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井胡同》仍能借古諷今
文︰何俊輝 | 上載日期︰2018年2月8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小井胡同 »
主辦︰香港戲劇協會、香港理工大學劇團
地點︰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
日期︰25/11/2017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香港戲劇協會與新成立的香港理工大學劇團合作的《小井胡同》,由鍾景輝、李銘森執導,劇本是大陸劇作家李龍雲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所寫,並於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當年的公演曾因涉及大躍進、文革等歷史傷痕而引起轟動。

 

歷史之所以重要,是可以從歷史中對過去的一些人為錯誤作出反省,避免一錯再錯。看《小井胡同》時是感慨的,縱使大躍進、文革等重大歷史事件沒再發生,然而導致該些歷史事件的中國人民族性仍存在於現今的大陸、香港社會中,拿現今的某些荒謬社會現象跟李龍雲筆下的中國人民族性作對照,便覺得借古諷今的效果依然強烈。《小井胡同》以小市民生活為五幕戲(代表五個不同的時代)的處境:偷襪、用假人蔘騙財、拐帶兒童、男人娶了一個妓女後女方仍受歧視、見錢才肯醫治等情節,反映了貧窮、貪婪、道德敗壞、對人的不尊重或不文明。偏偏這些社會問題仍屬現今中國的國情,社會根本沒隨時代轉變而進步!劇中一個小女孩遭家庭暴力折磨後引發兩個女人爭奪撫養權,在家暴的來龍去脈寫得不夠詳細下,筆者看此略見突兀的劇情時未能看得投入,但沒安全感的家庭與社會如何令下一代的身心、前途受到困擾?則易從編劇的筆觸感受得到。

 

從中共未立共和國時,國民黨的軍隊干擾小市民的生活;到大躍進時,中共要小市民捐獻金屬日用品(用作煉鋼);然後到小市民上班時,要向上級交代有否做過違背黨國精神的事;最後到文革時,紅衞兵以各種罪名捉小市民(不論生意人還是跟國民黨曾有關連的人)上街批鬥,並迫其遷到遠方的窮鄉僻壤接受黨的「再教育」,都成為《小井胡同》中令人慨嘆兼值得反思的劇情。這活現了泯滅人性和違反自由、人權、法治的黨國政策如何吞噬人民的正常生活,但若人民本來就有獨立思考、足夠理智和敢於反抗的精神,那些黨國政策還能執行得到嗎?

 

悲哀的是,捐獻金屬日用品與批鬥時那種盲目而欠缺理性分析、探討的愛黨愛國精神,竟仍見於現今的香港社會,如某些「撐」中共的集會者連「集會目的」也說錯,亦有不少港人一心「撐」中共言行,卻漠視社會上所有不平等不公義的事。即將要在香港實施的國歌法和國民教育,估計亦會引發大量荒謬的擾民事,擾民兼洗腦的程度縱使未必及得上「要向上級交代有否做過違背黨國精神的事」、「迫人民去窮鄉接受再教育」等歷史,但為了樹立黨國權威而施行的擾民人治/洗腦教育/暴政,及所帶來的「假愛國、真私心、沒人性」歪風,跟大躍進、文革時的敗壞風氣同樣影響深遠。當然,為發展經濟而胡亂清拆民居或做其他手段卑劣的事,以及對異見者跟其家人作出監控、囚禁和金錢上的追討(可說是昔日「批鬥」的一種轉化,異見者所講所做的東西往往能使社會變得更美好,卻可能同時損害某些官員的既得利益),已是中共獨裁管治下的社會常態。

 

《小井胡同》五幕戲皆屬群戲,當中有些角色寫得較有血肉和深刻,例如萬梓良演活劉家祥的善良、顧家和親切,筆者難忘角色寫大字報後的振奮、懂得修理枴杖、腳部忽然受傷與人云亦云時的無奈,缺點是每件難忘事都只有很短的描述而沒有愈寫愈深入、愈具感染力的事件發展;陳淑儀飾演的石掌櫃活現自作聰明的小商人形象,他指示賣魚的人扮解放軍的戲份,將黑色幽默與對文革的恐懼作了巧妙結合;劉嫂(區嘉雯 飾)與石嫂(覃恩美 飾)都是會抱打不平的家庭主婦,但在場面設計和演繹的感染力上就不夠滕奶奶(李楓 飾)與其子水三兒(葉榮煌 飾)般精準到肉,前者面對紅衛兵時竟敢中氣十足地狠罵,那份「是非黑白要分得清楚」的不怕死精神能延續到她視力步向失明仍然堅持,其震撼程度好比水三兒對紅衛兵說自己私藏布匹(其原屬石掌櫃擁有),從私藏之言可見葉榮煌的演繹語氣是理直氣壯兼充滿一份敢去抗爭的年輕人精神,可惜水三兒的抗爭後果卻欠詳細交代。由妓女從良後流露出被歧視的委屈,到多年後變成潑辣罵人,可見李趣慧將春喜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角色心態演繹得同樣入戲;馬德清對兒子屬右派的擔憂,在馮祿德的演繹下,是心亂如麻中活現濃烈的父愛;於不同年代分别當騙徒、金屬品收賣佬、紅衛兵等「工作」的小環子,是個看風駛悝的貪心自私精,切合不少港人特質的角色設計,容易引起香港觀眾共鳴。而小環子的飾演者黃錠江在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形體、說話態度和服裝處理,使角色塑造與演技的結合有著很多驚喜,筆者尤其喜歡每個年代有不一樣的駝背程度。

 

《小井胡同》開頭有一小段交不起水費時可賒數的富人情味細節,而劇中亦穿插不少有愛心(如:劉嫂樂於收養孤兒)和抱打不平的情節,這教筆者感慨:假若當權者和大部分國民能抱有大愛,兼懂分辨是非黑白和願意抱打不平,大躍進與文革很大機會不會發生,可惜世事不會如此完美。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影/劇評人,熱愛各種藝術,討厭偏見歧視。