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沒有看過歌劇,你會否認為歌劇門票價格不菲,甚或需要飛往歐洲才能有機會觀賞呢?又或者你會否覺得很多歌劇作品都只是簡單的故事並配上樂曲?又有否擔心歌劇的語言是自己聽不懂的意大利語呢?平日較常觀賞戲劇的筆者,現與大家分享第一次觀賞歌劇的經驗,從戲劇走進歌劇的世界,欣賞簡約而不簡單的故事,感受樂曲所抒發的情感。
歌劇《波西米亞人》(La Bohème)是意大利歌劇大師賈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作品,改篇自法國小說家亨利.穆傑(Henri Murger)的小說《波西米亞人的生活情景》(Scènes de la Vie de Bohème)。故事講述四位年輕藝術家住在巴黎拉丁區的公寓的閣樓上,他們的生活雖然較為貧苦和拮据,但心靈卻是滿足的。四幕歌劇主要以愛情故事為軸心,看似簡單,但卻呈現了十九世紀法國藝術家們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劇中亦有對於友情的描寫,例如:同樣住在公寓閣樓的音樂家蕭納爾(Schaunard,男中音)把賺到的錢用作購買食物和酒水與友人分享,並一同到咖啡廳吃晚餐慶祝聖誕,他們及時行樂、不拘小節、活在當下,呈現出藝術家們於生活上的浪漫不羈。
說回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年輕的詩人魯道夫(Rodolfo,男高音)與鄰居女裁縫咪咪(Mimì,女高音)一見鍾情,他們談情說愛,怎料魯道夫後來卻因害怕自己沒有能力照顧體弱多病的咪咪,而故意對她冷淡,望她能找個條件更好的人照顧她。魯道夫面對自己的生活是如此豁達、隨性,不介意燒掉自己的戲劇手稿作暖爐燃燒的燃料,然而於愛情中卻是自卑和畏首畏尾。普契尼把另一對戀人與男女主角作對比,增加戲劇性。於第二幕,當男女主角溫馨甜蜜談戀愛之時,畫家馬卻羅(Marcello,男中音)與舊情人穆塞塔(Musetta,女高音)在吵鬧鬥氣中復合;於第三幕,魯道夫退縮逃避咪咪時,馬卻羅則因嫉妒穆塞塔與其他男性曖昧而鬧翻。兩對戀人的命運相同,但他們所呈現出來的行為和態度卻相反,有人於愛情世界裡是怯懦退縮的,亦有人是直接剛烈的。
此劇的故事並不簡單,角色性格有鮮明的對比,而經過簡化的情節,讓觀眾更能於樂曲旋律中感受角色們的感受,歌者一邊把他們的情感唱出來,而觀眾就一邊接收他們的情感。歌劇以歌詞作為台詞,每一首樂章都是表達戲劇故事和人物性格,透過歌曲的旋律表達著不同角色的心境和心情,抒發感受。男女主角於第一幕由相識到相戀的過程,透過樂章帶領觀眾們進入他們的世界,戲劇中的獨白,於歌劇中稱為獨唱曲,亦即詠嘆調,於詠嘆調可慢慢了解他們的背景、經歷和感情,感受他們的感受,即使沒有音樂知識,也能隨著音樂的旋律走進他們的世界。
最後,筆者非常欣賞飾演女裁縫咪咪的澳洲女高音Nicole Car,她不單在表情與形體動作上能細緻呈現出外表楚楚可憐、身體孱弱的咪咪,亦能演出她內心的孤單、柔弱、沒有自信和憂鬱,甚至跟其他曾飾演咪咪的歌者(在網絡上的劇照)相比,Nicole Car更能散發著那種青春又青澀的狀態。
筆者是次觀賞的《波西米亞人》是於英皇戲院播映的英國皇家歌劇院高清影像系列,雖然此歌劇以意大利語演出,但配上英文字幕,消除了語言的障礙。而且票價相宜,頓時間,打破了「歌劇門票是昂貴的」這個想法。歌劇並非上流人士的娛樂,能在香港觀賞世界級作品,非常難得,實在是一種福氣。英國皇家歌劇院高清影像系列尚有其他歌劇和芭蕾作品,同樣於英皇戲院上映,期望可以有更多宣傳,令更多香港觀眾能欣賞到這些精彩的作品,希望歌劇能於香港普及和得以推廣。
(原載於2018年8月27日《*CUP》)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