧。除了第一樂章開首的部份,必須根據樂曲的較呆板風格演繹外,其實在四個樂章裡,樂團在演繹當中的優美田園風格趣味上,都極之優秀。指揮處理樂團的色彩方面更是出色,第一小提琴組的統一性、與旋律演繹可謂一流,而且音色相當動聽。第二樂章中小提琴組的小跳弓極之整齊,當中發現第一提琴的前幾席都是真正的拉奏跳弓,音量也大,後幾席就只是一般的拉弦,但整體出來的效果卻相當好,感覺上都是全體整齊的小跳弓。

 

第三樂章的《慢板》,確實是對香港小交響樂團的重大考驗。「柏鵬大師」處理一波又一波不斷攀升的主旋律情感,層次的遞增非常豐富而緊湊。幾位木管首席的表現優美,小提琴組音色的動人程度令人難以置信,「小交」在柏鵬的帶領下,這個樂章的演繹絕不亞於任何世界級的樂團;情感的表達,更是真摯真誠。

 

除卻技巧的高水平外,樂團在這首交響曲的演繹確實有濃厚的歐洲音色與風格,很有好些英國樂團的高貴典雅的色彩特質,音樂演奏的趣味亦濃郁。而且,要特別說出哪個聲部表現最好也相當困難,因為整體的合作與融和度實在太高,這是樂團作為一個邁向高水平世界級樂團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指標。

 

對於樂團整晚的演出,表現令人非常滿意之餘,也能感覺到團員之間互相聆聽與互動的氣氛,這是有別於只顧及自己聲部的另一層面。柏鵬在帶領樂團演繹德國式的浪漫與雄偉味道上,帶上一點溫文與溫柔,使樂曲增添了更豐富的層次,也為「小交」推上了一個新的突破線。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