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們的歌劇院耶!」——臺中國家歌劇院2019新年音樂會觀後感
文︰查太元 | 上載日期︰2019年1月19日 | 文章類別︰四海聲評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日期︰1/1/2019
城市︰臺中 »
藝術類別︰音樂 »

近幾年,我常吐槽國立臺灣交響樂團(NTSO),雖然實力大幅進步,但始終不會按照市民生活步調安排節目,有點「無聊」。樂團舉辦演出,除了彰顯藝術文化資產的寶貴外,更應該與市民的脈動相契合,尤其受政府注資的公立樂團,更要想方設法使區域內的大眾有文化參與感,讓百姓獲得精神上的食糧。各地「新年音樂會」或許是個很典型的案例,雖然舉辦它的終極目的可能各有不同,但唯一不變的,是「新年音樂會」能透過音樂聲響,讓人們有機會在特殊時間節點留下一個印記,許下對未來的期待。

 

臺中國家歌劇院(NTT)早在2016年末,便曾推出《聖誕快樂——深情歌劇選粹》,邀請NTSO與外國歌手演唱著名歌劇選段曲目,作為聖誕佳節的應景節目。而在2018年起,NTT始以類似模式辦理新年音樂會,邀請張佳韻指揮NTSO演出Edvard Grieg、Antonio Vivaldi、Óscar Navarro的作品,若按「新年音樂會」的標準來說,曲目可能稍微「硬」了些。今(2019)年,NTT仍然邀請NTSO奏響歌劇院「新年音樂會」,並由廖嘉弘指揮,雖然也上了幾道寬油大菜,但整體曲目更為人所熟悉,且使用了別出新裁的表達方式呈現。

 

翻查資料,歌劇院2018年新年音樂會的辦理單位,是NTT與NTSO聯袂主辦,可到2019年只剩下NTT主辦,NTSO甚至不在協辦或合辦單位之列。賬面上,NTSO算是搭便車地應卯參與「新年音樂會」,且今年度的歌劇院「新年音樂會」曲目,NTSO甚至整套複製成「特別企劃:新年音樂會」節目(不算樂季節目),於1月5日假新竹縣文化局演藝廳演出,這就有點像是一名懶漢出最少的心思與成本,作最大的行銷與生意。有多少觀眾能分辨演出者與節目製作(主辦)者的差異呢?作為長期關注台中文藝發展、聆聽NTSO演出的觀眾而言,還是非常希望NTSO有朝一日能拿出自己的創意,策劃出適當的「新年音樂會」,或其它符合市民生活步調的演出。

 

節目開鑼曲目是鍾耀光的《節慶》,這取材自聶耳《金蛇狂舞》的作品,加上喧鬧的鑼鼓片段,或許很能喚醒觀眾們的聽覺記憶,以及對時令節慶的心理印象。不過我不大喜歡這部作品,《節慶》忠實地呈現鍾氏過於碎片化的創作風格,開頭弦樂營造的狐疑感受傳來一陣陣驚悚,很難讓我認同那是在傳達「節慶」意象。不少為追求氣氛暄染而反覆重複的段落,聽起來像是「Ctrl+C」與「Ctrl+V」的快捷鍵操作,而那為安插民族節慶標籤而設計的中式鑼鼓敲擊段落,讓我想起前幾年聆聽的鍾氏《飛揚的心》,出現相同的感覺——為安插而安插,有天外飛來一筆之感,好像是在湊樂曲時間。但公允的說,《節慶》中後部的強大氣勢,以及其中對著名歌曲的引用,實能為慶典類型節目作到很好的鎮場作用,只是今次演出,感覺打擊聲部有些含蓄,沒能把律動感再表現得狂野一點,有些可惜。(不過中式擊樂那段,韻味不錯,比起NTSO前幾年的演奏進步不少。)

 

