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人味,做貓要有貓味。如果貓多了一份人味,都還可以,但多了一份「假男人」味,就「唔多妥」。因為,做隻貓都要有要求。對貓來說,做男人對自己沒有要求,就很容易被人懷疑他是否一個真正的男人。潘惠森借一隻貓的口,對武松說,也是對觀眾說,想大家思考。由劇情開始到終結,陪伴武松反思人生的,是一隻跟隨天性捕鼠的貓。貓的名句,「唔捉老鼠的貓和老鼠有咩分別?」,反映了劇作者質問人要怎樣生活,才能活出自己真實的人味。然而,當這份被定義下來的人味或固定答案,一旦要套在別人身上,別人又會否感到自由愉快呢?人生路的答案總要自己找,分別是在摸索的過程中,社會給你和給我的拉扯,力度有多大的不同。《武松日記》的中心思想並不朦朧,但如何能更有效運用劇場元素去配合劇情發揮感染力,提升觀眾的思考,還是有一些值得探討的地方。
《武松日記》的編導潘惠森,今次給舞台劇觀眾演繹的是一個平凡男人的現實人性。平凡意味著人太多數時候是平庸,有時窩囊,亦有時會得到別人傳來的「讚」。劇中的武松,就是一個找份茶樓的侍應或清潔工也失敗的人。他懂文學,也懂武功,能用牙籤打蚊,並且例不虛發,值得被人「讚」,但可惜實情上他卻不是堂堂正正的打虎英雄。
潘氏《水滸》系列作品的創作意念,其實一直以來,都是不斷來來回回解構傳統原著的眾多英雄人物形象。從《武松打蚊》、《李逵的藍與黑》、《宋江採花》到《武松日記》,都如是。當每個英雄好漢都有一個行走江湖的外號,這綽號究竟是欺世盜名,還是另有原委,其實是每一個天生八卦的人都想知道的事,觀眾如是,劇中以敘述者角色出現的三位青樓女子也可能如是。閱讀武松留下的日記,便可窺視這猛男內心上了鎖的空間。日記是開鎖的鑰匙,竊聽「那個男人」面對權力衝突(金錢名利)與男男情誼(內在的俠義、為兄弟打生打死)或男女關係(男人給女人的安全感及女人給男人情慾滿足)的自我剖白,是女子們想自由進出自己心中「那個男人心」的夢想。這個女子夢運用在舞台上以講故事的形式把戲串起來,而非單從武松獨自唸日記的角度來敘述事情的發生,不只豐富了事情可以如何被觀看的位置,也能較輕鬆地以說話交代來轉換場景,並肯定了劇場觀眾的在場性,表明創作人是知道他正在挑戰觀眾思考,也同時在娛樂觀眾。同時間,劇中出現的女性 (包括潘金蓮)都只有這負責反映男人性慾望的角色設定時,女人在劇中的作用便是誘,誘出男人活在自我中心的狀態。自我摸索人生路的文字記錄,也許只是一份「自摸」日記。這安排值得欣賞,也帶出女性作為「人」在劇場缺席的思考。
針對一個以男性為主說故事的水滸世界,《武松日記》劇情的初段,就是要先拆掉那個「水滸武松」威猛陽剛的形象,而煞有介事地向劇場觀眾透露武松在醉酒中力敵吊睛白額虎,只是不真實也沒有被當事人澄清的傳聞。而在原著武松因為殺了潘金蓮的事,躲避官差追捕,只好打扮成「行者」(和尚)逃上梁山,因而取了行者的外號。來到潘氏的文本,武松的「行」者身份,則是象徵意義變而非外號了。潘劇武松(李鎮洲 飾),選擇說的是一個見步行步,在無奈和掙扎中不斷前行的普通人。武松成了一個去英雄化的人物,他在陷入迷茫的混局中,在方形舞台上沿着台邊四周遊走,縱然前面無路也要前行,行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意像在多個場景中重覆出現,呼應著劇本主人公兜兜轉轉最後又回到當初原點的無奈。李鎮洲的形體律動,讓行路的戲很有味道,調解了過度唸文藝腔日記內容對用耳朵聽劇的負擔。一如潘氏既往多部作品,在充滿反諷式幽默和出賣地道的「爛言爛語或爛Gag」的熱熱鬧鬧喜劇幌子下,蘊藏的是主角在環境結構支配下,胡裡胡塗被擺佈的苦,一種無法順己意自由地尋求自己生活意義之苦,一種被潘氏稱為要等待麻甩佬(臭男人)衝破自己的限制的「男人之苦」。然而,這種苦,回到文藝腔的唸唸有詞,除了起初聽起來很有趣外,帶笑且謔的力量,慢慢被多次反覆而出的沉悶感奪去。以日記記錄人和事件軌跡的文藝武松是創意,但如何能演繹出一種潘氏荒謬卻富「存在性」的真實感,仍有待琢磨。否則,給觀眾深刻印象的武松,只會停留在他放聲高歌,引致天上突然掉下一隻雁來的那個「沉魚落雁」的搞笑武松。
劇情後半部的武松,透過另外兩個男人的存在,心中的無奈被喚醒又被放大。一個是希望成為畫家的李逵(陳嬌 飾),另一個是既嫉妒又羨慕兼偶像化武大郎的高陞客棧掌櫃(吳家良 飾)。這兩個人物都很可愛,演員的發揮也很出色,但問題是他們對武松最後產生轉變力量的關聯,文本上的交代是較薄弱的。李逵殺皇帝的壯志未酬和眼前一片藍與黑的藝術家夢想,對不大認識潘惠森的早期作品《李逵的藍與黑》的觀眾而言,要「進入」苦苦等待或想拒絕無奈妥協的情緒共鳴,可能會較困難。而高陞客棧掌櫃的勵志故事雖然容易入口,很有戲劇衝突的喜劇樂趣,但胡鬧好笑之餘,能否以他實現自己理想的熱情與意志,來推動觀眾更深入理解武松這個角色,卻又是另一個值得玩味的問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