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演武場──評「2018承功-新秀舞台」
文︰陳韻妃 | 上載日期︰2018年12月27日 | 文章類別︰四海聲評

 

主辦︰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日期︰18/11/2018
城市︰臺北 »
藝術類別︰戲曲 »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舉辦的「承功-新秀舞台」,是一個戲曲青年演員匯演活動。由專家學者策劃召集,公部門提供資金和場地,與劇團培訓推薦菁英,今(2018)已至第三屆,顯示人才為戲曲發展根本,故集合各方資源打造表演平台,讓年輕人得以被注目。

 

所謂承功,指「師『承』傳統、從『功』出發」,在節目設計上,每場演出前有引言人串場,通常以傳戲藝師或相關人士擔任此職,負責介紹劇目特色和演出者背景,反映了師承功法的連結;再者,依照「不同劇種」來安排一日三場的折子戲,收劇種間同台觀摩之效。第一年有京劇、歌仔戲與客家戲,去、今年均加入豫劇、亂彈戲,演出更加多樣化,但場數仍以前述三劇種為主。

 

11/18(日)是歌仔戲、京劇並列場次,就「承功」過往演出資料,「唐美雲歌仔戲團-閃耀青年團」前兩屆的劇目有《西廂記.悔婚、送信》、《薛丁山與樊梨花.樊梨花招親》、《佘太君掛帥.星夜探谷》,武戲向來是展現戲曲演員功底,理所當然的試金石,而歌仔戲重要的劇種特質--情感,尤其在生旦文戲上,劇團也沒有偏廢。

 

該團這次選擇《吳漢殺妻.斬經堂》,由唐美雲傳授。〈斬經堂〉依據主角不同扮相,可區分劇種特性:當吳漢作紅生或鬚生、紮靠,王蘭英梳大頭,是京劇演法,目前有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教學選用,民間薪傳歌仔戲劇團參加傳藝中心所辦的「2018看家戲再現」,搬演同名劇作時也如是演。閃耀青年團所演的吳漢卻俊扮、王蘭英和吳母作古裝頭,是按早年唐美雲演電視和外台的版本,在激烈身段外,有不少表達情緒的綿密唱段,朝歌仔戲特質靠攏;此外,因應匯演在一場次短時間內必須充滿張力,又將原版曲調改成以歌仔戲四大調為主,益發考驗年輕演員唱腔。

 

吳漢原訂由杜健瑋[1]飾演,後因韌帶受傷演前換將,由戲曲學院改制前專科時期--歌仔戲科第一屆畢業的黃宇臻(主修小生)接棒。宇臻登場【漢調】間奏啊聲沒有力道,同曲後半段未唱在節奏上,殺不殺妻情緒處理過於迅速,母妻雙亡一逕吶喊演法稍欠變化,若其中妻死維持原版--搶背甩髮表示激動狀態--較好。曾玫萍(小旦)、吳旻真(老旦)分飾王蘭英和吳母,兩人曾參與前兩年的承功活動。前者唱腔穩定,從吳漢劍下一度存生、以為必死轉活的表情細膩,最後死前幾句話「請夫郎動手」、「夫郎永別了」,聲音層次有別;後者之於老旦蒼老沉實聲情還須打磨。

 

繼之歌仔戲的是「興傳奇青年劇場」[2]〈昭君出塞〉,吳興國、朱勝麗為授戲老師,這是尚派名劇,也像顧正秋路數,從備馬情節演起。自【楚江吟】一曲開始,演員有非常多的自轉、繞著主角公轉和齊跑圓場身段,象徵出塞路途的艱辛,也是王昭君身心困境的表意,雖然場上三角各有表演特色,但大量的同心圓身段設計顯示了三位一體概念,在此黃若琳、陳元鴻、李軒綸默契一致,文戲舞唱氣氛濃郁,而非炫「武」,錯亂了戲的風格。主要演員黃若琳,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學系畢業,習青衣,兼花旦,嗓音清亮,戲中逢下指令台詞又不失剛健,在頻繁旋轉身段和整場崑曲中,音高維持不墜,氣息也穩實;陳元鴻聲清銳、拔高不分叉,第三問馬夫是否降得烈馬跳坐椅子與後者起跪兩者稍欠合拍;李軒綸唸白快時容易吞字不明,且因應此馬夫特性,聲再粗冽些好,毯子功輕巧穩當,最後原地連續翻滾起身後一時喘息未定,於是知曉形容〈昭君出塞〉表演之難果然不虛,實可作練功戲,軒綸越練會漸入佳境。

 