接著,由NTSO今年度國際音樂人才培訓計劃對象、台中青年鋼琴家張凱閔獨奏,與樂隊演出蓋希文《藍色狂想曲》。至此曲目始,樂隊的狀態更好,一開頭單簧管的滑音獨奏,以及後續小號、長號的「騷」氣,非常「帶感」,弦樂的勁道也更足,如果部分段落之間的空隙可以再短一點、緊湊些,那真是完美無瑕。張凱閔的彈奏也很令人驚豔,年輕的他把這首爵士名曲點醒,賦予生氣,且收放有度,不會過於濫情,幾乎恰到好處。中場休息前,張凱閔返場彈奏李斯特改編的舒伯特《魔鬼》,炫了下技,不過主旋律似乎隱晦了些,未知是否因從輕巧快活、風流瀟灑,一下轉變成鬼影幢幢之故,狀態沒能調整好,不如《藍色狂想曲》帶給觀眾的絕佳體驗。

 

下半場重頭戲演出《行星組曲》,並且NTT禮聘廖若涵、陳彥任、楊理喬、葉庭皓等劇場、影像、燈光設計師,為樂曲設計相當有意思的劇場燈光、投影安排。《行星組曲》貌似不是「新年音樂會」的常見曲目,甚至節目單上寫道:「然而,若對照創作歷史,卻應是《行星組曲》預告了戰事。」莫非,「新年音樂會」上演出《行星組曲》,是要說2019年咱們會不好過嗎?

 

弦外之音暫且不想,音樂終究還是好音樂,尤其配上效果十足的燈光影像,便會令人拋棄不詳的迷信,轉而思考深邃的哲理。當首樂章〈火星——戰爭使者〉奏響時,除了天幕放映出的天文星體動畫外,側燈廂及觀眾席場燈的閃爍,很貼切地將樂曲情緒具象化,尤其以樂曲高潮時,兩廂照向觀眾席的數盞紅燈,最為醒目。當我以為首樂章便出盡機關時,後續幾個樂章還能出現不同的燈光玩法,包括:譜架上朝外的小燈炮、舞台深處射向觀眾席的亮光、天幕底部的染色燈陣,以及樂池前沿的LED燈,自反響板透露出的並照到側燈廂牆面的矩形白光……令人驚奇連連。樂隊的演奏也相當爭氣,這場《行星組曲》,或許是NTSO自2018至2019樂季以來,截至目前為止最好的演出表現。(可是這場演出不算樂季節目呢!)而在終章〈海王星——謎〉,前面那些花俏的東西也不用再現,而是作品原安排的幕後女聲合唱(由NTSO臺青合唱團負責演出)微弱透露,把音樂收束在宇宙未知深處,完美。若要在雞蛋裡挑點骨頭,就是此次演出的女聲合唱音準有一點不穩定,雖然不算非常嚴重,但仍可被清楚察覺,且幕後的聲音傳導效果未若幕前,人聲被壓得有些乾,聽起來較為吃力。

 

由此可見,NTT不只作為主辦者、策劃者,劇場方還積極參與到整體節目的演出,將整座劇場都成為表演素材,讓「新年音樂會」不僅僅是音樂作品的演奏詮釋。這點,從演出開始前,NTT藝術總監邱瑗特意錄製的劇場廣播(兼新年祝詞),與這兩週NTT大劇院前廳限時展出的「魔幻曲牆光影秀」,也可略窺一二。反觀,不主辦、未協辦、也沒合辦的NTSO賺了面子,贏了裡子,卻沒在散場前說一句「新年快樂」,就結束整場演出,都是其經常留下一點遺憾的不細膩表現。(回想2016年北京國家大劇院新年音樂會,便是指揮率領全體演員大喊「新年快樂」,再結束節目的,畢竟,這是「新年音樂會」啊!)

 

好在NTT也不算吃虧,品牌逐漸建立,讓市民與劇場有更多連結,對營運團隊而言,有百利且無一害。雖然在入場前,那「魔幻曲牆光影秀」可愛逗趣的圖像已吸引我不少目光,但散場後見到光影仍在,不免放慢腳步多看兩眼。步出劇場前,聽到身旁一位女士高舉手機拍照,試圖補捉在歌劇院接觸到的新奇,並下意識地讚歎喊了一聲:「哇!你看!這就是我們的歌劇院耶!」NTT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已毋須再有質疑。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九江學院文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