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青春,那種帶點青澀的甜味一瞬即逝,往往只餘下模糊的回憶。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上演的《青春的角落》,正是以時下大學生上莊的故事為背景,將新一代的想法描繪出來。
老生常談的故事題材,太蝦人寫。《青》劇將校園實境重現舞台,要不落入俗套,難度系數很高。
《青》劇故事,充實不少當今時代的痕跡,例如劇初的電台廣播,報道佔中下的交通消息;以往的大學生作為知識分子,言談舉止較為含蓄,但劇中的大學生,卻動輒以粗口問候;昔日科技並不普及,但他們卻長期手提電腦做功課、以電話WhatsApp溝通。
編劇林坤耀筆下的故事結構,雖則簡單但四平八穩,主線是六名大學生在學校創立新媒體組織,發起人周海藍性格穩重的高材生,一直帶領着團隊打併。性格鹵莽衝動的孫學謙,成為了推進整套劇的導火線,不斷引發衝突,除了針對有犯毒案底的校工,後來更由於執意刊登言論過火的文章攻擊學生會,搞「大頭佛」,最終無奈被迫遷,葬送大家多年的心血。
面對畢業在即,如何看待組織的命運,彷若一個人生交叉點,有人從理想出現,希望將來可搬出校園另創新天,亦有人從實際出現,認為畢業後根本無得搞。在關鍵時刻,極力阻止惹火文章出街的周海藍,卻見到惹火文章受歡迎,質疑自己的領導能力,更一心求去,但離開的動力未夠強。
但意想不到的是,性格活潑可愛的況睛,才是偷偷將出事文章付印的元兇,是故事唯一的反高潮所在。原來,孫學謙為了義氣,所以才食死貓。另外,一向被人看不起的校工,叫學生嘗試把花生投入垃圾桶,以人生失敗的經驗,曲線教他們不要怕失敗,最重要是嘗試過,這一幕點出了年輕人的本錢,就是毫無包袱,人生有無限的可能。
然而,約兩個小時的演出,眾人開會爭議會務等內容,略嫌仔細,令故事有點冗長;劇中亦有數條感情線,大部份角色的暗戀都很著述,亦都選擇在最後關頭表白。其實,點到即止,或許可以避免老土,但想深一層,年輕人的感情處理,或許都是比較簡單直接,因此也是常理之中。
《青》劇中,不少地方都可以看到導演陳淑儀的細膩處理,大大提升了此劇的可觀性,至少有三方面:
一、在開場之初,由各人用書本、傢俬等物件,築成了一個正方形的辦公室,喻意這個小天地,是由大家親手建立的,而去到結尾時,再由各人親手拆掉,象徵一切已經結束,緊扣主題。
二、每名角色沒有戲份時,坐在舞台的兩側,並非離開觀眾視野。每當在劇中被提到自己名字,或相關的事情,這些演員會所反應。這樣一反慣常的處理手法,彷彿把劇台空間伸延出的框架之外,增加了趣味性及角色間的互動。
三、每一場開始時,都由演員讀出具體發生的時間和日期,反映一切發生的事情,都只是各位主人翁的回顧,拆射出一種抽離感。這種處理,稍為可以彌補本文過於刻意交代時序的手法。
劇末,莊員之一的何君麗的獨白中,唸出了一封對青忽歲月的告別信,當中援引作家張愛玲的名句為獨白︰「對於三十歲以後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於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可是,這番說話,是作為對人生歷程的一種回顧,但如果由廿歲出頭的小女生的口中硬生生講出,超出了年齡該有的閱歷,難以令人入信,徒添一筆瑕疵。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