最後登場是「國光劇團」[3]〈挑滑車〉,今年初入團、首次參加「承功」的李家德主演,看這戲似楊派、接近俞大陸路數再整編,演討令以外的觀陣、大戰、挑車。一亮相的起霸,展現直挺抬腿亮靴底、鷂子翻身……等武技,其中夾雜嘆氣容色,充滿「英雄無用武之地」戲情描繪;【石榴花】唱得鏗鏘有勁,音準隨曲牌維持該有高低,不似其他人高音低唱以致不甚動聽,加上身段起落疾徐,舉腿朝天伏地實實做到標準,旋轉回身爽利,招式規規矩矩一個不減,整體十分美觀,同時傳達武將尋求自我表現心聲,其實到觀陣已畫定人物大致輪廓,後面情節都是此前所定下--身手、性格--的延續表現。大槍挑金兀朮耳環,單挑黑風利與連敗一群金兵,表情隨戰事逐漸蓄發勝姿、驕傲、氣勢全開,單腳平舉回勾的靜態穩健,快打迅捷、下場花之精彩動感,角色內在一次次深刻入裡,末了挑滑車前,控不住馬、連連摔叉、力竭發抖的作表,在在反映自信過甚驕兵將亡,最後長跪硬僵屍利索倒地,乾淨收場。

 

家德起先就讀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高中部,受趙振華先生影響對京劇產生興趣,大學轉京劇學系,專攻武生。〈挑滑車〉是其學的第一齣戲,近年來因參與各個比賽每年至少演一次[4],亦憑此戲入圍第28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之前他想請朱陸豪先生傳授《陸文龍》,提交過往演出劇目供後者考慮時,其一便是〈挑滑車〉,得見此戲於他的意義與自信,表演確實出色。

 

綜觀本屆,新秀年齡介於17-37歲之間,大多出自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各學系,各場次安排不同劇種同現台上,參加人數較往年增加。按照這樣操作,未來或可納入南管戲、崑劇,於是劇種、參演者數會再增,規模更形擴大,而臺灣的戲曲種類、習藝者有一定範圍,如果始終在數量層面(多少個劇種、幾人參演)去設想,難免會遇到瓶頸,試提幾點意見:

 

本活動既以演員為主體,目前以劇種來設計節目場次,是否採「戲曲行當」會更符要旨?

 

主辦者謂不同劇種並列演出、互相觀摩,恐怕仍舊是各自演完即罷,交集不大;其次,觀察新秀演員介紹文字,常寫行當、師承、演出劇碼,頂多註明參加過哪些比賽,幾乎無述及「承功-新秀舞台」經歷(即便之前參演者),令人好奇他們如何看待這樣活動?是否只是一場演出?若改成行當之比賽制,或依新秀參演次數分為觀摩和競技組,是否可行?如此要說技藝的切磋,進一步作為新秀鍍金的資歷,才有可能。

 

主辦單位專為青年演員打造舞台,演完之後,除了期待下一屆再會外,這個舞台能不能變成新人取得進修學藝或至劇團實習、接演的輸出橋樑?

 

「承功-新秀舞台」迄今累積三屆經驗,怎樣提升品質、調整辦理方式,恰是進入下一階段可思考的方向。

 

 

 

 



[1] 杜健瑋為復興劇校(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前身)初設歌仔戲科時第二屆學生,主修老生,武功身手不弱,後來就讀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歌仔戲從業演員不乏女性,男性屬於鳳毛麟角,當初劇校時期該科第二屆中學階段畢業生中男生不過兩人爾爾,一路走來始終耕耘歌仔戲不輟者,他是少數,實在難得。健瑋因傷無法演出的消息,由其在〈斬經堂〉演前擔任引言人親口說明,現場頗感錯愕,雖說這樣的處理方式可當面對觀眾表示歉意,也是抒發自身懊惱的出口,但主辦單位不該將解釋之責全交付演員,必須同時於官網、臉書或劇場大廳公告,然付之闕如,顯然疏忽。這是一個以演員為主體的活動,觀者要看的是角兒,換人演關係重大與預期不符,儘管「主辦單位保有節目異動的權利」,亦有「告知節目變動的義務」。

[2] 興傳奇青年劇場,為「當代傳奇劇場」於2016年成立培訓京劇年輕演員的團體,興傳奇參加「承功-新秀舞台」劇目有:2016年〈觀陣〉、〈失子驚瘋〉、2017年〈魂斷巴丘〉,本屆是〈花蝴蝶〉和〈昭君出塞〉,團員朱柏澄和黃若琳是熟面孔,若琳參演皆選尚派名劇,極容易凸顯演員功底。

[3] 國光劇團前兩屆演出劇目分別是《楊門女將.探谷》、《女殺四門》,花衫、武旦戲。

[4] 李家德以〈挑滑車〉2016年參加孟小冬女士國劇獎學基金會京獎大賽一般組獲第一名,2017年參與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研華文教基金會共同合作第二屆華菁計畫初、複、決賽獲菁英首獎,同年入圍第28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